第178章 赵顼终于开窍了
赵顼其实是很聪明的,只是缺少阅历经验而已,在经过李舜举和韩维两个人的轮番pua之后,自己个儿想了一宿,倒是还真让他想明白一点东西来。
到底该如何处置王小仙,以及该要如何给那些已经义愤填膺,一个个都气得不行了,又要请杀王小仙的大臣们一个交代呢?
赵顼的解决方法是,他直接将政事全部交给了政事堂,本人则是直接扎进军营去了。
群臣对此自然是要反对的,但他们又不知该跟谁反对,赵顼人都已经在羽林和虎贲两卫的簇拥下走人了,他们连找都找不着,群臣们甚至还真去军营里堵他去了想把他拽回宫去,结果却发现他在城内军营溜达一圈之后居然还跑到京畿禁军中去了,一问去了哪,还都不知道包括王安石在内,几乎所有的群臣都已经有点慌了,却也真的是没什么招,眼下的朝政严格说起来其实是和前朝的濮议之争有点象的,当官家决定放纵王小仙的时候,问题本身自然就变成了官家在和群臣的较劲。
然而濮议之争大家争来争去,肉毕竟都烂在了锅里,走了一个欧阳修,上来一个司马光,到底这俩人也没什么真的本质上的不同,而且其实这都是大臣们的事儿,跟普通官员的关系是没那么大的。
可当礼法之争变成了文武之争,而且官家似乎反而是更偏向于武官的话,那问题可就大了。
第三天的时候,官家依然没有回来,朝中的大臣们却是突然收到了消息,说是朝廷要犒赏三军,金额居然还高达一百万贯。
想反对吧,却发现这笔钱压根就没从三司的帐目上走,用的纯是赵顼的私房钱。
第四天的时候就听说,官家打算在京城郊外,专门划出一块地来,说是要建设一个皇家园林,但偏偏他明明都说是皇家园林了,除了皇亲之外,却只许京师内外的军人带着家属来玩儿,更甚至还分了内园和外园。
内园甚至只允许二十年以上的老兵或者是确实是有军功的军人带着家属来玩。
最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赵顼还将这个公园的修建和管理交给了三衙来做,并让军事代表来负责监督和反贪腐,随时可以给官家上折子的那种。
你说你当皇帝的,好不容易有点钱,你怎么能不去骄奢淫逸呢?你哪怕是大规模的选选妃呢啊。
第五天,官家下绍说要扩建东京城外的总共十六个码头,且全部直接包给了三衙,由三衙负责组织城外军人在码头做事,顺便还主动拿出五百万贯出来,要购买码头周边的地产房产,留了个折子给政事堂,要政事堂议一议。
议个屁啊!
这不就是在搞王小仙的那一套么?
王安石呢?你顶上来救一救啊。
一时间,群臣的反对声音更加激烈,上疏也是越来越多,就是不知道官家本人不在他们打算上给谁看,而且大家很快就发现,三直又开始查人了。
凡是骂得太难听的,除非是谏院的大臣,请杀王小仙搞得太出挑的,除非是御史台的大臣,否则李宪会安排手底下的小太监们挨个调查。
没有举报信,也能直接抓起来查,甚至是直接对家中的仆人动刑,查不出来贪污的就把人给放了,查出来的直接扣下转交御史台。
问题是就大宋目前的政治环境下,真的开始动刑,那就真的很难有多少官员会是真的完全干净,一点毛病都查不出来的。
虽说不可能跟朱元璋似的查出点毛病就直接剥皮填草,但是抄家,罚没家产,外放边远地区,这一套一系列的组合连招干出去,警戒效果也并不算差,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一系列的惩处措施居然是绕过了刑部和大理寺的。
只有御史台过问,但御史台真的就仅仅只是过问了而已,无外乎是核查了一下证据什么的,抄家流放,居然真的纯在李宪的手里就给办了,三品以下,居然并不需要赵顼朱批,只需要过后报备复核。
这权力丝毫不小于一个相公了啊!
御史台这边早就乱了套了,新上来的御史中丞吕夷简已经顶不住又递辞呈了,群臣的上疏也似乎明显变得老实起来了,赵顼这个少年天子,再一次展现出了自己刚愎的一面。
当然,民间骂他是个昏君,暴君的声音也不小,毕竞赵顼现在要做的事,做成了唐太宗,做毁了隋炀帝,这是他自己也知道的问题,本质上唐太宗和隋炀帝做的事情确实就是没什么差别,无外平是一个做成了一个没做成么。
历史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在以成败论英雄的。
不过类似的声音在市井之间反而不多,老百姓虽然傻,也确实是容易引导,但也没那么容易引导。
且不说最近这几年的时间里,受到军械监的带动,整个东京都变得愈发的繁荣,工作更好找了,工资也变得更高了,物资更加丰富了,娱乐活动变得更多了,人口也明显变得更绸密了。
而主要变化也确实就是从赵顼登基开始的。
最关键的是,那些兵卒和兵卒的家属们,本身也是东京市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于真正影响市井文化的,那些说书的,唱戏的,勾栏里面玩相扑的,这些人本来也都是军人或者军人家属,亦或者是从军中退下来的,反正东京这地方的真正底层市井百姓,大多都或多或少的会和军队有点关系。
你让他们传播谣言说官家这也不好那样不好,又是昏君又是暴君的,说他这也比不上先帝,那也比不上仁宗皇帝。
这玩意反人性啊。
再之后,赵顼这个官家在两卫的保护下却是干脆就不回来了,一连一个多月都在军营里来回来去的溜达,和军户们聊天,甚至还和军户们一同吃饭,这是连太祖皇帝都没有过的事情,据说是政事堂那边已经破防。
据说,某位不具名的,但已经七十多岁的老相,破天荒的已经忍无可忍,在政事堂里骂了官家半个多时辰了。
当然,李宪是万万不敢动政事堂里的人的,所以骂了也就骂了,官家在知道了之后也不会和他一般见识,毕竞,曾公亮那么大岁数了也不容易。
然而你说这是文武之争吧,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赵顼干的最多的事情却就是杀人和公审,几乎每天都要“任性”的弄死十个八个的中高级吸兵血的军官,并和三衙的人商议要如何补充选拔的事。
不审,不判,朝廷的其他部门完全没有参与感,被基层士兵骂得多的直接拎出来当场就砍,砍完了之后就抄家,抄家出来的钱用来给全军将士买酒肉,固定资产拍卖交由三衙负责。
打从大宋开国到现在就没有这么大规模,这么集中的杀过人,就这么以平均每天杀十个八个的速度一直杀了一个多月,杀得整个禁军都焕然一新的。
说白了就是赵顼本人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王小仙做的那一套从来都不难学呀。
chapter_();
不就是收买军心么,谁不会啊,王小仙还能买得过他这个官家?
一个月后,王小仙还给官家上了一封奏疏,详细的为官家提了许多的建议,都是他自己不方便做,但是很方便赵顼来收买军心的一些想法。
比如什么军中要搞集体食堂来代替军粮发放,这样比较方便监督管理。
军中创建蒙学,让将士们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蒙学,蒙学之后有学习好的再进一步的深造和因材施教,极少数的去考进士,大多数都去学个木匠铁匠篾匠之类的各种匠艺去,社会上和军械监都缺得厉害。
专门在军中建养猪场,由官家贴钱给军中将士们养猪,让将士们逢年过节都能劳着点肉吃什么的。
严禁,且严查典妻之事,但由官家和军械监创立专属钱庄,允许士族低息借贷,利息不得超过一成,还不上钱的话只将本人充入敢死营中效命,不罪妻女。
都是一些收买军心很实用的小技巧,唯一的缺点就是都得花点钱,好在赵顼现在兜里确实是也有了点私房钱,且他这个年纪正是好大喜功的岁数,对他自己的个人享受还没啥须求,赵顼竞也是一一照办,回信的时候给王小仙好一顿夸。
压根就没提群臣弹劾请杀的事儿。
群臣其实最怕的就是这个,皇帝本人,掌握了不受朝廷节制的钱财,这事本身就是极其可怕。
一时间大家连王小仙都不骂了,纷纷改劝官家本人做明君了,可官家偏偏不肯做明君,大家又如之奈何呢?似乎也只能希望王安石赶紧的推进变法了。
再之后,赵顼在回了皇宫之后,只跟政事堂的相公们开了一整天的会,磋商了大概这一个来月所积攒遗留下来的重大事项,然后他人就跑三衙去了,一连半个月每天都至少和三衙的大帅们开会,有时候会叫几个枢密院呈旨有时候也不会叫。
那些文官也还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再后来枢密院开会的时候赵顼直接下令让三衙大帅也要至少派一个人过去旁听,且拥有反对权,与枢密使意见相左的时候由他这个官家亲自调解。
文彦博再次辞职。
赵顼这次却居然批准了,而且就让枢密使这个职位空着了,而且枢密院的会议依然要照常开,依然要大帅出席。
朝臣这头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不对,马上就齐齐上奏说什么使相位重不可空悬之类的,又把韩绛给顶上去接替这个枢密使了。
再之后,相关的政策一个接一个的出,赵顼在自己研究了半天之后,居然命令三衙在京畿大营建设酒厂,醋厂,铁厂,所谓的盐铁管理在军营这边统统都不存在且允许他们不上税,真把场院给恢复了回来,且直接归属于三衙管辖,三衙也公开从社会上招聘能人进行管理,还拟了一个军商合作的招标。
说白了就是大家都知道他们不会做生意,也很难避免官僚主义的问题,居然就真的这么就直接招标了,招来民间的商贾来接手军人的生意,差不多每个将招标一到两个商贾,整个京畿地区会招募百十来个。
再之后赵顼本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灵机一动,强行命令京东周边的地主都要种豆子,然后在京外的几个大营都建了酱厂教他们酿酱油,酿完的酱油直接用军械监的玻璃瓶装,并且下禁令民间不许酿。
(酱油在北宋是宫廷调味料并不普街但宫里已经有了)
用这笔钱再加之码头扩建的钱,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京畿地区兵卒的收入问题,解决了啊。
这些生意的管理权统统归属于三衙,正好还能避免军械监做大。
凭什么一个文官,比我这个官家更得军心,我就要听你们的把他给干掉呢?
我表现得比他更好不就得了么?君臣之间干嘛还非得比烂了呢?
这么一想赵顼还真的就是开窍了,而且他自认为王小仙是不可能竞争得过他的:第一,他有大义,他是官家;第二,他有钱,还全是他的私房钱,而王小仙没有;
第三,大家同样去招商引资,王小仙靠的都是什么玩意,这次去京东带的都是福建路,广南路的商人了,连蓝眼珠子的色目人都有,那都不象个人了还当宝贝供着呢,你看我亲自出手,三衙一招标下来的都是什么人。
还让我怕王小仙尾大不掉,你们这些文官不是太高看他王小仙,而是也太小看我这个官家了吧。
这个时候,如韩维等人,如果不是跟赵顼再说什么空话套话的话,再想劝官家杀王小仙,能找的出来的靠谱的理由似乎就只剩下为子孙后代计这种危言耸听的东西了。
可问题是你让二十岁出头的赵顼去考虑接班人的问题,这也确实是早了点。
再之后,一则流言在东京疯狂的流传:说是官家在军营巡查的这一个多月,几乎每天都会问那些军官们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们想打仗不。
几乎七八成以上的军官的回答居然都是想。
而官家却是又一次在无意中回答了将士们:快了。
群臣们谁还顾得上管王小仙啊!
当然,也确实是已经有一部分文臣开始及时转向,转而支持官家和王小仙搞的新军法了,马屁精,投机主义者,这种人从来都有,更何况也确实有些人是愿意做一些实事的,就比如王安石的种种政策提议等都已经明显比历史上变得更加激进得多,如韩绛韩维元绛等大臣则是在此事上态度越来越狐疑,越来越暖味,老相曾公亮明显现在也不领头了,又将大多数事务都推给了王安石。
而再小一些的新秀,比如曾布,吕惠卿,李定,苏辙,许遵等人,甚至是都已经开始公开在各种场合支持王小仙了,就连王安石自己也意识到,新党中的一些中坚骨干派确实是有着一点要和王小仙合流,甚至是在新党中又出来一个激进派的意思。
也正如王小仙所料,各路的宪司在看到王小仙居然什么事儿都没有之后,确实是不约而同的都和三直衙门进行了一定的接触,开始替代一部分的御史职责,在自家管辖境内开始推广除贪官和抑豪强的活动了。
这些提刑本来就都是明法的,想做出政绩来本来就需要强硬的,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就是想贪污,想上桌分的蛋糕更大一点,也不妨先在三直的帮助下好好地查上一查啊。
而这种时候,王小仙自然也不能让赵顼把风头都抢了去,很快就给他整了个大活:
“官家,诸位相公,刚得到京东方面的来信,王小仙调集了齐州和兖州的禁军兵马两万人,将曲阜县城,还有孔家大院都给围了。“
群臣听了这消息之后,竟是都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都有一种:早就料到他会这么干的先见之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TB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