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的地基像一块坚实的磐石,稳稳嵌在寨东头的坡地上。接下来的日子,云盘寨彻底沸腾了。
孙悟香成了绝对的核心,也是最高效的“人形工程器械”。
“阿木哥,这根横梁,架这儿?”孙悟香单手托着一根碗口粗、丈余长的松木原木,轻松得像拎根竹竿,稳稳走到刚砌好的石墙边。
“对,左边再高半寸。好,稳了。”阿木哥在下面指挥,眼神己经从最初的震惊变成了崇拜。几个寨里的汉子赶紧用粗绳和木楔固定。
“孙老师,水泥,和好了。”两个寨里大婶挑着两桶刚搅拌好的水泥过来。
“放着,我来。”孙悟香接过扁担,两桶沉重的水泥在她肩上轻若无物。她大步流星走到墙边,放下桶。
抄起泥抹子,动作麻利得像干了十年的泥瓦匠,将水泥均匀地涂抹在石块缝隙,又快又平整。
“香姐,钉子,榔头。”李澈灰头土脸地抱着工具跑来,他现在专职“孙悟香助理”,累并快乐着。
“嗯。”孙悟香接过榔头,对着需要加固的榫卯结构,“砰砰砰”几锤下去,力道精准,钉子入木三分,严丝合缝。
寨里的孩子们也没闲着,大点的帮忙搬些轻便的木料、递工具,小点的排着队,用葫芦瓢从山溪边舀来清水,给汗流浃背的大人们喝。
整个工地如同一个巨大而和谐的蜂巢,每个人都在忙碌,脸上却洋溢着希望的光彩。
杨老师也没闲着。他除了照顾年纪最小的孩子,就是蹲在工地旁一堆废弃的边角料里翻翻捡捡。
“杨老师,找啥呢?”王导扛着摄像机拍完一组素材,好奇地问。
杨老师抬起头,眼镜片上沾了点木屑,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举起手里一块形状奇特、带着天然弧度的老木疙瘩:
“王导,您看这个。这是以前老教室塌下来的梁头,结实得很,扔了可惜。我想着……能不能用它,给新学校刻个门牌?”
“刻门牌?好啊。”王导眼睛一亮,“有想法,刻啥名儿?”
杨老师着那块温润的老木头,眼神温柔而坚定:“磐石。磐石学堂。希望娃娃们的学堂,像孙老师搬来的石头一样,稳当,风吹雨打都不怕。”
“磐石学堂,好名字。”王导竖起大拇指,“刻,必须刻,镜头给你留着。”
“不过上哪找雕刻师傅啊…”
杨老师腼腆地笑了,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布包着的小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套磨得发亮的刻刀。
“以前……在县城上学,跟一个老木匠学过几天。”
他小声解释着,拿起刻刀,对着那块老木疙瘩,屏息凝神,手腕沉稳地动了起来。
刀尖划过木头,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木屑簌簌落下。
他的神情专注而虔诚,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阳光落在他微弓的背上,落在他握着刻刀、指节分明的手上,也落在那块渐渐显露出“磐石”二字雏形的老木头上。
阿木哥在指挥间隙,总忍不住朝杨老师那边看几眼。
他放下手里的墨斗,走过去,蹲在杨老师旁边,默默看了一会儿,忽然开口,声音有点低沉:
“杨老师,这块梁头……是我爹当年砍的树。那会儿我十岁,就想着快点长大,砍更大的树,盖大房子。”
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木头上的纹路,“后来……爹走了,我也没念成书……要不是你当年回寨子里教书,硬拉着我认字,我阿木现在,也就是个睁眼瞎的砍柴人。”
杨老师刻刀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着阿木哥,没说话,只是温和地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理解,有鼓励,也有不易察觉的辛酸。
他放弃了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这闭塞的山寨,守着十几个娃娃,清贫却坚定。这份坚持,寨子里的人懂。
孙悟香刚扛完一根大梁,正咕咚咕咚灌着山泉水。砚秋墨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她远远看着蹲在一起、一个刻字一个看、低声说着什么的杨老师和阿木哥,又看了看旁边排着队、小心翼翼给满头大汗的摄像大哥递水的小娃娃们。
她好像有点明白了,娇娇姐总说的“人性的温度”是啥意思。
人多力量大,加上孙悟香这个“人形外挂”,新学校的进度快得惊人。
短短十几天,一座崭新的木结构校舍就拔地而起!粗壮的原木框架,厚实的木板墙,刷了桐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大大的窗户安上了刘梦娇紧急采购的透明玻璃,亮堂得晃眼。
屋顶铺着结实的新瓦片,再也不用担心漏雨。门口,挂着杨老师精心雕刻的“磐石学堂”门牌,那块老梁头被打磨得光滑温润,“磐石”二字遒劲有力,透着岁月的沉淀和新生的希望。
挂牌那天,寨子里像过年。男女老少都来了,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
孩子们的小脸洗得红扑扑,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杨老师站在崭新的教室门口,穿着那件洗得发白却熨得笔挺的衬衫,激动得手都在抖。
“乡亲们,娃娃们。”杨老师拿着个临时充当话筒的喇叭,声音洪亮。
“今天,咱们云盘寨的‘磐石学堂’,正式落成了。这学堂,是咱们寨子自己出力,是孙悟香老师、摄制组、还有所有热心人帮忙。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
以后,娃娃们就在这亮亮堂堂、结结实实的教室里读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好——!” 寨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孩子们更是兴奋地蹦跳起来。
杨老师深吸一口气,走到孙悟香面前。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对着孙悟香,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躬,鞠得郑重无比,腰弯成了九十度。
孙悟香吓了一跳,赶紧去扶:“杨老师,别……”
杨老师首起身,眼眶通红,声音哽咽却清晰:“孙老师,谢谢您,这躬,是替娃娃们鞠的,也是替我自己鞠的。
没有您,没有大家,娃娃们的命恐怕早没了……而且也没地方读书了……”
他说不下去了,用力抹了把眼睛。
孙悟香看着杨老师通红的眼睛,看着周围寨民们感激的眼神,看着孩子们在新教室门口探头探脑、充满好奇和欢喜的小脸,心里那股暖流又涌了上来,这次有点烫,烫得她鼻子有点酸。
她不太习惯这种场面,有点手足无措,只能笨拙地拍拍杨老师的肩膀:“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好了就好。娃娃们……快进去看看新教室。”
孩子们欢呼着,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涌进了崭新的教室。崭新的桌椅,明亮的玻璃窗,还有一块真正的、刷着黑漆的黑板,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美好。
孙悟香也跟着走进去。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满了整个教室,暖洋洋的。
空气里有新木头和桐油的清香。她走到讲台边,手指拂过光滑的黑板,又看了看那些趴在崭新课桌上、兴奋地摸来摸去的孩子们。
“孙老师,”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着小脸,手里举着一个东西,“这个,送给你!”
孙悟香低头一看,是一个用木头雕的小人儿。
小人儿梳着高马尾,肩头扛着一根小木棍(象征扛梁),雕工虽然稚嫩,但神韵抓得很准,正是她干活时的样子,小人儿的底座上,歪歪扭扭刻着两个字:山神。
孙悟香愣住了,接过那个小小的木雕。木头温润,带着孩子的体温。
她看看小女孩期待的眼神,又看看手里这个扛着“房梁”的小小自己,心里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撞了一下。
“谁……谁刻的?”她轻声问。
小女孩害羞地指了指教室角落。那里,阿木哥正挠着头,对着杨老师憨笑。
杨老师手里也拿着刻刀,显然,这小人儿是阿木哥的手艺,字是杨老师帮刻的。
孙悟香握紧了那个小小的木雕。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微微扬起的嘴角上。
这“磐石学堂”,好像不止是石头和木头盖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TDF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