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来得急,豆大的雨点砸在教室窗玻璃上,噼啪声像无数根小鼓槌在敲。陈雪对着声学题皱眉,草稿纸上画满了声波的波形图,起伏的线条像被风吹皱的水面,总也找不到规律。
“卡在这里了?”秦羽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带着点潮湿的水汽。他刚从外面搬作业本回来,校服肩膀洇着片深色的水痕,手里却紧紧攥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本物理笔记,边角一点没湿。
陈雪把习题册推过去:“你看这道回声题,山崖距离声源170m,声速340m/s,为什么回声要等1秒才回来?”
秦羽俯身时,额前的碎发滴下两滴水,刚好落在“170m”的数字上,晕开一小片墨痕。“声波要走个来回啊,”他用指尖沿着波形图划了个弧线,“去170m,回来170m,总路程340m,除以速度340m/s,可不就是1秒?”他突然抬眼,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就像我喊你一声,你回应我,声音得跑过去再跑回来,才算完整的回声。”
雨更大了,风卷着雨丝斜斜打进来,落在陈雪的练习册上。秦羽伸手把窗户往回推了推,手肘不小心碰到她的胳膊,两人的校服布料沾在一起,带着雨水的凉意,却像有股暖流顺着接触的地方漫开。“小心淋湿了,”他说,“这道题的关键是‘往返’,少算一半路程就错了。”
陈雪低头改答案时,发现他的草稿纸上画着个简易的山谷示意图,左边画着个举着喇叭的小人(旁边标着“羽”),右边画着个挥手的小人(标着“雪”),两点之间的线段上,写着“一来一回,才算数”。
午休时雨还没停,教室后排的几个男生在讲台上玩钢尺,拨动时发出嗡嗡的颤音。“这是共振,”秦羽突然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钢尺振动频率和固有频率一致时,声音最响。”他说着,从笔袋里掏出把尺子,在课桌边缘轻轻拨了下,尺子发出清越的“叮”声,刚好和窗外的雨声错开了频率。
陈雪看着他拨动尺子的手指,突然想起上周在图书馆,他也是这样用树枝画光路图,指尖的力度总带着种认真的温柔。“其实回声还有个用处,”秦羽把尺子收起来,雨珠顺着他的发梢滴在桌角,晕开小小的圆点,“能测距离,就像……能知道心里的人离自己多远。”
她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像被钢尺的颤音震了下。窗外的雨帘里,教学楼的轮廓变得模糊,远处的操场被积水映成了镜子,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秦羽从书包里掏出个保温杯,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时光转角再次遇见你 倒了半杯热水递给她:“我妈煮的姜茶,驱驱寒。”
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过来,陈雪喝了一口,姜的辛辣混着淡淡的甜,像他说话时总带着的那点笨拙的暖意。她翻开物理笔记,发现夹在里面的玉兰花瓣换成了片新的,带着雨水的湿气,花瓣边缘还沾着点泥土,像刚从雨里摘回来的。
雨小了些时,两人趴在窗边看雨。屋檐的水流成了线,滴在窗台上的铁桶里,发出“咚、咚”的声响,回声在走廊里荡开,轻轻柔柔的。“你听,”秦羽指着铁桶,“这就是回声,虽然弱,但总能传回来。”
陈雪转头时,正撞见他眼里的光,像雨过天晴时的第一缕阳光,刚好落在她的脸上。秦羽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纸,展开是幅画:两个小人站在山谷里,左边的喊出“喂——”,右边的回应“哎——”,声波的波形图在两人之间画了个来回,终点处画着两颗挨在一起的星星。
“刚在作业本背面画的,”他的耳根有点红,雨水打湿的睫毛垂下来,“有点傻是不是?”
陈雪摇摇头,指尖轻轻碰了碰画上的声波线:“不傻,回声本来就是这样,要有去有回,才算完整。”
放学铃响时,雨彻底停了。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教学楼镀上了层金边。秦羽撑开伞,是把灰蓝色的格子伞,和他的围巾同款。“我送你到车站吧,”他把伞往她这边倾了倾,伞骨碰到她的肩膀,发出轻微的碰撞声,“路滑。”
伞下的空间很小,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味,混着雨后青草的气息。路过操场时,积水里的倒影突然清晰起来,两个并肩的影子被伞框住,像被声波圈起来的回声,紧紧挨在一起。
陈雪看着水里的倒影,突然想起声学题里的那句话:“回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更需要……愿意回应的另一端。”她悄悄往秦羽那边靠了靠,伞沿的水珠滴在两人之间的地面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句没说出口的回应。
远处的广播里传来放学的音乐,混着渐停的雨声,温柔得像被拉长的回声。秦羽握着伞柄的手紧了紧,声音轻得像怕被风吹散:“其实刚才算错了,心里的距离,不用回声测,因为……我知道你就在身边。”
伞下的风突然变得很暖,陈雪低头看着两人交叠的影子,觉得这雨天里的回声,比任何物理公式都更清晰——原来最好的距离,从不是用声波丈量,而是你喊出的每一声,都能立刻听见他的回应,在同一片雨幕里,稳稳地落进心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TJQ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