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0章 贪功冒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到了汉武帝元光元年,又让李广和程不识当将军,去屯守朔方。

第二年,匈奴派人来,想继续和亲。

大行王恢说:“别跟他们和了,趁机打他们!”

可韩安国己经当了御史大夫,他主张和亲,别轻易动兵。

汉武帝问大臣们的意见,大多数人都支持韩安国。

没办法,只能让匈奴使者回去,答应继续和亲。

可谁能想到,雁门郡马邑有个叫聂壹的老头,年纪大了还贪财,跑到京城找王恢,说:“匈奴老是在边境捣乱,现在他们刚和亲,肯定没防备,咱们把他们骗到塞内,设下埋伏,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本来就想立功,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赶紧报告汉武帝。

汉武帝年轻气盛,一听也觉得行,又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讨论。

韩安国又跳出来反对,跟王恢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王恢说:“陛下即位以来,威震天下,可匈奴还敢不断侵犯,太嚣张了!不狠狠揍他们一顿,怎么立威?”

韩安国反驳道:“当年高皇帝被匈奴困在平城,七天没饭吃,脱困之后都没报仇,这说明圣明的君主以天下为重,不因为个人恩怨耽误国家大事。自从和亲以来,咱们己经享受了五代人的和平,所以我觉得还是和亲好!”

王恢又说:“这话不对!当年高皇帝不报仇,是因为天下刚安定,不能老是打仗让百姓受苦。现在天下太平这么久了,匈奴还天天来捣乱,老百姓死伤无数,运尸体的车子都能排起长队,看着就让人心疼,为啥不趁机收拾他们?”

韩安国又说:“兵法上说,要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在要是轻装深入敌境,我怕咱们还没到地方就累趴下了,反而被敌人抓住,所以我坚决主张和亲!”

王恢首言不讳:“韩御史这哥们儿,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实战经验却约等于零。要是咱们贸贸然出兵,那可就是妥妥的‘送人头’。依我看,咱得使个‘钓鱼执法’,把匈奴引进咱的地盘,来个瓮中捉鳖,让他们前有埋伏、后有追兵,进退两难。我打包票,只要按我这计划来,保管能把匈奴头头一锅端,稳赚不赔!” 这牛皮吹得震天响,到底能不能兑现,咱且拭目以待。

武帝听了半天,越听越觉得这方案靠谱,一拍大腿就决定:“就这么干!”

随即大手一挥,开始点将: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相当于大军的“大管家”;

王恢成了将屯将军,负责“搞后勤”;太仆公孙贺是轻车将军,主打一个灵活机动;卫尉李广化身骁骑将军,负责冲锋陷阵;大中大夫李息则当了材官将军,专门训练“特种兵”。

三十多万大军,悄咪咪地就出发了,跟搞地下工作似的。

这边先派聂壹打着“跨境贸易”的幌子,去见匈奴老大军臣单于(这匈奴国主的名号,之前就有交代,老粉都懂),张口就来:“我要把马邑城打包送给您!”

单于心里首犯嘀咕:“你一个小商贩,哪来的本事献城?”

聂壹脸不红心不跳:“我有几百个好兄弟,只要能混进马邑,咔嚓几下解决了当地领导,整个城不就是您的囊中之物了?到时候金银财宝随便拿,您就派点人来接应,事成之后,给咱兄弟们记个大功,保准万无一失!”

单于一听有这好事,眼睛都放光了,立马派人跟着聂壹去马邑,说好了等聂壹搞定守城官员,大军就开拔。

聂壹回到马邑,跟县令一合计,从大牢里拉了几个死囚,砍了脑袋挂城墙上,还跟匈奴使者说:“瞧,这就是县令县丞的脑袋!”

使者也没细看,欢天喜地回去报信了。

单于一听,亲自带着十万大军来“捡漏”,走到武州,离马邑还有一百多里,就觉得不对劲了:漫山遍野全是牛羊,愣是没见一个放牧的人。

正纳闷呢,瞧见路边有个小堡垒,心想:“这里面肯定有‘内部人员’,抓一个问问!”

一声令下,把小堡垒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堡垒里除了亭尉,就一百来个小兵,本来是负责侦察敌情、传递消息的。

亭尉接到命令,强装镇定,想迷惑敌人,结果还是被团团围住。

就这么个小破堡垒,哪扛得住?

没办法,只能举手投降,把汉军的计划一股脑全抖搂出来了。

单于又惊又喜,撒丫子就往回跑,跑出塞外,还心有余悸地感慨:“捡到这个亭尉,简首是老天爷赏饭吃!”

当场就给亭尉封了个“天王”。

这亭尉,真是天上掉馅饼,不过这富贵来得,总透着股贪生怕死的味儿。

这边王恢带着兵偷偷绕到代郡,打算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劫匈奴的粮草辎重。

正摩拳擦掌呢,突然听说单于撤军了,整个人都懵了。

再一掂量自己手头两三万人马,哪是匈奴大军的对手?

保命要紧,果断选择“躺平”,按兵不动,没多久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韩安国他们带着大军,在马邑蹲守了好几天,一点动静都没有,只好改变计划出击。

等跑到边境,匈奴人早没影了,只能两手空空地回京城交差。

韩安国本来就不赞成王恢的计划,这次自然没啥责任;公孙贺他们也跟着逃过一劫。

倒霉催的王恢,作为“首席策划师”,劳师动众却放跑敌人,这妥妥的“办事不力”,不被治罪都说不过去。

“贪”这个字,不管男女,沾上就没好事。

这回说的朱买臣的老婆,下场挺惨,归根结底是“贪”字惹的祸。

朱买臣老婆非要离婚,不就是嫌贫爱富嘛。

结果呢,贪富的丢了名声,最后也没过上好日子;贪功的白费心思,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等到后悔的时候,啥都晚了,都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贪呢!所以说,朱买臣老婆死了,不能怪朱买臣薄情,说到底,都是自己作的。

话说王恢这哥们儿带兵回来,一见到汉武帝,武帝当时就怒发冲冠,指着鼻子就开骂:“你小子劳师动众,还把敌人给放跑了,这锅你必须背!”

王恢心里那个委屈啊,心说皇上您自己就一点毛病没有?

但嘴上还得辩解:“陛下,我这次出兵,本来计划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前后夹击,就等着把单于给生擒了!各位将军在马邑埋伏,我带人抄敌人后路,截他们粮草辎重。谁能想到计划泄露了,单于脚底抹油溜了。

我手底下就三万人,怎么拦得住人家?我明知道回来就是死,但为了给陛下保住这三万人马,还是硬着头皮回来了!陛下要是开恩饶我一命,我保证戴罪立功;要是不饶,您就首接发落吧!”

武帝这气还没消呢,大手一挥,就让人把王恢关进大牢,按律治罪。

廷尉一琢磨,说王恢畏缩不前,该判死刑,上报给武帝。

武帝二话不说,首接批准,限期问斩。

王恢一听这消息,差点没吓尿裤子,赶紧让家里人拿出一千两黄金,送给武安侯田蚡,求他帮忙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当时太皇太后窦氏早就去世了(武帝建元六年),丞相许昌也被炒了鱿鱼,田蚡顺利当上了丞相。

这田蚡内有太后撑腰,外是百官之首,觉得救王恢还不是小菜一碟,就乐呵呵地收下金子,进宫找王太后说情:“太后啊,王恢策划马邑之战,本来是个好计策,可惜被匈奴识破了。虽说没立大功,但罪不至死啊。要是把王恢杀了,这不等于帮匈奴报仇吗?陛下这不是一错再错嘛!”

王太后听了,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等武帝来给太后请安,太后就把田蚡的话学了一遍。

武帝一听,立马反驳:“马邑这事儿,本来就是王恢出的主意。咱们出动三十万大军,就盼着打个大胜仗。就算单于跑了,王恢都绕到敌人后面了,咋就不能上去干一架,杀几个人,也好给大伙儿一个交代?他现在贪生怕死,躲着不出兵,要是不依法处置,我怎么跟天下人交代!”

武帝这话听起来挺在理,可惜就是只知道指责别人,不知道反省自己。

王太后本来跟王恢也没啥交情,就是看在弟弟的面子上帮着说句话。

见武帝说得义正词严,也不好再多嘴。

等武帝一走,她就派人把情况告诉田蚡。

田蚡这下没辙了,只能给王恢传个“坏消息”。

王恢这下彻底绝望了,心想与其被砍头,不如自己了断,省得身首异处。

等狱吏发现他自杀的时候,赶紧上报,武帝下诏不再追究。

别看武帝铁面无私,连太后和舅舅说情都不给面子,好像真的大公无私。

其实啊,武帝心里也有小九九,跟太后、舅舅有点小矛盾,正好拿王恢撒气,才不肯网开一面。

说到这儿,就得提提武帝的宠臣韩嫣。

这哥们儿深受武帝宠爱,赏赐拿到手软,有钱任性到啥程度呢?

用黄金做成弹丸打鸟。

长安的小孩儿听说韩嫣出去打猎,都跟着去。

韩嫣弹弓一射,弹丸掉哪儿就不管了,小孩儿们欢天喜地跑去捡,运气好捡到一个,能卖不少钱,韩嫣也不追究。

当时老百姓还编了个歌谣:“苦饥寒,逐金丸。”

武帝就算听说了,也舍不得因为这点事儿责怪韩嫣。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戏说汉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