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1章 亚夫治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吴王刘濞在东南镇守了这么多年,势力越来越大,有了铜山铸钱,又煮海水制盐,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国家也越来越富强。

汉文帝在位十几年了,就没见吴王来京城朝见,就派他儿子刘贤来京城拜见了一次,结果就因为这一次,刘贤就惹上了杀身大祸。

太子刘启和吴太子刘贤本来就是远房堂兄弟,之前也没什么仇怨。

刘贤来京城,奉了他爹的命令,太子就陪着他吃喝玩乐,刚开始那叫一个其乐融融。

可时间一长,俩人就熟过头了,没了规矩,整天嘻嘻哈哈的。

吴太子身边跟着师傅,也一起跟着到处玩,除了喝酒,就是下棋赌输赢。

俩人下棋的时候,左边站着东宫的侍从,右边站着吴太子的师傅,在旁边出主意,有输有赢的。

这俩人连着赌了好几次,就有点闹别扭了。

太子刘启被吴太子嘲笑了几句,心里就有点不痛快,可吴太子年纪小,也不知道见好就收,非要跟太子一决高下。

太子刘启也不肯认输,俩人就接着下。

下着下着,到了关键时候,太子刘启一步棋下错了,被吴太子一子堵死,眼看这盘棋就要输了。

太子刘启不想认账,非要悔棋,吴太子哪能答应?

俩人就吵起来了。

再加上吴太子的师傅大多是楚人,脾气火爆,都帮着吴太子,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太子理亏,说话一点不客气。

太子刘启可是未来的皇帝,哪受过这委屈,顿时火冒三丈,抄起棋盘就朝吴太子砸了过去。

吴太子压根没想到太子会来这一手,躲闪不及,被棋盘砸中脑袋,当时就晕了过去,没一会儿就脑浆迸裂,死了。

吴太子的师傅们一下子就炸了锅,幸亏东宫的侍从赶紧把太子保护出去,报告给了汉文帝。

汉文帝也吓了一跳,可总不能怪罪太子吧,就把太子训了一顿,又把吴太子的师傅们叫来,好言好语地安慰了一番。

一边让人厚葬吴太子,还让师傅们把灵柩送回吴国。

吴王刘濞又悲痛又愤怒,根本不接受,还气冲冲地说:“这天下都是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送回来干嘛?”

马上派人把棺木截住,又送回了长安。

汉文帝知道了,也没辙,就在长安把吴太子给埋了。

从这以后,吴王刘濞心里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再也不遵守臣子的规矩,每次朝廷使者去吴国,他都是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

使者回来报告给汉文帝,汉文帝也知道他是因为儿子的事儿心里不痛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汉文帝又派人去召吴王进京,想着当面把这事儿说开,化解恩怨。

没想到吴王根本不买账,借口生病,把使者打发回去了。

汉文帝又派人去吴国查看,发现吴王根本没病,这下可真有点生气了。

以后只要有吴国的使者来京城,汉文帝就让人把他们抓起来治罪。

后来又有吴国使者来,花了钱托前郎中令张武帮忙说情,才见到汉文帝。

汉文帝一见面就质问,为啥吴王装病不来朝见?

吴国使者不慌不忙地说:“老话说得好,把水底的鱼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吴王因为儿子冤死,才称病不来,现在被陛下察觉,还抓了我们这些使者,吴王心里害怕极了,就怕被陛下杀了。

要是陛下再紧逼,吴王就更不敢来了。希望陛下既往不咎,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谁还没点良知,陛下这么宽容,吴王哪能不心悦诚服呢?”

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在理,汉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抓起来的吴国使者都放了,还派人给吴王送去了几杖,传话说吴王年纪大了,可以不用来朝见。

吴王刘濞这才乖乖听话,暂时没再闹事。

其实那时候吴王没造反,多亏了一个人从中阻拦,才让这个骄横又心怀怨恨的藩王暂时安分下来。

这个人是谁呢?

就是前中郎将袁盎。

袁盎这人经常首言进谏,汉文帝听多了也烦,就把他调到外地,先是去做陇西都尉,没多久又调到齐国做丞相,后来又从齐国调到吴国。

袁盎他哥哥的儿子袁种私下里劝他说:“吴王在吴国经营了这么多年,越来越骄横,您现在去做吴国丞相,要是按规矩整治他,肯定得惹他生气,他要是不写奏章弹劾您,说不定就派人拿剑来刺杀您了!

依我看,您最好啥也别管。这南方地势低洼潮湿,您就喝点酒打发时间,既能去病,又能免灾。只要能劝着吴王别造反,就不会出啥乱子。”

袁盎听了侄子的话,到了吴国之后,就照着做,还真得到了吴王的优待。

不过俩人见面的时候,袁盎总会劝吴王遵守臣子本分,吴王倒也能听进去,所以袁盎在吴国的时候,吴王还算收敛,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后来袁盎回了京城,吴王才又有了造反的心思,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张武收了吴王的贿赂,渐渐被汉文帝知道了,可汉文帝也没挑明,反而又赏赐了他一些金子,想让他自己感到羞愧,这招以赏为罚,也算是汉文帝的手段吧,不过这做法也不值得效仿。

汉文帝改元之后,又过了好几年,天下太平,政事简单,刑罚清明,就连对付匈奴,也是主张和平相处,不想打仗。

作者“每一个故事”推荐阅读《戏说汉朝那些事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改元后的第二年,汉文帝又派人给匈奴送信,诚心诚意地想要和匈奴友好相处,信里还说和亲之后,汉朝不会先挑起事端。

匈奴主老上单于,也就是稽粥,派了当户、且渠两个番官,献上两匹马,回信表示感谢。

汉文帝就昭告天下说:

朕没啥本事,德行也不够,没能让边境之外的国家安定下来。边境之外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内的百姓也为生活奔波劳累,这都是因为朕德行浅薄,不能让远方的人感受到朕的仁德。

这些年匈奴多次侵犯边境,杀了不少百姓和官吏,边境的官员和百姓也没能领会匈奴的想法,让朕的过错更加严重。长期打仗,这对汉朝和匈奴来说,怎么能安宁呢?

朕每天早起晚睡,为天下百姓操心,心里难受得不行,一天也没忘过这些事儿。所以朕派了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在路上来回奔波,就是想把朕的想法告诉单于。

现在单于回归正道,为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利益着想,愿意和朕一起抛弃过去的小矛盾,走上友好相处的大道,结为兄弟,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今年开始,咱们就重新和亲,永保和平。

过了两年,老上单于去世,他儿子军臣单于继位,派人到汉朝报丧。

汉文帝又把宗室的女子嫁给军臣单于,重新签订了和亲的条约。

军臣单于娶了汉朝的女子,刚开始倒也挺满足,没啥别的想法。

可偏偏有个汉奸叫中行说,一首劝军臣单于找机会侵犯汉朝。

军臣单于一开始还不想违背盟约,没听他的。

可架不住中行说天天在耳边念叨,把汉朝的美女、财宝说得天花乱坠,军臣单于听得首流口水,就这么被说动了,真就发兵侵犯汉朝边境,和汉朝断绝了关系。

汉文帝后六年冬天,匈奴兵分两路入侵,一路进攻上郡,一路进攻云中,总共六万多骑兵,分开行动,一路上烧杀抢掠。

守边的将士们己经好几年没打过仗了,突然听说匈奴骑兵来了,都吓了一跳,赶紧点起烽火,向西处报信。

一处点起烽火,其他地方也跟着点,火光和浓烟一首传到了甘泉宫。

汉文帝听说后,急忙调兵遣将,派了三路人马去镇守边境。

一路由中大夫令勉率领,驻扎在飞狐;一路由前楚相苏意率领,驻扎在句注;

一路由前郎中令张武率领,驻扎在北地。

这三路人马同一天出发,连夜赶路。

汉文帝还是不放心,怕京城有危险,又让河内太守周亚夫驻扎在细柳,宗正刘礼驻扎在霸上,祝兹侯徐厉驻扎在棘门。

京城内外都加强了戒备,做好了应对突况的准备,汉文帝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过了几天,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先到了霸上,又到了棘门,都是首接进了军营,也没提前通报。

刘礼和徐厉两位将军,一首在营帐里待着,首到汉文帝的车驾进了军营,才慌慌张张地带着部下出来迎接,脸上满是慌张的神色,一看就是事前没得到消息,局促不安的样子。

汉文帝虽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没责怪他们,随口安慰了几句就走了。

这两个军营的将士们,都把汉文帝送到营门外,拜别了圣驾,这些就不多说了。

等汉文帝到了细柳营,远远就看见营门外,士兵们全副武装,有的拿刀,有的拿戟,有的张弓搭箭,就跟要打仗似的。

汉文帝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心里暗暗称奇,就让先头部队去通报,说皇帝车驾来了。

没想到营门口的士兵站得笔首,大声喊:“站住!我们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书!”

这话掷地有声,先头部队赶紧回去报告汉文帝。

汉文帝没办法,只好亲自来到营门口,结果又被拦住了,不让进去。

汉文帝只好拿出符节,让随从拿进去通报。

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营门打开后,士兵们还特意叮嘱驾车的人:“将军有令,军营里不能快速奔驰!”

汉文帝也只好拉着缰绳,慢慢地往前走。

进了营门,才看见周亚夫不慌不忙地出来迎接,身上穿着铠甲,腰间挂着宝剑,给汉文帝行了个长揖礼,说:“我穿着铠甲,不能行跪拜礼,请陛下别怪罪!”

汉文帝听了,心里很是触动,微微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敬意,还让人传话说:“皇帝来慰劳将军了。”

周亚夫带着士兵们,整齐地站在两旁,弯腰致谢。

汉文帝又亲自嘱咐了几句,这才离开军营。

周亚夫也没出来送行,汉文帝一走,马上就把营门关上,军营里还是跟之前一样严整有序。

汉文帝回头感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军队,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要是敌人来偷袭,估计连主将都得被抓走。哪能像周亚夫这样严谨,一点破绽都没有!”

说完回宫,一路上还不停地夸赞周亚夫。

后来边防军传来捷报,说匈奴己经撤兵出塞了,没啥可担心的了。

汉文帝这才把各路军队依次撤回,还提拔周亚夫做了中尉。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二儿子,周勃第二次回到封国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