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2年7月15日,深圳市南头街道城市更新办公室。
林天佑坐在会议室,桌上是两份合同。
一份,是“南头旧城更新项目辅助执行合同”,由深建集团发起,明确区域发展事务所作为协同推进方,享有前期使用权分配、动员谈判协调资格。
另一份,是来自港方许家耀的“联合设立企业框架协议”:以双方出资合并方式,成立“港深青训文化有限公司”,主导青训品牌落地、市场化运营、设备渠道整合。
两个项目,一边是体制口子,一边是跨境资本。
而这两份合同,有着共同的“敏感点”:控股权归属。
深建集团只愿意给予事务所“参与权”,而港方协议中,许家耀明言“至少需控股51%,保障资产回流路径”。
林天佑明白,这是两条制度路径上的“安全本能”。
问题是——
他,愿不愿意放权?
这场会议,乔琳未出席。沈如风替代深建方面主持,面无表情地说:
“你要的是名,我们给你。你要的是地,我们也可以给你。但你必须接受,城市项目不是你一人能控制的局。”
“所以,你要‘共建共控’?”
“我不想让你把这事搞成你一家的舞台剧。你需要平衡。”
林天佑沉默。
那一刻,他意识到:
真正的资本扩张,不是钱的胜负,而是结构的归属。
【二】
那晚,林天佑与乔琳在事务所楼顶彻夜长谈。
“控股权之争,才是今天之后每一步的核心。”
“所以你准备妥协?”
“不是妥协,是筹码管理。”
林天佑在草纸上画出三道线:
股权结构线
话语权策略线
退出机制线
“我可以不控股,但我要有 veto(否决权)。”
“我可以分利润,但要有议案优先提出权。”
“我可以分席位,但需拥有合规条款预先起草权。”
乔琳望着他说:“你在用制度对抗制度。”
林天佑笑:“这叫制度化的抵抗。”
【三】
与此同时,小球道青训品牌首次参展“深圳城市发展博览会”,与数十家国有体育机构、文教公司共同参展。
他们的展台不大,搭了三个篮球架,展示《少年训练带》《青训手册》,并安排三位学员现场表演定点投篮与运球对抗。
展会第二天下午,展台围满了人。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
隔壁展台的“深圳市青少年体育推广中心”代表,当众讥讽:
“搞这些商业东西能让孩子成材吗?你们是想办体校,还是开商店?”
杜启文忍不住:“我们一年训练1200人次,零公费,不挤财政预算,怎么就不成了?”
林天佑没说话,只是将一份问卷统计摆在桌上:
家长满意度:93.5%
学员满意度:96.2%
再报名率:86.4%
他淡淡回应:
“数据不偏不倚,孩子们投票了,我们接受这个结果。”
展会结束,深圳晚报体育版以《青训之外,资本能否扶起体育?》为题作整版报道,引发讨论。
—
【西】
7月18日,港深青训文化有限公司在罗湖正式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20万港币
股权结构:港方51%,事务所49%
控制安排:核心议案采用“双签协议”结构,拥有 veto 条款
林天佑以“发起人身份”列为联合法人代表。
这场博弈,他退了一步,也赢得了下一步。
然而,就在所有事看似推进顺利之时,一个电话打来:
“乔琳的身份,被你一个合伙人泄露了。”
来电者,是江月。
“现在有人要你表态:你与中央观察组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五】
那晚,林天佑面对所有合伙人开了一个不定期会议。
他没有解释,而是看着所有人:
“你们是不是想知道,她是不是来监视我?是不是体制派来的人?”
无人作声。
他点头。
“是,她曾经是。”
“但如果我有一天站到了你们不能接受的那一边,我希望你们也这么质问我。”
他抬头,望着所有人:
“我们不是靠信任绑定在一起,而是靠一起站过危险。”
那一刻,没人再问乔琳的身份。
因为他们知道:
林天佑不会让任何人“绑”住他,但他也不会放弃任何值得的人。
—
作者“华夏区的变型兔”推荐阅读《九十年代金融大亨》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FZ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