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秋意总带着湿漉漉的甜。苏晚推开书房窗时,楼下的桂花树正落着细碎的金粉,香气漫进屋里,和书桌上摊开的敦煌地图缠在一起。
“阿姨,敦煌寄来的沙枣到了!”陆承敦促的声音从玄关传来,伴随着纸箱被撕开的窸窣声。小姑娘半个月前刚结束敦煌的实习,拎着半行李箱土特产赖在苏晚家,美其名曰“完成祖母的跨时空嘱托”。
苏晚笑着转身,看见陆承敦煌正举着袋的沙枣凑到鼻尖闻,辫子上还沾着片桂花:“祖父说这是今年头茬的沙枣,比去年的更甜。”她指尖划过袋口的标签,上面是陆念枫娟秀的小字:“按知意的法子晾的,配桂花正好。”
厨房很快飘起甜香。苏晚按食谱里的分量称着糜子面,陆承敦煌蹲在地上挑沙枣,忽然“呀”了一声——颗沙枣的核上卡着片极小的枫叶标本,薄如蝉翼,边缘泛着浅褐色。
“这是……祖母夹进去的?”陆承敦煌捏着标本对着光看,叶脉纹路清晰得像幅微型地图。苏晚凑过去,忽然想起速写本里沈知意写的话:“沙枣核硬得很,能存上百年呢。”
蒸好的沙枣糕泛着琥珀色的光。苏晚切了两块放在白瓷盘里,撒上从楼下折的新鲜桂花。陆承敦煌刚咬一口,手机就响了,是陆念枫打来的视频电话。
“尝尝甜不甜?”老人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里能看见敦煌研究院的红墙,“你祖父在旁边念叨,说当年知意总嫌他买的沙枣不够熟。”镜头一转,陆?的黑白照片摆在窗台上,相框边压着片今年的新枫叶。
陆承敦煌举着手机绕到餐桌前,苏晚正把第三块沙枣糕放进竹篮:“我们准备给莫高窟的老同事们送些去,也算替沈先生了个心愿。”
视频那头的陆念枫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知意当年总说,上海的桂花该和敦煌的沙枣做邻居。你看,这不就成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
送完沙枣糕回来时,暮色己漫过苏州河。陆承敦煌抱着个牛皮纸包冲进书房,里面是她整理的沈知意遗物清单,其中一页夹着张泛黄的船票,1946年从兰州到上海,票根上的字迹被得发浅。
“祖母终究没等到这趟船。”陆承敦煌的指尖划过“沈知意”三个字,忽然抬头看向苏晚,“但她画的枫树,现在在上海也能活了。”
苏晚想起上周收到的快递——陆承敦煌托人从敦煌寄来的枫树种,此刻正泡在书房的浅碟里,涨得圆滚滚的。她忽然起身,从书架最上层抽出个木盒,里面是她寻到的第三枚书签:铜制的枫叶背面,刻着“苏晚”二字,边缘还留着沈知意当年不小心磕出的小缺口。
“三枚齐了。”苏晚把三枚书签并排放在地图上,夕阳透过窗棂照过来,铜面反射的光在墙上投出三片晃动的枫叶影,像极了敦煌老枫树上摇曳的叶。
陆承敦煌忽然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是枚新做的银质书签,上面刻着“陆承敦煌”,旁边缀着片极小的枫香花瓣:“我找银匠打的,以后这故事,也该有我的名字了。”
桂花的香气又漫了进来,混着沙枣糕的余甜。苏晚看着墙上晃动的叶影,忽然明白沈知意藏在时光胶囊里的,从来不是物件——是让爱继续生长的种子。
就像此刻泡在碟子里的枫树种,就像陆承敦煌辫梢的桂花,就像那些被小心传递的名字。
夜色渐深时,苏晚把枫树种埋进陶盆。陆承敦煌蹲在旁边,往土里撒了把从敦煌带来的沙:“祖父说,混着老家的土,长得更旺。”
陶盆被放在窗台上,正好对着楼下的桂花树。月光落在新翻的泥土上,像层薄薄的霜。苏晚忽然想起敦煌那棵老枫树,此刻或许正抖落最后几片红叶,等着来年的春芽。
而她们的故事,才刚要抽出新枝。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