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2年6月16日,深圳市南山区工商局分局。
林天佑站在业务窗口,递上一沓资料:
名称:深圳市区域发展研究事务所(筹)
性质:民间资本咨询协调试点单位
登记形式:挂靠体改委产业促进办公室下属非企业单位
注册人员:林天佑、乔琳、杜启文、刘子阳等7人。
资金来源:民间出资 + 港方技术支持。
当工作人员盖下红章,林天佑手中多了一张小小的登记凭证。
这一刻,他终于有了“身份”。
从此,他的资金、项目、布局,不再只是江湖赌徒的“灰色游击”,而是以合法挂靠身份,正式进入体制“边缘操作层”。
他将这一步命名为:
“资本壳计划”。
目标很简单——先挂靠,再运作,未来正式注册为“类金融平台”,成为民间资本的“合法操作桥”。
【二】
三天后,乔琳收到一封加急电报。
来自“中央改革观察组第二督导处”。
内容:京城相关部门将派调研组赴深圳考察“体改创新模型”与“民间资本社会化路径实验”,请准备推荐样本。
林天佑正低头整理“基金回报率月报”,听到这话,抬头。
“他们来,是为了我?”
乔琳点头:“你是这批试点里唯一跨三线的案例——股市、产业、副业品牌。”
“他们要我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只是……接受被观察。”
林天佑沉思片刻,说出一句话:
“我做不了完美的人,但我可以当个干净的变量。”
乔琳愣了半秒,然后笑了:“你倒是明白得比我还快。”
【三】
6月22日,《南方都市经济》头版刊出一篇社论:
《少年体育训练的商业化:教育、投机,还是未来趋势?》
文中提及“小球道青训”项目,称其为“变相商业包装体育理想”,“用市场机制干预体制教育”。
文章引发巨大争议。
次日,体育局内部召开紧急会议,王乾主任表示:“这是典型的观念之争,我们要有担当,也要听得进质疑。”
林天佑并未急于回应,而是选择了另一个方式。
他在《深圳特区报》上投出一封署名文章:
《体育该不该赚钱?》
文章不长,却句句扎心:
“谁说投篮的少年,就一定要被免费供养?
谁说热爱,就不能找到尊严的价格?
如果我们连给一双球鞋标价的勇气都没有,凭什么梦想有一天出CBA、出NBA?”
文末署名——“林天佑·区域发展研究事务所”。
三天后,人民日报华南版刊出“体育产业化应理性讨论”的引申评论,风向逐渐转变。
乔琳在办公室看完文章,说了西个字:
“舆论突围,漂亮。”
【西】
与此同时,跨境资本计划悄然启动。
6月25日,林天佑与许家耀在九龙再次碰头。
“你确定要做这一笔?”
“是。”
“回流资金怎么进?”
“以‘合资合作协议’形式进入深圳方壳公司。资金方为港企,技术/人力为深圳区域研究事务所,利润归属比例3:7。你们出20000港元,我们提供报表与备案合作协议。”
许家耀沉吟片刻:“你打算怎么用这笔钱?”
“收购两个城市内即将改制的体校下属教辅室资产,用于青训基地第一期场地建设。”
“你不是金融人吗?怎么干上实业了?”
林天佑淡淡一笑:
“有形的场地是制度掩护,无形的控股才是资本布局。”
许家耀起身:“你是我见过最不像大陆人的大陆人。”
林天佑:“你是我见过最不像港商的港商。”
两人握手。
港币2万元将于次周通过“结构化代购”入境,林天佑将完成第一次境外资本回流实操。
【五】
6月30日,深圳市人民会堂。
“中央改革观察小组第二督导处”召开闭门交流会。
林天佑作为唯一“非正式体制内样本代表”出席。
台下是市政府办、体改委、财政局、港澳事务办等数十名官员。
当他走上讲台,自我介绍完毕后,说出开场的第一句话:
“我不是成功者,我只是活得比别人早一点。”
他的陈述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案例、数据、逻辑:
合伙资金起步如何合法化;
体育副业如何在争议中打开出路;
红筹模型如何服务未来民间资本;
台下鸦雀无声。
演讲结束后,一名五十岁出头的督导官员对乔琳低声说:
“这小子,再过三年,起码是部委战略组顾问级别的料。”
乔琳没有回应,只是望着讲台上那个略显青涩却眼神坚定的年轻人,轻声自语:
“他是我亲手放进来的变量,现在,他己经变成系统的一部分了。”
九十年代金融大亨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九十年代金融大亨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TFZ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