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2年7月3日,深圳。
区域发展研究事务所内,所有人围坐一圈。
林天佑站在黑板前,用粉笔写下几个字:
“基金雏形试验计划”
“我们要做的是国内第一支结构化责任合伙基金。”
他转身,眼神逐一扫过众人。
“这个基金不只是筹钱投资,而是试图建立一套可以复制、可以信任、可以退出的合伙机制。”
他写下三条核心原则:
投资前签署“合伙人责任与退出声明”
所有项目在“定期公告窗口”公开进展
每一笔操作需有“第三方(事务所)见证与留档”
“你这是想把股市那套散户玩法,变成类‘制度基金’?”杜启文惊讶。
“错,我想把合伙这件事,从江湖行为变成可被容纳的资本制度。”
“这样做……是不是太超前了?”刘子阳迟疑。
林天佑微笑:“我们走得不是前面,而是旁边。当主路拥堵,边路就成了通路。”
这,就是他要的:
一支有“合法身份”、有“制度包装”、有“退出机制”的基金试验雏形。
他将它命名为:
边缘资金计划·一期。
【二】
乔琳将这份计划上报“观察小组”后,得到一个模糊而温和的答复:
“不反对,不干预,限域运行,回头看效果。”
林天佑知道,这是目前体制能给的最大“默许”。
而这,己足够。
他迅速设计出第一期方案:
目标规模:3万元
项目用途:城市更新地段小型产权租赁权、青训营第二球场租用费、港合资品牌录像带下批制作
参与者限额:10人以内
每周公开报表、每月开放一次退出窗口
他印出10份简易说明书,贴在交易所、体校、电子市场、图书馆公告栏。
“投资者不是投希望,是投可信的边界。”
这个理念,在1992年的深圳像一声惊雷。
西天内,名额报满。
【三】
7月9日,《深圳周刊》刊出一整版专题:“深圳年轻人怎么玩资本?”
整版报道了“边缘基金试验”、小球道品牌成长史、布心村事件处理纪要,还特别采访了“事务所负责人林天佑”。
照片中,林天佑站在训练场边,背景是少年挥汗投篮,阳光灿烂。
当天事务所的电话被打爆。
“天佑,我们成名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九十年代金融大亨 ”刘子阳兴奋得一夜未睡。
“这只是开始。”林天佑却冷静地翻开手中的下一份资料。
深圳南头村旧城改造方案
承建单位:深建集团
拟设分包商:3家名录候选单位(开放申报)
“第二场仗来了。”
【西】
但人红是非多。
7月12日,事务所接到一封来自“深建集团评估部”的官方函件:
“拟请贵单位提交资金结构说明、风控体系及投资人组成文件,以确认其是否符合城市更新项目辅助方条件。”
林天佑知道,这是一场“背调”,更是一场“试探”。
他整理好资料准备赴约,却在会议室见到了一个陌生男子。
二十七八岁,黑框眼镜,短发利落,衣着精干,神色冷静。
“林先生,我叫沈如风,深建评估部副主任。”
两人一握手,就像刀锋对上刀锋。
“听说你用不到十万块,撬动了两个城市更新入口,一个体育副业体系,还搞出了个基金。”
“只是一些尝试。”
“尝试吗?”沈如风盯着他,眼神像能刺穿人,“我查过你们的资金流,你从香港回来后资金流入加快,操作环节模糊,你这是在试图套壳合法化洗钱?”
林天佑不怒,反而笑了:
“你这逻辑放在明天的中国还讲得通,但今天,你应该问的是——我们是不是把以前没人干净做的事,试着干净做了。”
沈如风顿了几秒:“你很聪明。”
“你也很可怕。”
两人交锋无果,会议结束时,沈如风投来最后一眼:
“我不反对你做事,但别试图改变规则。”
林天佑回应:“我不改变规则,我只是想把漏洞变成制度。”
这场对峙,正式揭开了“新钱”与“旧秩序”的长期博弈。
【五】
晚上十点。
林天佑坐在阳台,疲惫地抽烟,乔琳递来一杯温水。
“沈如风,是国资委新培养的‘青年观察员’。”
“我看得出来。他不是敌人,但他不相信这代人。”
“他是体制的继承者,你是体制外的建构者。你们注定冲突。”
林天佑叹口气:“我真不想当叛逆者。”
“可你己经成了先行者。”
乔琳缓缓靠在他肩膀上。
“我曾经被派来‘看着你’,但现在……我只想陪着你。”
林天佑低头看她,眼中有光。
“那就一起,走到这条边界的尽头。”
—
(http://www.220book.com/book/TFZ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