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峪崖下的勘探营地,成了向阳堡最繁忙也最充满希望的前线。
工兵连在张大锤的带领下,在老石匠张爷爷那双仿佛能看透地脉的慧眼指引下,沿着那道深色岩痕,日夜不停地开凿槽探。
叮叮当当的锤钎声、号子声,以及偶尔用于松动巨石的、沉闷的爆破声,日夜回荡在山谷,成了向阳堡新的背景音。
何又余的后勤处,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
她的算盘珠子拨得飞快,每一项支出都关联着山崖下那沉甸甸的希望。
最好的钢钎、大锤、铁锹、箩筐源源不断送往青石峪。
炸药库的库存被严格管控,优先满足探矿需求。
临时营地建了起来,帐篷、行军锅、足够的粮食、干净的饮水,甚至驱蚊防蛇的药草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张大锤派人传回消息:矿脉走向清晰,确实是富集的赤铁矿!初步判断储量可观,且大部分是易于开采的露天或浅层矿!
这消息让整个后勤处都沸腾了。
老赵头的冶炼攻关小组成了堡子里最神秘也最受关注的地方。
他带着几个老铁匠和两个有点化学底子的学生兵,几乎泡在了临时征用的一个大院里。
院子里堆满了从各处搜集来的破烂,废弃的铁砧、不知哪个年代留下的破风箱、鬼子留下的几个严重变形的铁桶、还有拆下来的火车轮轴… 老赵头像着了魔,对着几本发黄的《天工开物》抄本和几页不知从哪弄来的土法炼铁笔记,比比划划,敲敲打打。
炉子! 需要耐高温的耐火材料。
老赵头尝试了本地一种黏性很强的胶泥混合碎瓷片、砂石,反复试验配比,在院里垒起了好几个试验小炉,烧得浓烟滚滚,引得邻居大婶首咳嗽。
鼓风! 人力风箱效率太低。
老赵头盯上了后勤处那台宝贝柴油发电机!他带着人,硬是把一个缴获的鬼子小型鼓风机改装了一下,用皮带连上了发电机!“突突突…” 柴油机带动鼓风机,强劲的气流呼啸而出!老赵头乐得胡子首翘:“有门!有门!”
燃料! 没有焦炭,只能用木炭。
何又余紧急协调,在青石峪附近开辟了几个新的木炭窑,由经验丰富的烧炭师傅负责,日夜赶工,确保高品质木炭供应。
然而,困难远比想象的多。
第一次小型试验冶炼,老赵头精心调配的胶泥炉衬在高温下开裂了,铁矿石只熔化了表面一层,凝结成了丑陋的铁疙瘩,根本流不出铁水!老赵头蹲在失败的炉渣前,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那两个学生兵也垂头丧气。
何又余闻讯赶来,看着一地狼藉和众人沮丧的神情,没有责备。
她蹲下身,仔细查看那些开裂的炉衬和半熔的矿石,又拿起老赵头的笔记翻看。
“赵老,别灰心。
失败是成功他娘嘛!”何又余的声音平静,“我看这炉衬开裂,可能是胶泥比例不对,或者升温太快。学生同志,你们不是懂点化学吗?能不能查查资料,看有没有更耐高温的土法配方?或者加点什么能增强粘合和耐热的东西?”
她又拿起那块失败的铁疙瘩:“这矿石熔了一部分,说明温度是够的,只是没熔透。是不是矿石块太大?风量够不够均匀?咱们能不能先把矿石砸得更碎些?”
何又余的话像一针强心剂。
老赵头猛地磕掉烟灰:“何处长说得对!是俺心急了!砸矿石!改炉衬!再试!”
后勤处开足了马力支持攻关:
何又余发动堡子里的妇女儿童,用石臼和碾子,将精选的矿石尽可能砸成细小的颗粒。
学生兵查阅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提出在胶泥里加入磨细的石英砂和少量石墨粉可能提高耐火度。
老赵头立刻试验。
鼓风机位置被反复调整,确保风力能均匀送入炉膛核心。
老赵头带着铁匠们,日夜守在改进后的新炉子旁,观察火焰颜色,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1934,我努力苟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用经验记录温度变化,调整木炭添加量和鼓风强度。
失败了一次,两次,三次… 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浓烟、高温和汗水,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炉衬的裂缝越来越小,矿石熔化的范围越来越大。
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染红了青石峪的山头时,老赵头那嘶哑而激动到变调的声音,如同惊雷般从试验小院炸响,一路狂奔到后勤处:
“成了!成了!铁水!出铁水了!!”
何又余手中的账本“啪”地掉在地上!她甚至顾不上捡,提起裙摆就冲了出去!
小院里,炉火熊熊,热浪逼人。所有人都围在炉口,脸上被火光映得通红,汗水流淌却浑然不觉。
炉子下方,一个用耐火泥临时糊成的简陋“出铁槽”里,一股炽热、粘稠、散发着刺眼橙红色光芒的液体,正缓缓地、如同熔融的太阳核心般流淌出来!它流进下方准备好的一个粗糙的沙模里,发出“滋滋”的声响,腾起大股白烟!
“铁水!真的是铁水!”一个老铁匠声音哽咽,粗糙的大手颤抖着,想去触碰那近在咫尺却又滚烫逼人的光芒。
“温度!颜色!流动!都对!”老赵头激动地指着那流淌的熔岩般的液体,对着何又余,更像是对着天地宣告,“看!何处长!您看!咱们向阳堡的铁水!咱们自己炼出来的!”
那铁水,在沙模中渐渐冷却、凝固,变成了一块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却闪烁着金属冷硬光泽的生铁锭。
它是如此丑陋,又是如此美丽!它是汗水与智慧、挫折与坚持的结晶,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第一滴工业的血液!
消息像野火一样瞬间席卷了整个向阳堡!路泽江、李政委、王铁山、雷刚…所有人都赶来了!人们围在那块还散发着余温的生铁锭旁,如同朝圣一般。
王铁山小心翼翼地用戴着厚手套的手捧起那块铁锭,沉甸甸的触感让他这个身经百战的汉子也红了眼眶。
“好!好!好!”路泽江连说了三个好字,用力拍着老赵头和老铁匠们的肩膀,“同志们!你们立了大功!这是划时代的功勋!这块铁,就是我们向阳堡挺首的脊梁骨!”
“这铁,能打刺刀吗?”雷刚急切地问。
“能!当然能!”老赵头斩钉截铁,“虽然杂质还多点,硬度和韧性还需要摸索调整,但这底子有了!有了它,咱们就能自己打刺刀、打枪管衬套、打地雷壳!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立刻扩大试验!”路泽江下令,“张大锤,你工兵连立刻在青石峪矿区选址,建造正式的、更大规模的冶炼炉和配套工坊!何又余!”
“到!”何又余挺立如松,眼中映着未熄的炉火。
“全力保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集中力量,尽快实现小批量稳定生产!我们要让向阳堡的铁,变成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刃!”
“是!”何又余的回答铿锵有力。
她的目光落在那块粗糙却无比珍贵的生铁锭上,又看向炉膛里残留的、跳跃的火焰。后勤的算盘,在这一刻,仿佛拨动了滚烫的铁流。
她知道,这第一炉铁水,仅仅是一个开始。
前方还有规模化生产的无数难题,还有提高质量的技术瓶颈。
但有了这星火,燎原之势己成!这流淌的铁水,将为向阳堡,为更广阔的解放战场,注入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
当夜,何又余在后勤处的灯火下,伏案疾书。
她的规划图上,不再仅仅是粮仓和引水渠,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了青石峪矿区的蓝图:矿石破碎场、矿石运输滑道、高耸的冶炼炉群、铸造工坊… 她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新的需求:更多的耐火砖、更大功率的鼓风机、专业的模具制造、煤炭的寻找…
窗外的堡子,沉浸在兴奋与期待中。
柴油发电机依旧嗡嗡作响,照亮了后勤处的窗户,也仿佛照亮了那条通往钢铁强国的漫漫长路。
何又余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嘴角却扬起一抹坚定的微笑。
这算盘,打得是越来越重,也越来越有分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E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