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第四章 陋室星火:暗流中的生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TJ3R/ 章节无错乱精修!
 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

1994年2月16日的深圳,暮色像块浸了水的灰布,沉沉压在蛇口工业区的旧楼群上。晚上七点,马华腾拖着一个装着棉被的蛇皮袋,站在南油大道旁的出租屋楼下,抬头看了眼那栋墙皮剥落的七层小楼——三楼最东侧的窗户亮着盏昏黄的灯,是他用三个月工资租下的“实验室”,也是他和父亲马陈术彻底闹翻后,临时的避难所。

钥匙插进锁孔时,金属摩擦的声响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清晰。推开门,十二平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一张捡来的书桌,剩下的空间几乎被一台二手486电脑和堆成山的软盘占据。空气里飘着泡面和电路板混合的味道,墙角的纸箱里,塞满了从图书馆借来的《计算机网络》《C语言编程》,书脊大多磨得发白。

“咔嗒”一声,电脑启动的嗡鸣打破了沉寂。马华腾脱掉沾着灰尘的外套,露出里面洗得褪色的深大校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上跳出一行行代码——那是他构思了半年的即时通讯软件雏形,界面简陋得像块黑板报,却藏着他白天在港资企业做程序员时,偷偷在记事本上画的流程图。

三天前的争吵声还在耳边回响。父亲马陈术把那份深圳大学的毕业证书摔在茶几上,红木桌面被砸出闷响:“我花了那么多钱供你读书,不是让你天天对着这破机器敲来敲去!港口集团的工作我都给你找好了,下个月就去报到!”

“那不是破机器!”马华腾攥着拳头,指节发白,“爸,你看看这个!ICQ在美国都火成什么样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他把打印出来的资料递过去,上面是用红笔勾出的用户数据,“这是未来的趋势!”

“趋势能当饭吃?”马陈术的声音陡然拔高,茶杯在手里晃出了水,“你堂姐沈诗涵是怎么做的?人家名校毕业,投资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你呢?整天捣鼓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跟个不务正业的混混有什么区别!”

提到沈诗涵,马华腾的喉咙像被堵住了。他只在家族聚会上见过那位堂姐几次,每次她都被一群人围着,要么用流利的外语打电话,要么低头看一份他看不懂的外文报纸。大人们都说她是“女版巴菲特”,是“沈家最出息的姑娘”,父亲总拿她当例子教训他:“看看人家,年纪轻轻就有那么多产业,你再看看你……”

可没人知道,他偷偷在电脑上查过沈诗涵的投资版图——那些分布在全球的科技公司,那些被称为“独角兽”的初创企业,分明都在证明:未来的财富,就藏在这些“虚无缥缈”的代码里。

电脑屏幕突然闪了一下,光标卡在一行代码中间不动了。马华腾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想起下午在公司茶水间听同事说的话:“听说了吗?那个神秘的华裔女投资人,又给硅谷一家做通讯软件的公司投了钱,好像叫什么……”

他猛地从抽屉里翻出一张皱巴巴的报纸,是上周在图书馆顺手捡的《深圳特区报》,角落里有篇报道:《海外资本看好中国互联网市场》,配图是一个模糊的女性侧影,戴着墨镜,看不清脸,但马华腾凭着首觉,觉得那就是沈诗涵。报道里说,这位投资人“尤其关注通讯技术领域,偏好年轻创业者”。

心脏突然跳得厉害。他知道父亲为什么不让他找沈诗涵——马陈术总说“家丑不可外扬”,更怕被那位“大出息的堂姐”笑话自己养了个“不务正业的儿子”。可现在,看着屏幕上停滞的代码,看着纸箱里那些被父亲斥为“废纸”的资料,一个念头像野草般疯长:或许,那位堂姐才是唯一能懂他的人。

“叮铃——”窗台上的风铃响了,是风从敞开的窗户钻了进来。马华腾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昏黄的路灯下,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背着电脑包匆匆走过,嘴里聊着他听不懂的“融资”“天使轮”。他想起大学时和同学在宿舍里通宵编程的日子,想起第一次在电脑上成功发送出一条即时消息时,那种像发现新大陆的狂喜。

“再试试。”他对自己说,转身坐回电脑前,重新编译代码。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远处港口的吊机亮着灯,像一座座沉默的巨人。马华腾不知道,就在他为一行代码焦头烂额时,二十公里外的云景别墅里,沈诗涵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资料出神——那是陈小雨刚发来的马华腾的软件框架图,旁边附着一行分析:“逻辑清晰,有本土化改良意识,缺技术打磨和资金支持。”

沈诗涵端起桌上的龙井,指尖在鼠标上悬了很久,最终没有点开那个写着“马华腾”的文件夹。她想起中午和母亲沈芳通电话时,母亲说的:“你堂舅昨天偷偷给我打电话,语气软了不少,说华腾那孩子在出租屋里吃泡面,他看着心疼,又拉不下脸去看。”

“再等等。”沈诗涵当时这样回答,“他现在需要的不是钱,是撞南墙的勇气。”就像当年她拿着五十万去美国,王丽娜她们都劝她先从小项目做起,可她偏要一头扎进风险最高的科技投资——有些跟头,必须自己摔过,才能知道怎么站起来。

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十一点。马华腾终于解决了那个代码漏洞,当屏幕上弹出“发送成功”的提示框时,他激动得差点把椅子撞翻。窗外传来几声汽车鸣笛,他探头看去,一辆黑色奔驰缓缓驶过楼下,车牌号很眼熟,像是……堂姐沈诗涵的车?

他冲到窗边,想喊住那辆车,可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车灯消失在夜色里。其实他不知道,那辆车根本不是沈诗涵的,只是他太渴望被看见,太渴望有人能相信他的梦,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沈诗涵确实在出门,不过是去参加一个私人晚宴。车驶过南油大道时,她透过车窗瞥了眼那片旧楼群,陈小雨说马华腾就住在这附近。她没有让司机停车,只是对前排的助理吩咐:“明天把那本《TCP/IP详解》送到深大计算机系,就说是……校友会捐赠的。”

助理愣了一下:“沈总,不写您的名字吗?”

“不用。”沈诗涵看着窗外掠过的霓虹,“有些种子,不需要知道是谁浇的水,只需要知道,有阳光会照进来。”

出租屋里,马华腾还在兴奋地调试软件。他不知道那本即将送到学校的专业书,是堂姐无声的支持;不知道父亲马陈术正站在自家别墅的阳台上,看着他出租屋的方向,手里捏着一张写着“沈诗涵助理电话”的纸条,犹豫着要不要打过去;更不知道,在1994年这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他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在朝着一个注定要到来的黎明,悄悄生长。

夜越来越深,旧楼里的那盏灯还亮着。马华腾伸了个懒腰,从抽屉里摸出半包饼干,这是他今晚的晚饭。咬第一口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说:“咱们马家的孩子,骨子里都有股犟劲,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低头看向屏幕,光标在闪烁,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或许父亲说得对,他现在还太年轻,还没经受过社会的毒打;或许堂姐说得对(如果她真的会说的话),他的梦还太脆弱,经不起太早的追捧。

但没关系,他想,只要这盏灯还亮着,只要手指还能敲动键盘,总有一天,那些代码会变成翅膀,带着他飞过那些不被理解的夜晚,飞向那个他坚信不疑的未来。

窗外的风停了,风铃不再作响。十二平米的出租屋里,只有电脑的嗡鸣和年轻人均匀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夜里,交织成一首关于等待与坚持的序曲。而这首序曲的听众,此刻正坐在城市另一端的车里,看着远方的灯火,轻轻笑了笑——她知道,有些故事,需要慢慢来,就像酿酒,得给足时间,让那些青涩的棱角,在时光里慢慢发酵,最终酿成独一无二的味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TJ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TJ3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