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汴京看似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然而,平静之下的暗流却在汹涌奔腾。街头巷尾,金军南下的消息如瘟疫般蔓延开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与恐惧。物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飞涨,米价更是在短短三天内就翻了一倍。百姓们为了能买到一点粮食,不得不排起长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焦虑地等待着。而皇城司的密探则如同鬼魅一般,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他们警惕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角落,稍有不慎,就会有人被冠以“妖言惑众”的罪名,被拖入那黑暗的牢狱之中。
林墨深知自己那身现代装扮太过惹眼,犹如鹤立鸡群,于是用身上最后一点碎银在估衣铺买了身青布长衫。穿上长衫的那一刻,他仿佛融入了这个古老的时代,不再像之前那样引人注目。此后,他跟着赵明诚去了几次太学,置身于那些热血激昂的书生之中,听他们慷慨激昂地讨论时局。然而,书生们的讨论大多局限于纸上谈兵,虽有满腔的热血和抱负,却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林兄,你说金人真的会打到汴京吗?”一日傍晚,两人坐在汴河边的柳树下,赵明诚望着远处夕阳中的城楼,那城楼在余晖的映照下,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与悲凉。他的眼神迷茫而无助,仿佛在这乱世之中迷失了方向。
“会。”林墨艰难地吐出这个字,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承载着千钧的重量,“而且很快。”
赵明诚猛地转头看向他,眼神里瞬间充满了震惊、不信,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你怎么这么肯定?”
林墨沉默了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最终决定告诉他一部分真相:“我来自很远的地方,那里有记载过去的书。书上说,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明年正月就会兵临城下。”
赵明诚听后,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仿佛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喉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过了好久,他才低声道:“那书上……还说了什么?”
“说汴京会被攻破,徽钦二帝会被掳走,宗室、宫女、工匠……数千人都会被押往北方。”林墨的声音有些发颤,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心底最深处挤出来的,“还说,东京城内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这些都是《靖康稗史》里的记载,曾经他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只觉得是历史的冰冷记录,可如今身处其中,他才真正明白那背后是多少人的血泪,是一个王朝覆灭的惨痛悲歌。
赵明诚的脸色瞬间变得比纸还白,他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角,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一丝希望:“那……那我们能做什么?”
“我不知道。”林墨苦笑着,笑容中满是无奈与苦涩,“也许什么都改变不了。但至少,我们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他想起历史上赵明诚夫妇在战乱中拼命保护金石文物的事,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有了个主意:“你不是一首在收集古籍和碑刻吗?趁现在还来得及,把重要的东西转移到南方去。”
赵明诚听后,眼睛顿时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对!我家在青州有老宅,可以先运到那里。”说着,他激动地站起身来,脚步匆忙:“我现在就回去收拾!”
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林墨心里稍感安慰。至少,能让《金石录》保存下来,也算自己没白来这一趟,为这段历史留下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时,脖子上的青铜令牌忽然发烫,一股奇异的热流顺着皮肤传遍全身。林墨吃了一惊,赶忙解下来一看,发现背面的“急脚递”标记正在发出微弱的光芒,那光芒在逐渐黯淡的天色中显得格外神秘。他想起赵明诚之前说的话,这令牌能调动驿站?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中如星火燎原般成型。如果……如果能把金军南下的消息送到南方,让各地提前准备,会不会改变这即将到来的悲剧命运,让历史走向不同的轨迹?
他正想得入神,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轻轻咳嗽了一声。林墨心中一惊,急忙回头一看,见个身穿紫色官袍的老者正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柳树下。老者的面容和蔼,手中把玩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眼神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久经世事的锐利。
“年轻人,忧国忧民是好事,可也别太露锋芒。”老者笑眯眯地说道,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林墨心里顿时一紧。他对北宋的官制有所了解,这老者的袍色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着的,而且腰间佩戴的鱼袋是金鱼符,这表明老者的身份是亲王或使相级别。在宣和年间,能有如此尊贵身份的人,简首屈指可数。
“晚辈……只是随口胡言。”林墨低下头,心中暗自警惕,不知道这老者的来意究竟是什么。
老者却并不在意林墨的回答,他缓缓走到林墨身边,抬起手,指着远处的艮岳:“看见那万岁山了吗?官家花了六年时间,从江南运了无数奇石花木,就为了堆砌那座假山。”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惋惜与无奈,“可挡得住金兵的,从来不是假山奇石啊。”
林墨猛地抬头看向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和猜测:“您是……”
“老夫李纲。”老者神色平静,淡淡地说道。
林墨听到这个名字,惊得差点坐倒在地。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在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傍晚,遇到了大名鼎鼎的李纲!一时间,他心中五味杂陈,有震惊,有敬畏,更多的是一种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般的期待。他深知,李纲在北宋末年的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或许真的有机会改变北宋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
“原来是李大人!久仰大名!”林墨赶忙起身,恭敬地行礼,心中迅速思索着该如何与李纲交谈,如何让他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如何借助他的力量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李纲微微抬手,示意林墨不必多礼,他上下打量了林墨一番,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看你年纪轻轻,却似乎对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你说的那些话,不像是随口胡言。你究竟是何人?又从何处得知这些消息?”
林墨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必须坦诚相告,才能赢得李纲的信任:“李大人,实不相瞒,晚辈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的书籍详细记载了过去和未来的诸多事情。晚辈深知如今局势危急,北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才想尽力做些什么,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
李纲听了林墨的话,眼中露出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审慎的思考。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虽然你的话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如今局势复杂,老夫也不能轻易忽视任何可能的线索。你说金军会在宣和七年十二月分东西两路南下,可有什么依据?”
林墨赶忙将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细节,结合当前的局势,一一向李纲阐述。他说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试图让李纲相信自己所言非虚。
李纲一边听,一边微微皱眉,神色越发凝重。待林墨说完,他沉思片刻,说道:“你所说的这些,与老夫所担忧的不谋而合。如今朝中主和派势力庞大,他们盲目乐观,对金人的野心视而不见。老夫虽力主抗金,却也独木难支。”
林墨听出了李纲话语中的无奈,心中一动,说道:“李大人,晚辈有一想法。如今这青铜令牌可调动驿站,我们或许能利用它将金军南下的消息快速传递到南方,让各地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同时,也可借此机会,集结各方力量,共同抵御金兵。”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看着林墨,眼中多了几分赞许:“你这想法倒是大胆且可行。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必须谨慎行事。一旦消息泄露,不仅你我性命难保,还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
林墨坚定地点点头:“李大人放心,晚辈明白其中利害。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己没有太多时间。若能借此改变局势,拯救万千百姓,哪怕赴汤蹈火,晚辈也在所不辞。”
李纲拍了拍林墨的肩膀:“好!年轻人有此勇气和担当,实乃国家之幸。老夫便与你一同谋划此事。只是,我们还需从长计议,制定一个周全的计划。”
于是,在这汴河之畔,在渐渐升起的夜色中,林墨和李纲开始低声商讨起应对之策
(http://www.220book.com/book/TI2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