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块浸了墨的绒布,悄无声息地覆盖了隆中。
茅庐里点起了油灯,昏黄的光晕将诸葛亮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烛火摇曳。他刚送走刘备派来的使者——那位使者带来了一封书信,说刘备听闻卧龙先生之名,欲于三日后前来拜访。
“先生,那刘皇叔三番五次想请您出山,这次可要应了?”侍立在旁的小童阿三忍不住问道,手里还在把玩着姜维那个打火机,被诸葛亮瞪了一眼,才悻悻地放下。
诸葛亮没有回答,目光转向坐在对面的姜维。他刚让阿三取了套自己的旧衣给姜维换上,青布长衫衬得这个年轻人眉宇间多了几分书卷气,只是那双眼睛里总藏着些与年龄不符的忧虑,像是揣着什么沉重的秘密。
“姜公子说要寻访贤才,不知是想投效哪位?”诸葛亮端起茶杯,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的表情。
姜维捧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能答错——说投效刘表,会被视作没有识人之明;说投效曹操,又与诸葛亮的立场相悖。他斟酌着开口:“乱世之中,良禽择木而栖。在下愚钝,还未找到真正值得辅佐的明主。”
“哦?”诸葛亮放下茶杯,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划过,“那依公子之见,当今世上,谁算得上明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有雄才,却多疑嗜杀;孙权凭借父兄基业,占据江东,然偏安一隅,难图中原;刘表坐拥荆州,却优柔寡断,恐难长久。”姜维刻意避开刘备,想看看诸葛亮的反应。
诸葛亮的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公子对天下诸侯的评价,倒是与我所见略同。只是……难道就没有一位可辅之主?”
“有一人。”姜维抬起头,迎上诸葛亮的目光,“玄德公虽势单力薄,却心怀仁德,礼贤下士。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他身边虽有关张赵之勇,却无经天纬地之谋。若能得先生相助,如鱼得水,何愁天下不定?”姜维说出这番话时,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他在试图加速历史的进程,却又不知道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引发怎样的风暴。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油灯的光在他眸子里明明灭灭。“公子似乎对玄德公颇为了解?”
“略知一二。”姜维垂下眼帘,不敢再多说。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太像刻意奉承,反而容易引起怀疑。
恰在此时,阿三端着晚饭进来,两碗糙米饭,一碟腌菜,还有一小壶酒。诸葛亮示意姜维用餐,自己则拿起筷子,慢慢吃着。“隆中闭塞,没什么好东西,公子将就些。”
“先生言重了。”姜维拿起筷子,却发现自己有些不习惯这种古朴的餐具。他看着碗里的糙米,突然想起史书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躬耕陇亩”,果然并非虚言。
吃到一半,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小童的惊呼:“先生!不好了!阿西在柴房晕过去了!”
诸葛亮立刻放下碗筷,起身向外走去。姜维也跟了出去,只见柴房里,另一个小童蜷缩在柴草堆上,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浑身滚烫。诸葛亮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眉头紧锁:“是风寒重症,怕是熬不过今夜了。”
“让我看看。”姜维几乎是本能地蹲下身,解开小童的衣襟,发现他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作为现代人,他立刻判断出这是急性肺炎——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这几乎就是不治之症。
“先生,能否找些烈酒和干净的布来?”姜维抬头看向诸葛亮,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诸葛亮虽有些疑惑,但还是让阿三取来了酒和布。姜维倒了半碗酒,用布蘸湿,轻轻擦拭着小童的额头、腋下和大腿根。“这样能帮他降温。”他解释道,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发颤。
诸葛亮静静地看着他的动作,目光里充满了探究。“此法倒是奇特,公子从何处学来?”
“家传的法子。”姜维不敢说实话,只能含糊其辞。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逆命书 他知道酒精消毒、物理降温这些现代医学常识,在这个时代可能会被视作异端,但此刻救人要紧,也顾不上许多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清脆的女声在风雪中响起:“孔明先生可在?家父让我送些草药过来。”
诸葛亮眼睛一亮,忙起身去开门。姜维抬头望去,只见风雪中站着个穿绿裙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梳着堕马髻,手里提着个药篮,脸蛋冻得通红,却掩不住眉宇间的英气。
“清芷姑娘,快请进。”诸葛亮侧身让她进来,“正好阿西染了风寒,正愁没有药材。”
少女走进柴房,目光在姜维身上停顿了一瞬,随即落在昏迷的小童身上。她放下药篮,从里面取出几包草药,动作麻利地吩咐阿三去煎药,自己则蹲下身,伸手探了探小童的脉搏,又翻看了他的眼睑。
“是风寒入肺,得用麻黄汤加减。”少女的声音清脆如莺啼,“只是他脉象太弱,怕是撑不到药煎好。”
姜维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这意味着小童很可能活不过今晚。
“有了!”少女突然眼睛一亮,从药篮底层拿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三粒黑色的药丸,“这是家父秘制的‘通窍丸’,或许能救急。”她将药丸塞进小童嘴里,又用温水慢慢灌下去。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小童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脸色也缓和了些。少女松了口气,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总算稳住了。”
诸葛亮向少女拱手道:“多谢清芷姑娘,若非你及时赶到,阿西怕是……”
“先生客气了。”少女摇摇头,目光再次落在姜维身上,带着几分好奇,“这位公子用酒擦拭身体的法子,倒是从未见过。”
姜维这才意识到自己还蹲在地上,忙站起身,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只是胡乱试试,没想到真有用。”
“不是胡乱试试。”少女认真地看着他,“酒能驱寒,擦拭关节处可引热外出,虽不知原理,却颇有道理。公子若是不嫌弃,改日可到舍下详谈?家父常说,医道贵在交流。”
姜维正想答应,却被诸葛亮打断:“清芷姑娘,天色己晚,山路难行,我让阿三送你回去吧。”
少女点点头,向两人告辞后,跟着阿三消失在风雪中。
柴房里只剩下诸葛亮和姜维,还有渐渐安稳睡去的小童。油灯的光在两人之间跳动,映得彼此的影子忽明忽暗。
“姜公子似乎对医术也颇有研究?”诸葛亮突然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
姜维知道自己刚才的举动太过反常,忙解释道:“只是略懂些皮毛,让先生见笑了。”
诸葛亮没有再追问,只是看着火盆里跳动的火苗,缓缓说道:“清芷姑娘是张仲景先生的女儿,医术高明,只是性子太首,恐在这乱世中吃亏。”
姜维的心猛地一跳。张仲景?那可是写出《伤寒杂病论》的医圣!他看着少女离去的方向,突然意识到,这个意外闯入他生命的女子,或许会成为他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羁绊。
夜渐渐深了,雪还在下。诸葛亮让阿三收拾了间偏房给姜维歇息。躺在冰冷的木板床上,姜维却毫无睡意。他拿出手机,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屏幕上自己与妻儿的合影——照片里的他笑得那么灿烂,却不知道此刻他们是否在为他的失踪而哭泣。
“爸,妈,对不起……”他低声呢喃着,泪水不知不觉滑落。他曾经以为自己是最了解三国的人,可当真正置身其中,才发现历史的厚重远超书本的记载。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绝非史书上冰冷的文字。
就在这时,他听到窗外传来轻微的响动。他屏住呼吸,悄悄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只见诸葛亮正站在雪地里,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手里拿着他那个帆布背包,借着月光翻看。
姜维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自己的秘密,或许己经瞒不了多久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K8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