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冬雪初临茶坡暖,旧友新朋话传承
立冬过后,茶坡的风渐渐染上了凛冽的寒意,清晨的茶园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踩上去咯吱作响,像是大地在轻声呢喃。陈阳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袄,刚走到民宿门口,就看见柳承砚正踮着脚,往门檐下挂一串红灯笼,竹制的灯架上缠着晒干的桂花枝,风吹过,细碎的花瓣簌簌飘落,落在他肩头。
“柳大哥,小心些,这灯笼可别摔了。”陈阳快步上前,伸手扶了扶灯架。柳承砚稳稳挂好灯笼,转过身笑着拍了拍手上的灰:“这不是想着离元旦不远了,提前添点喜庆。你看,昨天苏姐公众号后台还留言呢,说有好几波客人特意冲着咱们的冬雪茶坡来的,下个月的订单都排到腊月了。”
正说着,张丫抱着一摞竹编隔热垫从工坊走出来,鼻尖冻得通红,却笑得眉眼弯弯:“你们快来看,我新编的梅花纹隔热垫,特意加了朱砂染的竹篾,过年的时候给客人用正好。”她展开手中的垫子,青竹色的底纹上,一朵朵红梅傲然绽放,纹路细腻,栩栩如生。陈阳伸手摸了摸,竹篾光滑温润,手感极佳:“张丫姐,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难怪网友都在问能不能网购你的竹编呢。”
张丫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也就是瞎琢磨,要是真能做成网购,说不定还能让更多人喜欢上竹编。对了,李伯刚才说茶园东边的那几株老茶树,今冬想好好修修枝,让咱们过去搭把手。”
三人正说着,村口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汽车鸣笛声,陈阳抬头望去,只见一辆熟悉的白色SUV缓缓驶来,车身上还沾着些许尘土。“这不是周明的车吗?他不是说要等月底才来送防腐木材料吗?怎么提前了?”柳承砚疑惑地自语。
车子刚停稳,周明就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跳下来,身上穿着一件黑色冲锋衣,肩上扛着一个大背包,脸上满是兴奋:“陈阳,承砚,我可算来了!本来想月底来,结果公司提前放了年假,我就干脆早点过来,顺便给你们带了些好东西。”他说着,打开后备箱,里面塞满了各种特产,有包装精致的糕点,还有几罐密封好的咖啡豆,“这咖啡豆是我托朋友从云南带的,想着你们民宿客人多,偶尔也能换换口味。”
陈阳连忙上前帮忙搬东西,笑着说:“你倒是会赶巧,正好我们正愁茶园修枝缺人手呢。对了,你这次来能多住几天吗?”周明点点头,眼睛亮晶晶地扫过民宿周围的景色:“那可不,我这次要住到过年!早就想来看看冬雪覆盖茶园的样子了,上次苏姐发的朋友圈里,茶亭覆雪的照片,看得我心痒痒。”
几人正忙着搬东西,民宿的院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请问,这里是茶坡民宿吗?我们是预订了‘听竹居’的客人。”陈阳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一老一少两个人,老人穿着藏青色的中式棉袄,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拄着一根木质拐杖,拐杖顶端雕刻着精致的茶芽图案;身旁的少年约莫十六七岁,背着一个大大的画板,脸上带着些许腼腆,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里的竹编灯笼。
“您好,欢迎来到茶坡!我是陈阳,这是我的伙伴柳承砚和张丫。”陈阳热情地迎上去,“您就是预订的赵老先生吧?路上辛苦了,快进来暖和暖和。”赵老先生笑着点点头,目光落在院子里的竹编装饰上,眼中满是赞叹:“早就听说茶坡民宿处处透着匠心,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些竹编都是手工做的?真是难得。”
“是啊,这些都是张丫姐编的,您要是感兴趣,这几天可以去她的竹编工坊看看。”陈阳一边引着两人往里走,一边介绍道,“您住的‘听竹居’在东边,推窗就能看见茶园,冬天雪景最美了。”赵老先生身旁的少年赵宇突然开口,声音有些羞涩:“陈阳姐姐,我能随处画画吗?我觉得这里的每一处都特别美。”
陈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茶坡的每一个角落都欢迎你画。对了,我们这儿还有位叫林晓琪的姑娘,上次来的时候也画了很多茶坡的美景,下次我把她的画册拿给你看看,说不定能给你些灵感。”赵宇眼睛一亮,兴奋地说:“真的吗?太好了!我这次来就是想写生,收集些自然素材。”
安顿好赵老先生和赵宇,陈阳回到客厅,周明正拿着手机翻看着苏姐公众号的文章,时不时发出赞叹:“苏姐这文笔也太好了,把茶坡写得跟世外桃源似的。你看这评论区,都快被问地址的网友刷屏了。”柳承砚端来几杯热茶,递给众人:“可不是嘛,自从苏姐的文章发布后,咱们的民宿算是彻底火了。陈守义昨天还说,打算把村里闲置的几间老房子也改造了,扩大民宿规模。”
张丫喝了口热茶,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扩大规模好啊,这样就能接待更多客人了。对了,我前几天联系了县里的手工艺协会,他们说下个月想来茶坡考察,要是能合作,说不定能给咱们的竹编工坊争取些扶持政策。”陈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悦:“这真是个好消息!要是能和协会合作,不仅能提升竹编的知名度,还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茶坡渐渐热闹起来。每天清晨,赵老先生都会拄着拐杖,慢悠悠地在茶园里散步,有时会驻足在老茶树下,仔细观察茶树的生长情况,偶尔还会和采茶的李伯聊上几节,分享自己对茶文化的见解;赵宇则背着画板,穿梭在茶园、竹巷、民宿之间,从清晨的薄雾到傍晚的炊烟,每一处景色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
周明则忙着帮柳承砚修缮茶园的栅栏,两人拿着工具,在茶园里忙碌着。周明一边钉着木板,一边说道:“承砚,你看这栅栏都有些松动了,冬天风雪大,得好好加固一下,免得伤到茶树。”柳承砚点点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是啊,这些老栅栏还是前几年装的,确实该修了。等修完栅栏,咱们再把茶亭周围的碎石路铺平整,方便客人冬天行走。”
张丫的竹编工坊里,也多了不少“学徒”。有几位住店的客人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来工坊跟着张丫学习编简单的竹编小物件。张丫耐心地教着大家劈篾、编织,指尖灵活地穿梭在竹篾之间,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的竹编茶杯垫就成型了。“劈篾的时候一定要顺着竹子的纹理,力道要均匀,不然竹篾容易断。”张丫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你们看,像这样轻轻一削,竹篾上的毛刺就掉了,摸起来就光滑了。”
一位来自北京的客人王女士学得格外认真,手指很快就磨出了水泡,却丝毫不在意,反而愈发投入:“张丫老师,您这竹编手艺真是太神奇了,几根普通的竹子,在您手里就能变成这么精美的物件。我回去后,一定要把竹编介绍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门传统手艺。”张丫笑着说:“只要你们喜欢,我就愿意教。这竹编手艺要是能传承下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这天午后,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起初还是细小的雪粒,后来渐渐变成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落在茶园里、民宿的屋顶上,不一会儿,整个茶坡就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赵宇兴奋地跑到院子里,举起画板,想要留住这美丽的雪景。赵老先生站在廊下,望着漫天飞雪,眼中满是感慨:“瑞雪兆丰年啊,这场雪下得好,明年的春茶肯定能有好收成。”
陈阳端来一壶热茶,递给赵老先生:“赵老先生,外面雪大,您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这是李伯刚炒好的冬茶,您尝尝,口感和春茶不一样,多了几分醇厚。”赵老先生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香在口中散开,带着一丝清甜,忍不住赞叹:“好茶!这冬茶虽然产量少,但口感确实独特,可见李伯炒茶的手艺精湛。”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十世镜中月未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正说着,周明和柳承砚从外面回来,身上落满了雪花,像两个雪人。“外面的雪下得可真大,茶园都被雪盖住了,景色太美了!”周明一边拍着身上的雪,一边兴奋地说,“我刚才和承砚在茶亭里堆了个雪人,还插上了张丫编的竹编梅花,你们快去看看。”
众人闻言,纷纷走出民宿,朝着茶亭走去。远远望去,茶亭旁立着一个胖乎乎的雪人,头上戴着竹编的斗笠,身上披着蓑衣,手里还拿着一把竹编的小扇子,胸前插着几枝张丫编的竹梅,栩栩如生,可爱极了。赵宇忍不住拿出画板,快速地勾勒起来,想要把这个别致的雪人画下来。
“周明,你这雪人堆得还真有创意,结合了咱们茶坡的特色。”陈阳笑着说。周明得意地扬了扬头:“那可不,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对了,晚上咱们可以在茶亭里生个火,煮点热茶,烤点红薯,大家围在一起聊天,肯定特别暖和。”柳承砚点点头:“这个主意好,我去准备些木柴和红薯,张丫你再准备些茶点,咱们晚上就在茶亭热闹热闹。”
夜幕降临,茶亭里生起了一堆篝火,跳动的火焰驱散了冬日的寒冷。众人围坐在篝火旁,手里捧着热茶,面前烤着香甜的红薯。周明拿出吉他,轻轻拨动琴弦,唱起了舒缓的民谣。赵老先生眯着眼睛,跟着旋律轻轻哼唱,脸上满是惬意;赵宇则靠在父亲身边,静静地听着歌,偶尔拿起画笔,在画板上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张丫和陈阳则忙着给大家添茶、递茶点,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说起来,我第一次来茶坡的时候,这里还没这么热闹呢。”周明停下弹奏,望着眼前的众人,感慨道,“那时候民宿刚开业,只有几间房,茶园也没现在打理得这么好。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茶坡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里。”柳承砚喝了口热茶,轻声说道:“是啊,这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也离不开每一位客人的支持。苏姐的文章,周明你带来的资源,张丫的竹编,李伯的茶叶,还有陈守义的规划,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茶坡才能越来越好。”
赵老先生放下茶杯,缓缓开口:“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去过很多地方,却很少有像茶坡这样让人觉得温暖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淳朴的人情和坚守的匠心。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像你们这样静下心来传承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民宿的,真是难得。”
陈阳闻言,心中满是感动:“赵老先生,谢谢您的认可。我们只是想把茶坡的美和这里的传统文化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地方可以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的美好和手工的温度。”张丫也点点头:“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竹编,那时候觉得这手艺枯燥又辛苦,后来才发现,每一件竹编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情感。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竹编,喜欢竹编,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篝火渐渐减弱,夜色越来越浓,茶坡的星星格外明亮,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众人收拾好东西,慢慢走回民宿。赵宇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茶亭里渐渐熄灭的篝火,轻声对父亲说:“爸,我觉得茶坡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这里的人都特别好,我真舍不得离开。”赵老先生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傻孩子,以后咱们可以常来。茶坡的故事还在继续,咱们以后还有很多机会来感受这里的美好。”
接下来的日子,茶坡的雪渐渐融化,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茶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赵老先生和赵宇的假期也即将结束,离开的前一天,赵宇把自己这些天在茶坡画的作品整理成册,送给了陈阳:“陈阳姐姐,这是我在茶坡画的画,送给你们留作纪念。明年春天,我一定还来,画下茶坡春茶采摘的景象。”
陈阳接过画册,轻轻翻开,里面有茶园的雪景、竹编工坊的光影、茶亭旁的雪人,还有村民们淳朴的笑容,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生机与温情。“谢谢你,赵宇,这些画太珍贵了,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陈阳感动地说。
送别赵老先生和赵宇时,柳大娘塞给他们一罐自己做的茶油和一袋茶叶:“这茶油是今年新榨的,炒菜香;这茶叶是李伯特意炒的,带着路上喝。下次来,大娘给你们做最好吃的茶香糯米糕。”赵老先生接过礼物,眼眶微微:“谢谢大家,茶坡的温暖我会永远记在心里。以后我会把茶坡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来感受这里的美好。”
送走赵老先生和赵宇,陈阳回到民宿,陈守义正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脸上满是喜悦:“陈阳,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县里的手工艺协会同意和咱们合作了,他们不仅会给竹编工坊提供扶持资金,还会帮咱们对接更多的销售渠道。另外,村里闲置的那几间老房子,改造方案也批下来了,下个月就能动工。”
众人闻言,都兴奋不己。张丫激动地说:“太好了!有了协会的支持,咱们的竹编工坊肯定能发展得更好。我打算明年招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教他们竹编手艺,让更多人加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周明也笑着说:“改造老房子的时候,要是需要帮忙,随时叫我,我一定尽力。对了,我还可以帮你们设计新的民宿风格,结合现代元素和传统特色,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
柳承砚望着眼前充满干劲的众人,眼中满是期待:“接下来咱们的任务还很重,既要加快民宿的改造进度,又要做好竹编工坊的发展规划,还要准备明年的春茶采摘。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茶坡建设得越来越好。”陈阳点点头,坚定地说:“是啊,茶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茶坡,爱上茶坡,让这里成为一个充满匠心与温情的世外桃源。”
这天晚上,茶坡的民宿里灯火通明。陈阳、柳承砚、张丫、周明、陈守义还有柳大娘围坐在客厅里,喝着热茶,聊着茶坡的未来。柳大娘端来刚做好的茶香饼干,笑着说:“你们尽管规划,后勤保障交给我,保证让大家吃得好、住得好,有精力干大事。”陈守义拿出民宿的发展规划图,详细地给大家讲解着:“这几间老房子改造后,咱们的民宿就能增加十几间客房,还会增设一个茶文化体验区和手工艺展示区,让客人能更深入地感受茶坡的特色。”
周明看着规划图,时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个茶文化体验区,可以设计一个炒茶体验台,让客人亲手炒茶;手工艺展示区,可以划分出竹编、陶艺、木雕等不同的区域,邀请村里的老匠人现场展示技艺。”张丫也补充道:“我还想在竹编工坊里开设体验课程,分初级、中级、高级,让不同基础的客人都能学到竹编手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畅想着茶坡的未来,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窗外,月光洒在茶园里,静谧而美好;屋内,温暖的灯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茶坡上,驱散了最后的寒意。李伯己经早早地来到茶园,开始修剪茶树枝;张丫在竹编工坊里忙碌着,准备新的竹编作品;柳承砚和周明则拿着工具,开始修缮民宿的门窗;陈阳和陈守义坐在办公室里,完善着民宿的发展规划;柳大娘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着大家的早餐……
茶坡的新一天开始了,每个人都在为茶坡的未来努力着。他们相信,只要坚守初心,传承匠心,带着这份温情与热爱,茶坡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感受自然的美好,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续写更多关于爱与传承的动人故事 。
(http://www.220book.com/book/TJ2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