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滨江工地,临时搭建的玻璃舞台在晨光中闪烁着透明的光芒。苏晚站在舞台中央,俯瞰着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心中充满了激动与紧张。今天是"新共生"项目的启动仪式,也是她向世界展示父亲和陆明远理想的时刻。
台下坐着两百多位嘉宾,左边是西装革履的资本方代表,右边是穿着工装的老工人代表,中间是陆氏集团的董事会成员。这种泾渭分明的座位安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理念碰撞。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参加'新共生'项目的启动仪式。"苏晚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会场,清晰而坚定。她身后的巨型LED屏上,开始播放上海工业历史的照片——从19世纪的江南制造局,到20世纪的杨树浦发电厂,再到当代的陆家嘴金融中心。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新共生'项目,将成为连接上海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苏晚伸出手,指向身后的效果图,"我们将在建筑中央打造一条'记忆长廊',分为三个展区:工业萌芽期、黄金期和转型期,用实物文物和AR技术,让参观者亲身感受上海工业的百年变迁。"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但苏晚注意到,资本方代表的掌声明显稀疏。果然,王总突然举起手,打断了她的演讲:"苏小姐,抱歉打断一下。据我所知,项目预算己经超支30%,而你所说的'记忆长廊',不过是些生锈的机床和破旧的图纸。我想请问,这些东西能带来多少门票收入?能给股东们带来什么回报?"
台下传来一阵低低的笑声,资本方代表们纷纷点头附和。苏晚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从容的微笑:"王总,您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贝氏建筑事务所的市场调研显示,一个成功的文化地标,能使周边商业综合体的租金溢价40%,吸引游客量增加35%。巴黎奥赛博物馆每年带动周边消费12亿欧元,我相信上海的潜力只会更大。"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右边的老工人区:"但'记忆长廊'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些'生锈的机床',是台下各位老师傅青春的见证;这些'破旧的图纸',记录着中国工业的奋斗史。父亲曾经说过,建筑的价值不仅在于租金,更在于它能否成为城市的灵魂。"
老工人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几位老师傅激动得热泪盈眶。苏晚的目光再次回到王总身上:"我相信,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新共生'项目,就是陆氏集团对这座城市的承诺。"
就在这时,舞台中央的大屏幕突然切换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56年的上海机床厂,年轻的父亲和一位老师傅站在崭新的机床前,笑容灿烂。"这是我父亲和张大爷当年庆祝第一台国产机床投产时的合影。"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张大爷的儿子后来在工厂事故中去世,而那场事故的真相,至今没有大白于天下。"
台下一片寂静,资本方代表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苏晚知道,她己经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举起平板电脑,展示"记忆长廊"的详细设计:"我们将在这里还原当年的车间场景,让人们记住那些为上海工业做出贡献的普通工人。同时,我们还将设立'工业创新基金',资助年轻工程师的研发项目,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启动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苏晚走下舞台,陆霆渊迎上来,眼中充满了敬佩:"你做得很好。"
"这只是开始。"苏晚微笑着说,"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到苏晚面前,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苏小姐,我是张大爷的孙子小张。我爷爷说这是你父亲和他的合影,但他让我告诉你,他绝不会把工厂的东西交给陆家人。"
苏晚接过照片,背面写着:"1956.8.15,与振宏兄共庆机床投产"。她的心脏猛地一跳——这正是她寻找的文物征集突破口。她看着小张,眼神坚定:"请告诉你爷爷,我一定会查明当年事故的真相,给他一个交代。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愿意把这些珍贵的记忆,交给'新共生'项目。"
小张点点头,转身离开。苏晚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决心。她知道,"新共生"项目不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场关于记忆、和解与未来的旅程。而她,将是这场旅程的引领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THZ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