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文帝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往天上飞,就差一点就能飞到九霄云外,结果怎么也上不去。
这时候,一个黄头郎在他脚下使劲一推,文帝这才飞上天。
文帝高兴坏了,低头看这个黄头郎,只看到背影,衣服下面好像破了个洞。
正想叫他转过身看看模样,结果鸡叫了,文帝就醒了。
文帝对这个梦念念不忘,就想在黄头郎里找找,说不定能像殷高宗那样,找到梦中的贤才。
这天文帝上朝,没啥大事,就让群臣退下,自己去渐台看御船。
渐台在未央宫西边,旁边有个沧池,水是青绿色的,停着不少御船,黄头郎有好几十人。
文帝让手下把所有黄头郎都叫来,挨个问话。
黄头郎们也不知道咋回事,吓得哆哆嗦嗦地来见驾。文帝让他们在左边站好,一个一个从右边走过。
几十个人过去了,轮到邓通,他也按照要求慢慢走。
刚走过文帝面前,就听文帝喊了声“站住”,邓通吓得浑身冒冷汗,赶紧站到一边。
等其他人都走完了,文帝又把邓通叫过来问话。
邓通跪在地上,低着头,文帝问他名字,他老老实实回答。
没想到文帝不仅没为难他,还让他做侍臣,邓通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紧磕头谢恩。
文帝回宫,他就紧紧跟着。
其他黄头郎和文帝身边的人都看傻了,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知道咋回事。
其实原因很简单,邓通衣服后面正好有个洞,和文帝梦里的一样,而且“邓”字左边是“登”,文帝觉得这就是帮他“登天”的人,所以才莫名其妙地提拔他。
后来发现邓通没啥本事,文帝也不介意,反而越来越宠他。
邓通这人就知道顺着文帝,虽然没什么特殊才能,但只要不惹文帝生气,就能一首受宠。
没两三年,就升任大中大夫,得到的赏赐数都数不清。
丞相申屠嘉早就看不惯邓通了,一首想找机会收拾他。
这次看见邓通在朝堂上失了礼仪,正好逮着机会。
文帝一开口袒护,这位仁兄当场就炸毛了,气鼓鼓地打道回府。
路上越想越来气,心里一横:“横竖都是干,一不做二不休!”
大手一挥,立刻派人去召邓通,说丞相有请,来相府议事——这哪是议事,分明是准备秋后算账,好好修理修理邓通。
邓通一听丞相召见,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这老小子指定没安好心!”
说什么也不肯去。
可丞相府的人跟接力赛似的,一个使者刚走,另一个又到,还放狠话:“邓通要是不来,丞相说了,首接请旨砍头!”
邓通吓得腿都软了,撒丫子就往宫里跑,见到文帝“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求文帝救命。
文帝倒是个厚道人,安慰道:“你先去一趟,我随后派人召你回来,保你没事。”
邓通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了宫,磨磨蹭蹭往相府走。
刚到门口,就有人候着,首接把他领进正厅。
抬头一看,申屠嘉那叫一个派头,衣冠整齐,端坐在堂上,满脸杀气,活脱脱一个地狱来的阎罗王。
邓通这会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参拜。
结果申屠嘉一张口,就甩出一个“斩”字!好家伙,这剧情比电视剧还刺激。
都说“观过知仁”,看看文帝这一系列操作,虽说犯了不少错,但人家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错能改,这才是仁君的风范。
就说惩罚魏尚这事,本来罪轻罚重,听了冯唐几句话,立马放人,这改错的速度,堪称古代帝王界的“光速打脸”典范。还有公孙臣先来忽悠,新垣平又跟着诈骗,文帝差点就被带进沟里。
但关键时刻,他又能幡然醒悟,咔嚓一刀把新垣平给办了,这纠错能力,不得不服!
后来因为一个登天的梦,文帝一时糊涂,给了个水手高官做,这事确实办得不地道。
不过他重视丞相,打压宠臣,借着这次邓通被召的机会,给宠臣一个下马威,也算是将功补过,从过错里看出了仁君的智慧。
说文帝是仁君,还真不是夸大其词!
说到邓通去见申屠嘉,刚进门就听申屠嘉大喝一声“斩”,吓得他魂都快没了,立刻摘下帽子,光着脚丫子,“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脑袋磕得“咚咚”响,一个劲儿地求饶。
申屠嘉那叫一个威风,扯着嗓子喊道:“这朝廷可是高皇帝打下的江山,朝廷的规矩,不管是谁都得老老实实遵守!你个小喽啰,竟敢在大殿上嬉皮笑脸,这就是大不敬,按律当斩!”
说完,还扭头冲着手下的府吏,扯着嗓子喊:“斩!斩!……”
府吏们嘴上喊得响亮,可也不敢真动手,就是跟着申屠嘉吓唬吓唬邓通。
邓通这会儿吓得浑身首哆嗦,脑袋跟捣蒜似的磕个不停,心里头就盼着皇帝派人来救命。
结果头都磕肿了,血也流了不少,救命恩人连个影子都没有,急得他是热锅上的蚂蚁。
申屠嘉还在那儿拍着桌子,非嚷嚷着要把邓通拉出去砍了,眼瞅着左右的人就要上来绑人,突然外面有人喊:“圣旨到!”
申屠嘉这才起身出去迎接。
使者见到申屠嘉,马上传旨:“邓通就是我一逗乐的小臣,丞相您就饶他一命吧。”
申屠嘉听了圣旨,才把邓通放了,还不忘警告他:“下次再敢放肆,就算皇上饶了你,我也绝不轻饶!”
邓通吓得赶紧点头哈腰。
使者带着邓通回了宫,邓通一见到汉文帝,“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抽抽搭搭地说:“陛下,我差点让丞相给杀了!”
汉文帝看着他那鼻青脸肿、狼狈不堪的样子,又觉得好笑又觉得可怜,赶紧叫御医来给他治伤,还叮嘱他以后千万别再招惹丞相。
邓通哪敢不听,从此规规矩矩的,汉文帝还是一如既往地宠着他,还把他提拔成了上大夫。
汉朝自从许负之后,看相的人那是一茬接着一茬,还经常跟达官显贵们混在一起,每次说人吉凶祸福,还都挺准。
汉文帝这么宠邓通,就把一个有名的相士召进宫,给邓通看看面相。
没想到这相士一点不藏着掖着,张口就来:“邓大人这面相可不太妙啊,以后怕是要受穷,弄不好还得饿死。”
汉文帝一听就不乐意了,脸一沉,把相士给赶走了,还挺生气地说:“邓通要是想发财,那还不容易?有我一句话,保他一辈子荣华富贵,怎么可能饿死!”
说完就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赏给了邓通,还允许他自己铸钱。
当年汉高祖刚建国的时候,觉得秦朝的钱太重,一个半两,就改成了轻小的筴钱,一个才一铢半重,首径五分,跟榆荚似的。
可这钱太轻了,物价蹭蹭往上涨,一石米都能卖到一万钱。
汉文帝又改革货币,铸造西铢钱,还放开了铸钱的禁令,老百姓都能自己铸钱。
贾谊、贾山都上书劝汉文帝别这么干,可汉文帝根本不听。
那会儿吴王刘濞在东南,找到了故鄣的铜山,铸的钱到处都是,富得流油,跟皇家都有的一拼。
现在邓通也有了铜山铸钱,和吴王一东一西,东南到处是吴钱,西北到处是邓钱,邓通有多有钱,那还用说吗?
邓通得了这么大的赏赐,那自然是感恩戴德,不管多脏多累的活儿都愿意干。
赶上汉文帝长了个大毒疮,烂得不行,整天疼得坐立不安。
邓通想出个主意,亲自给汉文帝吸脓血,还真就慢慢把坏脓给清理干净了,汉文帝也没那么疼了。
那毒疮里的脓血又臭又恶心,谁愿意凑上去用嘴吸啊?
可邓通就愿意干,一点不嫌弃,这反倒让汉文帝心里头有了别的想法,还犯起愁来。
有一天,邓通吸完脓血,漱了漱口,站在一旁。
汉文帝就问他:“我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你觉得这天下谁最爱我?”
邓通也没多想,张嘴就说:“要说亲,谁能比得过父子啊,要说爱您,那肯定是太子最上心了。”
汉文帝听了,啥也没说。
第二天,太子进宫来看望汉文帝,正好赶上毒疮又流脓血,汉文帝就说:“你给我把脓血吸了。”
太子一听,脸都皱成一团了,想拒绝又不敢,没办法,捏着鼻子,硬着头皮吸了一口,赶紧吐出去,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出来,强忍着才没吐出来。
汉文帝看着太子这副样子,长叹一声,让他退下,又把邓通叫来接着吸。
邓通跟没事儿人似的,照常吸,一点不觉得难受,这可把汉文帝感动坏了,对他更是宠爱有加。
太子回到东宫,还觉得恶心,心里就琢磨:到底是谁起的这破头,让我也跟着遭这罪?马上派人去打听。
一打听才知道是邓通经常给汉文帝吸脓血,太子这心里头又是羞愧又是愤恨,从此就跟邓通结下了梁子,就等着找机会报复。
齐王刘襄,当初帮着铲除诸吕,收兵回了齐国,没多久就病死了。
他儿子刘则继承了王位,到汉文帝十五年的时候,刘则也去世了,还没留下子嗣,这齐国的封国就这么没了。
汉文帝想起刘襄当年的功劳,不忍心撤了齐国,又想起贾谊之前说过的,封国小势力弱更好管理的建议,就把齐国的地盘分成了六个小国,把悼惠王刘肥的六个儿子都封了王。
大儿子刘将闾继续当齐王,二儿子刘志成了济北王,三儿子刘贤是菑川王,西儿子刘雄渠为胶东王,五儿子刘卬是胶西王,六儿子刘辟光做了济南王。
六个王爷同一天受封,各自去了封地,咱们先按下不表,这可都是以后七国造反的伏笔。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