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的洛阳,晚风带着牡丹的余韵,漫过新区的高档住宅区。武瑶站在自家500平的大平层客厅里,指尖划过落地窗外的夜景——远处的定鼎门灯火璀璨,近处的洛河像一条缀满碎钻的丝带,这是她三个月前刚入手的房子,而买下它的钱,竟来自沈诗涵送的那几本“致富经”。
“瑶姐,您看这K线图,按照沈总书上说的‘量价齐升’,这只股票下周肯定还得涨!”操盘手小张指着电脑屏幕,语气里满是兴奋。屏幕上的曲线像条昂扬的龙,从月初的每股12元冲到了现在的28元,仅这一只股票,就给武瑶带来了8亿的收益。
武瑶端起茶杯,目光落在茶几上的几本书上。最上面的是沈诗涵批注的《炒股笔记》,中间夹着《企业战略管理》,而最厚的那本,是线装的《孙子兵法》,封皮上有沈诗涵的亲笔题字:“商战如兵战,守正方能出奇。”
“还记得月初吗?”武瑶笑着对小张说,“你说这只新能源股票风险太高,劝我别碰。现在看看,要是按你说的‘稳妥点’,哪来这8亿?”
小张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是我格局小了。沈总书上写的‘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我现在才算有点明白——炒股不是盯着眼前的涨跌,是要看大趋势。”
这正是沈诗涵那本《炒股笔记》的精髓。她在里面不光分析K线,更用红笔标注着每一轮行情背后的政策逻辑:“200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将落地,相关企业业绩必爆”“家电下乡政策延续,关注白色家电龙头”……武瑶跟着这些批注操作,短短一个月,账户余额就从原本的5000万,飙升到了20亿。
“说起来,还是那本《孙子兵法》帮了大忙,”武瑶拿起线装书,翻到《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沈妹妹在旁边写‘股市的势,就像山顶的石头,一旦滚起来,谁也挡不住’。我买新能源股票那天,就想起这句话,咬咬牙全仓进了,果然赌对了。”
她不是没犹豫过。做实业出身的人,总觉得“钱要一分一分挣”,像这样在股市里“坐火箭”,心里总不踏实。首到某天深夜,她重读《企业战略管理》,看到沈诗涵写的批注:“实业是树,资本是水,光有树没有水,长不高;光有水没有树,留不住。”才彻底想通——牡丹饼是她的“树”,股市收益是“水”,有了这20亿,她就能把牡丹园扩三倍,建自动化生产线,甚至像沈诗涵说的那样,把产品送出国门。
“瑶姐,厨房炖的乌鸡汤好了,”保姆走进来,笑着说,“今天买的是星畅有机农场的乌鸡,肉质就是不一样。”
武瑶点点头,这才想起,连家里的食材都换成了星畅的有机产品。不是刻意讨好,是真的觉得“沈妹妹做的东西,让人放心”。就像那本《孙子兵法》里说的“信者,兵之明也”,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罢,“信”字永远是根本。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沈诗涵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她刚结束在巴拿马运河的考察,背景是港口的灯火:“瑶姐,听说你在股市里大获全胜?恭喜啊。”
“还不是托你的福,”武瑶把镜头转向茶几上的书,“天天抱着你的‘兵法’啃,现在连我家操盘手都成了你的粉丝。”
沈诗涵笑了:“别光盯着股市,那20亿得花在刀刃上。我让星畅的研发团队下周去洛阳,帮你把牡丹饼的保质期延长到180天,这样才能经得起海运,出口就没问题了。”
“真的?”武瑶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最近头疼的事——传统牡丹饼保质期只有30天,想出口根本不可能。
“当然,”沈诗涵说,“用我们的冻干技术,保留原味的同时还能防腐,成本也可控。这就叫‘用正兵守,用奇兵攻’,你的牡丹饼是‘正兵’,新技术就是‘奇兵’。”
武瑶恍然大悟,原来《孙子兵法》还能这么用。她拿起书,指着《谋攻篇》:“你看这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不是说,最好的生意是靠谋略,其次才是靠关系?”
“聪明,”沈诗涵点头,“你把牡丹饼的品质做好(谋),再通过我的港口渠道(交),自然能打开市场。比天天请客吃饭喝酒管用多了。”
挂了电话,武瑶看着窗外的夜景,忽然觉得这500平的房子都变得小了。不是空间小,是眼界被打开了——以前觉得能把牡丹饼卖到全省就了不起,现在却敢想“让全世界都尝到洛阳的味道”。
小张凑过来说:“瑶姐,沈总真是神人,不光会投资,还懂兵法,难怪能成‘女版巴菲特’。”
“她不是神,是把书读活了,”武瑶合上《孙子兵法》,语气里带着敬佩,“你看她批注的‘兵贵胜,不贵久’,翻译到生意上,就是‘要做就做能快速见效的事,别拖泥带水’。这次扩产、搞出口,就得按这个思路来。”
深夜的客厅里,灯光柔和。武瑶重新翻开《炒股笔记》,在最后一页写下:“20亿只是开始,用沈妹妹教的兵法,把牡丹饼做成百年品牌,才是真本事。”
她想起沈诗涵说的“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忽然明白,真正花不完的不是数字,是赚钱的本事,是把书本智慧变成现实财富的能力。就像武则天当年读《孙子兵法》,不是为了纸上谈兵,是为了治国安邦;她今天读这些书,也不是为了在股市里投机,是为了让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在新时代里活得更风光。
窗外的洛河依旧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武瑶知道,从今晚起,她不再只是个守着老字号的女老板,而是手握“兵法”、心怀天下的创业者。而这一切的起点,是那个来自深圳的妹妹,和她送的那几本沉甸甸的书。
她起身走到酒柜旁,拿出珍藏的洛阳杜康,倒了两杯。一杯放在自己面前,一杯对着沈诗涵送的书,轻声说:“妹妹,这杯敬你,也敬咱们骨子里的那股韧劲。”
酒液入喉,带着醇厚的暖意,像极了这段刚刚开始、却注定不凡的姐妹情。而那本《孙子兵法》,在灯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仿佛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见证着两个武则天后人,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在属于她们的时代里,书写新的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