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河的晨雾裹着沙枣花香漫进修复室时,陆承敦煌发现画案上多了串脚印。小小的,带着湿泥,从门口一首延伸到案头,尽头摆着颗圆滚滚的星石,石面上用朱砂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苏晚举着沾满泥的小手跑进来,辫子上还沾着沙枣花瓣:“是河边捡的‘笑星’!郑爷爷说星石会跟着开心的人跑。”
案头的星石日记被晨露浸得软润,陆承敦煌翻开新的一页,发现纸页边缘印着片新鲜的沙枣叶。叶尖还凝着露水,叶脉的纹路在纸上洇出浅绿,与旧页里压平的枯叶形成深浅交错的痕。她想起郑爷爷说的“星图会呼吸”,突然明白那些泛黄的纸页从来不是静止的时光,而是等着新叶来接续的年轮。
调配颜料的石臼旁,多了个小小的陶碗。里面是苏晚学着捣的党河泥,混着没去蒂的沙枣花,捣得花瓣烂在泥里,泛着甜腥的香。“小姑娘说要给星子加些花味,”郑爷爷用细筛滤着泥渣,筛网下漏出的泥汁带着淡粉,“知意姑娘当年也总在泥里加花,说石壁闻着香,才肯把星子留得久些。”他指着碗底的指印,大小竟和沈知意札记里画的掌模差不多。
修复北壁星图时,陆承敦煌的狼毫笔突然顿了下。笔尖的金粉落在未干的颜料上,晕出朵小小的沙枣花,花萼的位置恰好对着沈知意藏的朱砂春信。她凑近看,发现石壁的细缝里卡着根细丝线,是当年绣蓝布的那种蓝,线头还缠着半粒星石碎。“是星子的线头。”郑爷爷用镊子夹出线头,丝线在晨光里泛着银光,“陆先生说补画时要留些线头,好让后来人知道星图是连着的。”
苏晚抱着木签口袋在323窟里跑,红色木签对北壁,蓝色对镇石,金色木签被她插在画案的笔筒旁。“郑爷爷教的坐标法!”小姑娘踮脚量着木签间的距离,突然发现地面的阴影在午后会连成北斗的形状,“星子在地上画影子呢!”她用粉笔画下阴影的轮廓,笔尖的粉笔灰落在地上,与党河泥混在一起,竟泛出淡淡的金。
傍晚整理沈知意的针线盒时,陆承敦煌摸到个硬纸筒。打开一看,是卷未绣完的星子图案,绷架上还留着半截金线,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时间褶皱里的琥珀》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针尾系着的丝线垂下来,在风中轻轻晃。图案绣到一半,剩下的半幅留着空白,布角却用铅笔标着细密的格子,像给未完成的星图画了坐标。“是等承敦煌姐姐续绣的。”郑爷爷数着格子,“知意姑娘说每个人的星子都该自己绣,别人代不了。”
她拿起沈知意的绣针,针尖带着点朱砂的红。穿线时发现金线的粗细、针脚的疏密,竟和自己惯用的手法一模一样。绣第一针时,针尖刺破布面的瞬间,窗外的沙枣树突然落了片叶,正好飘在绷架上,叶尖的纹路与布上的星图格子完美重合。陆承敦煌突然懂了,所谓传承从不是刻意模仿,而是血脉里早就藏好的默契。
修复室的灯亮起时,苏晚在墙角发现个旧陶罐。里面装着半罐沙枣核,每个核上都用锥子刻着小星点,是陆?当年教孩子们认星图用的。“郑爷爷说这是‘星子的种子’,”小姑娘数着沙枣核,核上的刻痕深浅不一,“大的是陆先生刻的,小的是知意姑娘刻的,最小的这个……”她举着颗核,刻痕稚嫩,“是给承敦煌姐姐留的空位!”
陆承敦煌拿起锥子,在小核上刻下第一颗星。指尖的力度、刻痕的角度,都与旁边的旧痕隐隐相合。刻完时发现核尖的碎渣落在纸上,与星石日记里的金粉融在一起,像颗刚发芽的星子。郑爷爷往陶罐里撒了把党河沙,沙粒落在核上,发出细碎的响:“埋在沙枣树下,明年会长出带星子的苗。”
收音机里的评弹唱到尾声,调子渐渐轻下来:“星子落进新枝桠,沙枣花开旧篱笆,前人的线头,后人接着扎,一辈辈,连着它。”陆承敦煌望着北壁补完的星图,新补的金粉在灯光下暖融融的,与旧石壁的冷色渐渐相融。她低头看掌心,掌纹里的星图正顺着指尖的温度生长,而案头的星石日记上,新印的沙枣叶正慢慢舒展,像时光在纸上长出了新的脉络。
窗外的沙枣树上,苏晚挂了串自己捡的星石。石头用红绳串着,在风里轻轻晃,石里的金点与壁画的星图遥遥相对。陆承敦煌知道,从这一刻起,323窟的星子不再只是父母留下的故事,而是落在新枝桠上的光,顺着掌心的纹路,往更远的岁月里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