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水河的激流与枪声被甩在身后,“青山”游击队终于踏入了晋察冀边区“云岭”地界。这里的山势更为雄浑险峻,沟壑纵横,密林如海,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窥探。空气中弥漫着松脂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与之前焦土遍野的敌占区截然不同。
队伍在山林中穿行,警惕却不再像之前那般如履薄冰。很快,他们就遇到了边区派出的联络员——一个穿着本地山民衣服、眼神精明的年轻人。
“是工农游击队的李同志吗?可把你们盼来了!”年轻人快步迎上,与李政委紧紧握手,“边区首长接到你们突破封锁线的消息了!好样的!我是分区交通站的小刘,奉命接应你们去临时驻地休整!”
有了向导,行军顺畅许多。小刘对地形极为熟悉,专挑隐蔽的小道。沿途,偶尔能看到被烧毁的村庄残骸,但更多是藏在山坳里顽强生存的村落,村民们看到队伍,眼神中带着审视,但当认出是自己人的队伍时,立刻流露出热情和关切,有的老人还默默递上些烤熟的土豆或山果。
抵达位于深山坳中的临时驻地——一个废弃多年的猎户村落时,陈映山立刻被分区派来的机要参谋请走。李政委和老张则向分区首长详细汇报了滏阳河袭击、滏水河突围的经过,以及何又余在关键时刻发挥的“特殊作用”,并郑重上交了那些密码文件箱。
分区首长是一位面容坚毅、目光如炬的中年人,听完汇报,眉头紧锁:“你们带来的情报非常重要,陈映山同志破译的片段与我们截获的零散电文相互印证。鬼子的‘黑风’扫荡计划,规模远超以往,目标首指云岭核心区!时间,就在半个月后!”
会议气氛骤然凝重。首长指着简陋地图:“敌人这次是三路合围,投入兵力是往常的两倍以上,配有山炮和空中侦察。他们吸取了教训,企图用‘铁壁合围’加‘梳篦战术’,把我们困死在山上!”
“怕他个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张拍着新到手的歪把子机枪,豪气不减。
“硬拼不行,”李政委沉声道,“首长,我们游击队熟悉山地游击,机动灵活。我建议,我们作为一支尖刀,穿插到敌人合围圈的外线,袭扰他们的补给线,制造混乱,为主力转移群众和物资争取时间!”
分区首长赞许地点点头:“好!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力量!你们装备精良,士气正旺,熟悉敌后穿插。具体任务,参谋部会尽快制定方案。当务之急,是休整、补充,熟悉云岭的详细地形和敌情!”
短暂的休整期立刻被紧张的备战取代。
分区慷慨地给游击队补充了一批边区兵工厂复装的子弹和手榴弹,虽然比不上缴获的崭新日械,但解了燃眉之急。那两挺歪把子成了宝贝疙瘩,弹药被严格管控并提供了最新的敌据点分布图、巡逻路线和伪军活动情况。陈映山一头扎进分区机要室,与分区的密码专家一起,争分夺秒地试图从缴获的文件中挖掘出“黑风”计划的完整部署。
云岭地形与苍莽山有差异,老张组织战士们进行针对性训练:更陡峭地形的攀爬、利用复杂地貌的隐蔽接敌、新环境下的射击校正。何又余的“射击课”在赵小玲的监督下也没落下,虽然准头依旧感人,但至少开枪时不再闭眼了。
“秘密武器”部署: 何又余的空间再次成为关键。分区首长亲自批准,将一批边区急需转移保存的珍贵药品、少量精密仪器和重要文件,交由何又余秘密“保管”。同时,队伍自身携带的部分备用弹药和不易保存的粮食,也由她收入空间,大大减轻了行军负担,提高了隐蔽性。
缴获的鬼子毛毯被拆解,加上本地采购的厚棉布,周大姐带着后勤组日夜赶工,为战士们缝制更合脚、更适合山地行军的厚底棉鞋和绑腿。午餐肉罐头被严格管控,只在行动前作为“壮行餐”的一部分,那浓郁的肉香总能瞬间点燃战士们的热情和斗志。
“黑风”计划的阴云越来越近。一份关键情报被陈映山从密码本残页中艰难拼凑出来:日军在平州城新建了一个大型物资转运站,囤积了大量即将用于扫荡的弹药、油料和食品!若能摧毁或严重破坏此站,将极大迟滞甚至打乱敌人的扫荡节奏。
“平州城?那是鬼子重兵把守的县城!”老张看着地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强攻不可能。”李政委果断摇头,“只能智取,渗透破坏。”
陈映山推了推眼镜,目光投向正在一旁笨拙地保养王八盒子的何又余:“青山同志,你的‘伪装术’,还有那些…特殊的‘小玩意儿’,或许能用上。”
分区首长批准了这次大胆的渗透行动。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迅速组成:李政委亲自带队,陈映山,老张,赵小玲以及何又余。小分队成员都换上了分区提供的、较为体面的便装。
何又余成了临时的“化妆师”。她用粉底液和眼线笔高光等给队员们进行简易伪装:加深皱纹、改变眉形、制造“病容”或“沧桑感”。虽然工具简陋,但在昏暗光线下足以迷惑一般盘查。
最重要的“小玩意儿”是何又余从空间里取出的几小瓶撕掉标签的高度白酒和几包烟。这是计划中的“敲门砖”。
----------------------------------
城门口
平州城戒备森严。高大的城墙下,城门口排着长队,鬼子兵和伪军端着刺刀,凶神恶煞地盘查每一个进出的人。
小分队混在入城的人流中。李政委扮作小商人,陈映山像个落魄的账房先生,老张是挑夫,赵小玲和何又余则扮作他的女儿。何又余紧张得手心冒汗,努力模仿着本地年轻女子的神态,低着头。
轮到他们时,一个斜挎王八盒子的伪军小头目叼着烟,斜着眼打量:“干什么的?路条呢?”
李政委赔着笑递上路条:“老总,进城贩点山货,换点盐巴。”他不动声色地将一小瓶白酒塞进伪军手里。
伪军小头目掂了掂酒瓶,又看看路条,脸色稍缓,但目光扫过老张挑着的两个大箩筐时,又狐疑起来:“筐里装的什么?打开看看!”
气氛瞬间绷紧。不值钱的玩意,说着老张掀开了箩筐上面的遮布。
“老…老总…俺爹挑的都是些干蘑菇…不值钱…”说着,飞快地将一包香烟塞进对方另一只手里,眼神里带着恳求和一丝恰到好处的“没见过世面”的畏惧。
嘿,东西都在她空间,这蘑菇只是用来打掩护而己
伪军小头目低头看看手里的烟和酒,再看看眼前这个“土气”又“懂事”的“村姑”,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行了,磨蹭什么!快进去!别挡道!”
小分队如蒙大赦,迅速通过关卡,汇入城内嘈杂的人流。何又余悄悄松了口气,感觉后背都湿透了。赵小玲轻轻碰了碰她的手,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
按照计划,他们需要先与平州城内的地下交通站“老铁匠铺”接头,获取转运站内部的最新布防图。
穿过几条狭窄肮脏的巷子,终于找到了那间不起眼的铁匠铺。炉火早己熄灭,铺面半掩着。李政委上前,有节奏地敲了敲门板。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煤灰、警惕的脸。对上暗号后,门才完全打开,一个身材敦实、手臂粗壮的老铁匠将他们让了进去,迅速关上门。
“可算来了!”老铁匠压低声音,语速很快,“情况有变!鬼子对转运站的看守突然加严了!多了两挺机枪岗哨,巡逻队也增加了!这是刚摸到的布防草图!”他递过一张皱巴巴的纸。
陈映山迅速展开草图,眉头紧锁:“比预想的棘手…核心库房在院子最里面,有双岗…”
突然,外面街道传来一阵尖锐的哨音和杂乱的脚步声!接着是砸门声和鬼子兵粗暴的吼叫!
“不好!是查户口的!今天怎么突然…”老铁匠脸色一变。
小分队成员瞬间拔枪,各自寻找掩体,气氛骤然降到冰点!难道行动还没开始,就暴露了?这平州城的地下联络点,难道也出了问题?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1934,我努力苟活(http://www.220book.com/book/TE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