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3日的深圳,晨雾还未散尽,福田区大厦B座28层的致一金融公司里,张丽君己经签完了最后一份文件。上午十点,她将黑色真皮文件夹递给助理,指尖划过封面上烫金的“致一金融”字样,声音清亮:“这是本周的最后一批授信审批,下午起我开始休假,有紧急事打我私人电话。”
助理接过文件,看着这位年仅22岁就手握3.85亿个人财产的副总,眼里满是敬佩:“张总放心,您交代的事都记着呢。对了,您的奔驰S350己经停在楼下了,司机说随时可以出发。”
张丽君点头,脱下剪裁利落的灰色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简约的羊绒衫。她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三年前从清北金融系硕士毕业时,她手里只有一个装着毕业证的帆布包;现在,她不仅是致一金融的副总,名下还握着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这一切,都始于沈诗涵当年那句“金融的本质是识人,不是看数字”。
“龙岩,我回来了。”她轻声说,拿起早己收拾好的行李箱。箱子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还躺着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屏幕右下角贴着“启明星辰1.025”的标签——这是沈诗涵特意让技术部给她装的国产系统,兼容稳定,比国外系统更适合中文操作。
下午两点,奔驰S350驶离深圳市区,沿着广深高速一路向北。张丽君打开车载音响,舒缓的钢琴曲里,她望着窗外掠过的稻田和鱼塘,思绪渐渐飘回闽西的老家——龙岩市郊外的红木家具厂区,父亲张华总爱在傍晚时坐在厂区的红木堆旁,用粗糙的手掌着那些刚运到的紫檀木料;母亲则在厨房的灶台前忙碌,蒸汽里总混着客家米酒的甜香;还有弟弟张一鸣,那个总爱跟在她身后、眼睛亮得像星星的小男孩,现在该快小学毕业了吧。
车过梅州时,张丽君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听筒里传来父亲洪亮的声音,带着红木家具特有的沉稳:“君君啊,到哪了?你妈杀了只土鸡,就等你回来下锅了。”母亲抢过电话,语气里满是疼惜:“路上慢点开,别赶时间,家里啥都不缺,就盼着你平安到家。”
“快到龙岩地界了,大概傍晚六点到。”张丽君笑着说,“对了爸,我给你带了套新的红木打磨工具,德国进口的,比你那套老伙计好用。”电话那头传来弟弟张一鸣的尖叫:“姐!你说的电脑带来了吗?是笔记本吗?”
“带了带了,华硕的,装了国产系统,比你之前用的台式机快多了。”张丽君的声音软了下来,“等我到家教你用。”
挂了电话,她看着车载导航上跳动的距离——离龙岩还有120公里。思绪回到1991年,她背着书包走出龙岩火车站,手里攥着清北录取通知书,父亲把卖了半车红木的钱塞给她:“闺女,咱家没出过大学生,更别说清北了,你得给爸妈争口气。”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不仅要走出大山,还要带着全家过上好日子。
傍晚六点,奔驰S350缓缓驶入龙岩市郊的红木厂区。张华正站在厂门口的老樟树下抽烟,看见那辆锃亮的黑色轿车,手里的烟卷“啪嗒”掉在地上。母亲从屋里跑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看见从车里下来的女儿,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君君,真的是你啊!”
“爸,妈,我回来了。”张丽君笑着抱了抱母亲,目光落在厂区里——三年不见,这里扩建了新的厂房,堆着的红木原料比以前多了一倍,父亲的生意显然好了不少。“这是……”张华围着奔驰车打转,手在车门上碰了碰,又赶紧缩回来,“这车得不少钱吧?”
“公司配的车,休假可以开回家。”张丽君打开后备箱,拿出给母亲的羊绒围巾和给父亲的打磨工具,最后拎出那个黑色的电脑包,“一鸣呢?你看我带什么了。”
“姐!”一个瘦小的身影从屋里冲出来,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正是13岁的张一鸣。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电脑包,手指绞着衣角,紧张得说不出话——自从半年前姐姐说要给他寄台笔记本,他每天放学都扒着厂门口的路牌等快递。
张丽君把电脑放在客厅的红木茶几上,开机的瞬间,“启明星辰1.025”的启动界面亮了起来,蓝色的星辰图标在屏幕上缓缓旋转。“这是国产系统,比你之前用的DOS稳定多了,能打中文,还能联网。”她手把手教弟弟操作,“你看,这是浏览器,输入网址就能看深圳的新闻;这是记事本,你不是爱写小故事吗?以后可以存在电脑里。”
张一鸣的手指在触摸板上颤巍巍地滑动,眼睛瞪得溜圆。这台华硕笔记本比他见过的任何电脑都轻薄,屏幕上的汉字清晰得像印刷体,最让他兴奋的是,姐姐存在里面的《互联网入门教程》里,有好多他只在杂志上见过的“搜索引擎”“电子邮箱”介绍。
“以后查资料不用跑镇上网吧了。”张丽君看着弟弟发亮的眼睛,想起自己小时候,为了查一本金融词典,得坐两小时拖拉机去县城的图书馆。“这系统还能兼容很多编程软件,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等你上初中了,姐教你写代码。”
“真的吗姐?”张一鸣猛地抬头,眼里的光比屏幕还亮,“就像马华腾哥哥做的那种聊天软件?我也想做一个!”
“只要你想学,有什么不能的。”张丽君揉了揉他的头发,转头对母亲说,“妈,我这次休假15天,想吃你做的客家酿豆腐了。”母亲笑着去厨房忙活,父亲则拉着张丽君在厂区转:“你看这堆紫檀,是上个月从缅甸进的,质地好得很,等做成家具,能赚不少。”
他指着新厂房里的烘干设备:“多亏你上次寄回来的钱,爸才敢上这套设备,现在木材烘干得快,损耗也少了。”张丽君看着那些堆成山的红木,想起自己在致一金融做的风控模型——父亲经营红木靠的是“看料识质”,她做金融靠的是“看人识势”,本质上都是在不确定性里找确定性。
晚饭时,母亲端上满满一桌子菜:酿豆腐、盐酒鸡、梅菜扣肉,都是张丽君从小爱吃的。张一鸣扒着饭,眼睛却时不时瞟向客厅里的电脑,母亲笑着拍他的背:“吃了饭再玩,你姐好不容易回来一次。”
“姐,你在深圳是不是天天跟沈总她们开会?”张一鸣突然问,“我在电脑上看到新闻,说致一科技的沈总是‘女版巴菲特’,你跟她一起工作,是不是特别厉害?”
张丽君夹了块鸡肉给他:“沈总确实很厉害,但更厉害的是她教我们的——‘赚钱不难,难的是守住本心’。她总说,金融不是算计,是帮值得帮的人。”她想起自己去年给龙岩一家红木加工厂做的授信,现在那家厂己经成了当地的纳税大户,“就像爸做红木,得选好料,用心做,才能赢得回头客。”
饭后,张丽君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弟弟在电脑前捣鼓。月光透过老樟树的枝叶洒下来,落在红木堆上,泛着温润的光。父亲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客家米酒:“君君,爸没什么文化,不知道你在深圳做的是什么工作,但看你现在能买车,能给一鸣买电脑,爸就知道你出息了。”
他的声音有点哽咽:“当年你非要考清北,村里人都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现在看来,是爸对了,坚持让你去。”
张丽君喝了口米酒,甜中带辣的滋味在舌尖散开:“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沈总给了我机会,致一的平台好,还有……爸教我的‘选料要真,做事要实’,到哪都用得上。”她想起自己刚进致一金融时,沈诗涵让她独立负责一个亿元级的授信项目,说“我看人不会错”,那份信任,比3.85亿的财产更让她踏实。
夜里十一点,张一鸣还在电脑前舍不得挪窝。张丽君走过去,发现他在用启明星辰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搜索引擎”界面,旁边写着“未来的搜索,要懂中文”。
“画得不错。”她蹲下来,指着屏幕,“等你上初中,姐给你报个计算机兴趣班,咱们从基础学起。”张一鸣用力点头,把界面保存好,郑重地命名为“一鸣的第一个梦想”。
关电脑时,张丽君特意看了眼“启明星辰1.025”的版本号。这个由致一科技自主研发的国产系统,不仅在深圳的金融大厦里稳定运行,现在还照亮了闽西红木厂区的一个少年的梦,这大概就是沈诗涵说的“科技的温度”——不止于代码,更在于连接,在于让更多人看到可能性。
接下来的15天里,张丽君每天陪母亲去菜市场,帮父亲盘点红木原料,教弟弟用电脑写代码、查资料。她带张一鸣去龙岩市区的书店,买了《计算机原理》《编程入门》,看着弟弟抱着书如获至宝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次休假带回来的不只是电脑,更是一颗埋在闽西土壤里的种子。
11月18日清晨,张丽君准备回深圳。张一鸣抱着电脑站在厂门口,眼睛红红的:“姐,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也去深圳,跟你和沈总一起工作!”
“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姐给你换台更好的电脑。”张丽君揉了揉他的头发,坐进奔驰车。后视镜里,父亲母亲和弟弟的身影越来越小,厂区的红木堆在晨光里泛着光,像一座座沉默的丰碑。
车驶离龙岩时,张丽君打开车载音响,里面传来致一科技的企业歌。她知道,回到深圳后,等待她的是堆积如山的文件、通宵达旦的会议、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但此刻,在闽西的秋光里,在弟弟那句“我一定好好学习”的承诺里,她突然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份报表、每一次审批,都有了更深远的意义——不止是为了个人财富的增长,更是为了让像弟弟这样的孩子,能有机会靠知识走出大山,能有底气去追逐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奔驰S350的引擎发出平稳的轰鸣,驶在通往深圳的高速上。张丽君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和远山,想起沈诗涵说的“致一的未来,不止于千亿市值,更在于让每个努力的人都能看到希望”。她知道,自己的故事还在继续,张一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那颗由启明星辰系统照亮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在闽西的土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参天大树。
秋阳正好,一路向南的车窗外,风景正好,未来也正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TJ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