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霜叶与新枝

小说: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作者:阴霾微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阴霾微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陶盆里的土总算是落定了。陆承敦煌往窗台上摆了个小小的太阳能灯,说是夜里能照着枫树种,“就当替敦煌的月亮站岗”。苏晚笑着没拦她,转身去收拾厨房,水槽里还泡着蒸沙枣糕用的瓷碗,釉色上沾着淡淡的琥珀痕,像极了沈知意速写本里画过的敦煌壁画残片。

“苏晚姐,你看这个!”陆承敦煌忽然举着本线装书冲进厨房,封皮是磨损的赭红色,题签是“莫高窟草木札记”。她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泛黄的宣纸上画着株幼苗,旁边注着行小字:“1945年秋,于三危山采得枫籽,知意说要种在沪上。”字迹是陆?的,笔锋里带着股执拗的认真。

苏晚的指尖抚过纸面,忽然想起沈知意在信里写的:“陆先生总爱把草木当人看,说沙枣是西北的硬骨头,枫树是江南的软心肠。”她抬眼时,看见陆承敦煌正对着那株幼苗画速写,辫子上的桂花不知何时掉了,只剩根红绳系着枚小巧的银枫叶——想来是她自己做的小玩意儿。

第二天清晨,窗台的陶盆里竟冒出点嫩红。陆承敦煌举着放大镜蹲了半宿,确定是枫树种发的芽,兴奋得差点碰倒旁边的桂花枝。苏晚煮了锅小米粥,就着剩下的沙枣糕吃时,手机收到条短信,是敦煌研究院的老郑发来的:“收到沙枣糕了,张老师说吃出了1950年的味道,知意要是在,准得说我们嘴刁。”

“张老师还记得祖母?”陆承敦煌凑过来看短信,眼睛亮得像颗新洗过的沙枣。苏晚点头,想起去年在敦煌见过的那位老人,八十多岁了还在临摹壁画,说沈知意当年总把新晾的沙枣塞给她当零嘴。

收拾行李时,陆承敦煌把那枚枫叶标本夹进了札记。“下周就得回敦煌了,”她把牛皮纸包重新捆好,忽然指着书桌上的三枚书签,“这些能借我带去拓个印吗?想刻在研究院的纪念墙上。”苏晚刚点头,就见她从包里掏出个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沈知意植”,笔锋竟有几分像陆念枫。

送陆承敦煌去车站的路上,秋风卷着桂花落了满身。小姑娘抱着装札记的布包,忽然说:“苏晚姐,等枫叶长到窗台高,我就把敦煌的新枫叶寄给你。”苏晚想起沈知意画里的句子:“霜叶红时,南北皆是秋。”

回到家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窗台上。陶盆里的嫩芽又长高了些,嫩红的叶尖像支蘸了墨的笔。苏晚给它浇了点水,转身看见书桌的玻璃下压着张新纸条,是陆承敦煌留的:“查过天气预报,上海的冬天不太冷,枫树肯定能活。”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旁边缀着片桂花。

夜里翻沈知意的速写本,忽然发现夹在最后一页的信纸。是1946年深秋写的,没寄出去,字迹被潮气洇得有些模糊:“念枫说,兰州的船总误点。但沙枣糕的方子记熟了,等到了上海,摘最新鲜的桂花……”

窗外的月光淌进屋里,落在陶盆上。苏晚忽然想起陆念枫视频里说的话:“知意总盼着万物生长,不管是树,还是日子。”她起身给枫树苗换了个大点的盆,盆底垫了层从陆承敦煌包里找到的敦煌细沙——小姑娘大概是偷偷塞进去的,沙粒里还混着片极小的沙枣核。

夜风穿过桂花树,落下阵细碎的金雨。苏晚把那封未寄出的信折成枫叶的形状,放进装书签的木盒。铜制的枫叶在月光下泛着温凉的光,三片叶影交叠着,像在说一个未完的故事。

而窗台上的新枝,正借着月光,悄悄往上抽条。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