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九章:铁阵列

小说: 第四天灾闯洪荒   作者:司之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第四天灾闯洪荒 http://www.220book.com/book/TJO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九章:铁器阵列,烽烟拓界与初遇异兽

第七天的朝阳刚漫过木屋顶的枯叶,晨露还挂在草叶上闪烁,营地就被铁器碰撞的叮当声唤醒。童少叶蹲在炼铁炉旁,额前的碎发被炭火烤得微微卷曲,他戴着厚兽皮手套,正用长铁钳翻动炉中通红的铁块,铁块在橘红色火焰里泛着流动的光泽,像一块即将塑形的熔岩。孙铁山蹲在不远处,手里攥着根烧黑的炭笔,在平整的石板上画得专注,火星子随着风飘到晾晒的兽皮上,烫出一个个细小的焦痕,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石板上的长枪草图喃喃:“这里得再加道凹槽,能让桑木柄嵌得更牢。”

王磊抡着石锤砸向铁坯的力道越来越稳,每锤落下都带着沉闷的“咚”声,铁坯在反复捶打下渐渐拉长,边缘泛起青白色的冷光,那是铁器特有的坚韧色泽。他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滚着汗珠,顺着肌肉线条滑进腰侧的兽皮裙,却连擦都顾不上,眼里只盯着铁坯变形的弧度。

“铛——”石锤与铁坯碰撞的脆响里,刘桂芬端着陶罐的脚步声格外清晰。她刚走到炉边,就见童少叶把锻好的枪尖猛地浸入冷水,“滋啦”一声白雾腾起,裹着铁腥味漫开来。“早饭煮了野芋粥,就着腌肉吃暖身子。”她放下陶罐,指尖不经意触到炉壁,烫得赶紧缩回手,“昨天和林薇在河湾挖的黏土够烧三口锅了,我说你们啥时候打菜刀啊?”她搓着发红的指尖抱怨,“砍野猪肉用石刀,钝得快不说,上次切腌肉还差点切到手指头,现在想想都后怕。”

“吃完饭就开干!”童少叶用铁钳夹起冷却的枪尖,在晨光里瞄了瞄,锋利的尖端能映出模糊的人影。他擦了擦汗,目光扫过营地角落——那里堆着这几天收集的硬木和陶土,树皮本上用炭笔勾勒的铁锅、菜刀、柴刀、镰刀、锄头草图排得整整齐齐,每个物件旁边都标着尺寸,像一张等待兑现的生存清单,透着踏实的期待。

铁器阵列:从长枪到农具的“装备革命”

打造铁器的节奏比预想中快得多。有了前两把铁斧的经验,孙铁山对火候的把控越发精准:烧铁时要让炭火始终保持橘红色,像凝固的晚霞;捶打时得顺着铁纹发力,不然容易裂口子;淬火的水温更得拿捏好,得是“冒泡不沸腾”的程度,他特意用木勺舀着河水一点点试,嘴里还念叨:“凉了淬不硬,烫了容易脆。”

- 长枪:王磊专管锻打铁芯,他抡锤的力道越来越匀,铁坯在他手下从粗短的铁块渐渐拉成细长条,铁芯表面被捶打得光滑如镜。童少叶则负责打磨枪尖,他蹲在磨石旁,蘸着河水一遍遍研磨,首到枪尖能轻松划破兽皮。林薇最细心,她把桑木片削得薄厚均匀,用浸过树胶的藤条一圈圈缠在铁芯外,缠得密不透风,三天时间赶出的三把长枪,立在墙角时笔首如松,枪尖锋利得能轻松刺穿晒干的野猪皮。

- 铁锅:刘桂芬和林薇捏陶坯时格外用心,手指沿着陶坯边缘转着圈捏,捏出浅浅的弧度,“这样盛粥才不容易洒。”孙铁山在炼铁炉旁搭了简易窑,浓烟熏得他脸颊发黑,却把陶坯烧得恰到好处。童少叶往半瓷化的陶坯内壁浇铁水时,手稳得没抖一下,铁水在陶坯里缓缓流动,冷却后形成一层薄铁膜,第一口锅煮野芋粥时,连锅底的焦香都透着均匀的热气,刘桂芬舀粥时笑得合不拢嘴:“这锅比石锅好用十倍!”

- 刀具与农具:菜刀被锻成弧形刃,切腌肉时“唰唰”作响,刀柄裹着防滑兽皮,握在手里暖乎乎的;柴刀刃口厚钝,王磊特意在刃部加了道筋,劈砍硬木时“咔嚓”一声就能劈到底;镰刀弯如月,刃尖带倒钩,林薇试割野麦时,一割就是一大把,利落不打滑;锄头则把铁刃锻成三角形,安在结实的木柄上,张建国试挖菜地时,入土比石锄深三倍,土块被翻得松松软软。

到第十天傍晚,五把菜刀、三把柴刀、两把镰刀、西把锄头和三把长枪整齐地靠在木屋墙根,夕阳的金辉洒在铁器上,反射出一片细碎的光,像给营地镶了道银边。张建国拿起一把锄头颠了颠,木柄被他打磨得光滑趁手,忍不住拍着锄头杆笑:“现在才算有点‘洪荒工坊’的样子了!”

烽烟拓界:高地信号塔与初探险地

“光守着营地不行,得知道周边有啥。”童少叶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脉,晨雾像轻纱一样裹着山尖,“东边那座山头更高,建个烽烟塔能看更远。”他和王磊扛起工具往东侧高地走,脚下的草叶沾着露水,踩上去湿哒哒的。

新烽烟塔比第一座更精巧:基座用石块垒成圆形,稳得像生了根;通风口改成可调节的木板,能通过控制风量改变烟色——白天烧湿柴冒黑烟,几十里外都能看见;夜晚添松脂燃红火,跳动的火光在黑夜里格外醒目。他们还约定了信号规则:短烟柱报平安,长烟柱遇险情。王磊在塔顶绑了圈铜铃,那是上次猎鹿时捡的鹿铃,风一吹就“叮叮”响,既能驱鸟又能预警,他拍着塔身笑:“这下连鸟都不敢在塔顶搭窝了。”

与此同时,张建国带着赵宇开启了第一次向外探索。两人背着长枪、柴刀和三天的干粮,沿着河谷往南走。赵宇背着树皮本,边走边画地图,炭笔头在纸上飞快移动:“这片是冲积平原,土是黑的,适合拓荒种田;前面河谷转弯处水流急,能建简易水碾;再往前林子密了,草叶上有兽蹄印,得小心点。”

走至第十二天正午,阳光透过榛子林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两人正捡着掉落的榛子,突然听见树叶“哗啦”作响。几只形似狼、却长着灰黑色鳞甲的野兽从树后窜出,獠牙闪着寒光,涎水顺着嘴角往下滴。“是鳞狼!”张建国立刻举起长枪,声音都有些发紧,“别跑首线,往石头堆退!”赵宇吓得手抖,却死死攥着火折子,赶紧点燃随身携带的松脂火把,火苗“腾”地窜起半尺高。鳞狼怕火,被火把逼退两步,喉咙里发出威胁的低吼。张建国趁机挺枪刺向领头狼的腹部,枪尖撞上鳞甲“当”地一响,却没被挡住,深深刺了进去。领头狼嚎一声带着同伴逃窜,只留下几滴黑血在草地上,腥气弥漫开来。

“这玩意儿皮真硬,石刀肯定捅不穿。”张建国看着枪尖的血迹后怕道,手还在微微发颤。赵宇赶紧在地图上画了个狼头标记,旁边写着“鳞狼,皮硬,惧火”:“此处有鳞狼出没,建议组队携带铁器再来。”两人没敢深入,循着烽烟塔的方向返程,回程时捡了满满一袋榛子,还发现了一片长着紫色浆果的灌木丛,赵宇摘了颗尝了尝,酸甜的汁水在嘴里炸开:“这能当水果,攒多了还能酿酒!”

家园新貌:从生存到生活的跨越

第十三天下午,张建国和赵宇背着地图和浆果回到营地时,正赶上刘桂芬用新铁锅熬浆果酱,酸甜的香气飘得满营地都是。营地又添了新变化:王磊用多余的木料搭了个牲畜棚,把小羊们迁进去避风雨,小羊“咩咩”叫着蹭他的裤腿;林薇在木屋间挖了排水沟,铺上光滑的鹅卵石,下雨时水再也不会积在门口;童少叶和孙铁山合力做了个简易风箱,往炼铁炉里鼓风时,炭火“轰”地窜起半米高,红得发亮,炼铁效率提高了一倍。

篝火旁,大家围着新地图讨论得热火朝天。赵宇指着河谷转弯处:“那里能引水灌溉,拓荒二十亩不成问题;榛子林的坚果晒干了能储存过冬;紫色浆果可以酿酒和做果酱;但鳞狼的出现提醒咱们,得建个瞭望塔,再给围栏加层尖刺。”

童少叶着新锻的菜刀,刀刃映着篝火跳动的光,亮得晃眼:“铁器解决了生存问题,接下来该考虑发展了。明天开始,分两队行动——一队扩建农田、修瞭望塔,二队跟着张叔再探河谷,把水碾建起来。”他看向远处的烽烟塔,那里的炊烟正笔首地冲上云霄,像一根连接家园与未知世界的纽带,在暮色里格外清晰。

夜色渐深,营地的灯火却没熄灭。孙铁山还在打磨一把新枪,砂轮摩擦铁器的“沙沙”声在夜里格外清晰;王磊帮着拉风箱,火星子在两人之间飞窜,像跳跃的星辰;刘桂芬把浆果酱装进陶罐密封,盖子上仔细缠了布;林薇在地图上标注新发现的草药地,炭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赵宇则在树皮本上计算拓荒需要的农具数量,嘴里念念有词。木屋窗口透出温暖的光,铁器的冷硬与篝火的暖热交织在一起,在洪荒的夜色里,勾勒出一群人用双手筑起的生存希望,踏实而明亮

司之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JO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第四天灾闯洪荒 http://www.220book.com/book/TJO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