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机场的到达大厅,人潮涌动。苏晚和陆霆渊推着行李车,看着熟悉的中文指示牌,心中百感交集。离开三个月,这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仿佛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张叔他们应该在外面等我们。"陆霆渊轻声说,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这次回来,他们不仅要面对陆氏集团董事会的质疑,还要应对外部资本的压力,"新共生"项目的命运悬而未决。
走出到达口,苏晚立刻看到了张叔。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员工站在人群中,手里举着一个写着"欢迎回家"的牌子,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看到苏晚和陆霆渊,他快步迎上来:"苏小姐,陆先生,欢迎回来!"
"张叔,辛苦你了。"苏晚微笑着说,心中充满了感激。在她和陆霆渊离开上海的这段时间,是张叔和其他老员工一首在暗中保护秦念,收集张诚的罪证。
"应该的,这是我们欠陆明远先生和苏振宏先生的。"张叔的声音哽咽,"对了,有位老先生让我把这个交给你。"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铜制圆筒,上面刻着精美的榫卯图案。
苏晚接过圆筒,心中充满了疑惑。打开后,里面是一卷手绘的建筑图纸和一封信。图纸上是"新共生"项目的详细设计,在"记忆长廊"的尽头,增加了一个玻璃穹顶,阳光可以透过穹顶洒在地面的"城市记忆地图"上。
信是用毛笔写的,字迹苍劲有力:"小晚侄女亲启:见字如面。得知你将继承我与你父亲的理想,甚感欣慰。记忆长廊的玻璃穹顶,象征着透明与希望,也是对陆家过去的救赎。董事会有人试图修改项目用途,将其改为商业综合体,请务必小心张诚的残余势力。若遇困难,可凭此信找贝聿铭大师的弟子相助。盼'新共生'早日落成,不负初心。——陆明远老友 敬上"
苏晚的眼泪掉了下来。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竟然一首在默默守护着父亲和陆明远的理想。她突然明白,"共生"不仅是建筑的理念,更是人心的凝聚——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这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我们现在去哪里?"陆霆渊轻声问,打断了苏晚的思绪。
苏晚收起图纸和信,眼神坚定:"去陆氏集团总部。董事会的会议应该己经开始了,我们不能迟到。"
汽车行驶在陆家嘴的金融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苏晚看着窗外的"共生项目"工地,虽然还只是一片地基,但她仿佛己经看到了它建成后的样子——传统榫卯结构与现代玻璃幕墙交相辉映,沐穆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记忆长廊里陈列着上海的工业记忆,孩子们在城市记忆地图上奔跑...
"陆氏集团到了。"司机的声音打断了苏晚的思绪。抬头望去,陆氏集团总部大厦矗立在眼前,玻璃幕墙反射着天空的云彩,像一座连接天地的桥梁。
走进董事会会议室,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股东们坐在长桌两侧,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信任。张诚的残余势力代表王总率先开口:"苏小姐,我们己经决定终止'新共生'项目,将土地出售给外部资本,建造商业综合体。这是董事会的决议,你无权更改。"
苏晚深吸一口气,走到会议室中央,将父亲和陆明远的最终方案摊在桌上:"各位股东,这才是'共生项目'的真正理想——不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座记录城市记忆的博物馆,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地标。如果我们只追求商业利益,就辜负了陆氏集团百年的声誉,也对不起为这个项目牺牲的人们。"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股东们的眼神从质疑变成了动摇。就在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了进来——正是贝聿铭大师的弟子,也是写信给苏晚的那位老人。
"各位股东,我是贝氏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老人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我们愿意与陆氏集团合作,共同投资'新共生'项目,并负责全球推广。我相信,这个项目不仅能盈利,更能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陆氏集团的新名片。"
股东们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和喜悦的表情。贝氏建筑事务所的加入,意味着"新共生"项目获得了国际认可,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王总的脸色变得惨白,但己经无力回天。苏晚看着他,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无尽的感慨。这场跨越十五年的战斗,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转机。
走出陆氏集团总部,阳光洒在苏晚身上,暖洋洋的。陆霆渊握住她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敬佩:"我们做到了。"
苏晚微笑着点头,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新共生"项目的实施还面临着无数困难和挑战。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亲和陆明远的理想,秦峰的牺牲,张叔等老员工的支持,还有无数默默守护正义的人们,都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远处的天空湛蓝如洗,苏晚知道,一个新的时代正在等待着她。"共生项目"将在她的手中重生,成为父亲和陆明远理想的见证,也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地标。而她和陆霆渊,也将继续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正义,让"共生"的理念在上海的天际线上绽放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THZ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