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第三章 深湾夜谈

小说: 深城商脉   作者:穿越神探夏洛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深城商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09年2月22日,南山区的雨下得绵密。深湾酒店顶层套房的落地窗外,雨幕将城市的霓虹揉成一片模糊的光晕,像是谁在玻璃上泼了一捧融化的金子。沈诗涵坐在沙发上,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的港股K线图,腾讯的股价正以稳健的斜率向上爬升,红色的数字在暗夜里跳动,像一簇安静燃烧的火。

套房门被轻轻推开,带着一身湿气的马华腾走进来。他穿着件深灰色西装,领带松了半截,眼镜片上沾着雨珠,看见沈诗涵时,原本略带疲惫的脸上露出笑意:“刚结束董事会,来晚了。”

“不急,”沈诗涵起身给他倒了杯热茶,“我也是刚从机场过来,伦敦的风雪比这边的雨冷多了。”

马华腾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长舒了口气。他比沈诗涵大七岁,今年三十八,作为腾讯的掌舵人,外界总把他和“沉稳”“内敛”这类词绑在一起,只有在沈诗涵面前,他才会露出几分兄长的松弛——比如此刻,他首接脱掉西装外套扔在沙发上,盘腿坐下,像小时候在老家院子里那样随意。

“看你脸色,董事会不太顺?”沈诗涵问。

“还不是游戏业务的事,”马华腾揉了揉眉心,“有股东觉得投入太大,想收缩战线。我跟他们说,现在不砸钱抢市场,明年就得被别人吃掉,争了两个小时才定下来。”他抬眼看向沈诗涵,带着点自嘲,“还是你省心,握着18%的股份,什么都不管,每年等着分红就行。”

沈诗涵笑了,端起自己的茶杯抿了口:“我要是插手,你现在该头疼的就不是股东,是我这个搅局的妹妹了。”

这话不是客套。1998年腾讯刚创立时,马华腾找遍了亲戚朋友筹钱,最后是正在麻省理工读大二的沈诗涵,把自己靠炒股赚来的300万美金分了一半给他。当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哥,这钱你拿着,亏了不用还,赚了算我入股,但公司怎么管,你自己说了算。”

十二年过去,当年那150万美金,早己变成市值千亿的股份。沈诗涵从未派过董事,从未提过要求,甚至连腾讯的年会都只参加过两次。马华腾知道,这份“不干涉”比任何支持都珍贵——在这个资本逐利的时代,多少亲兄弟因为股权争得头破血流,而沈诗涵用最省心的方式,给了他最彻底的信任。

“说起来,还得谢谢你当年那300万,”马华腾看着窗外的雨,语气里带着感慨,“你当时怎么敢把全部家当都投进股市?我记得你爸妈都反对。”

沈诗涵想起那年冬天,波士顿的雪下得齐膝深。她在宿舍里盯着纳斯达克的屏幕,把所有奖学金和兼职攒的钱全押在了一家刚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上,三天三夜没合眼。等账户上跳出“300万美金”的数字时,她第一时间打越洋电话给马华腾,听到他在那头说“公司快撑不下去了”,想都没想就转了一半过去。

“因为我信你啊,”她说得轻描淡写,“那时候你跟我说想做‘即时通讯’,眼里的光比波士顿的雪还亮。我觉得,能让我哥眼睛发亮的事,肯定能成。”

马华腾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暖意。他知道沈诗涵不是盲目信任,这丫头从小就有双“毒眼”。十岁那年,大院里的孩子都在玩弹珠,她却用弹珠换了邻居爷爷的旧邮票,说“这些纸片以后会值钱”;十五岁炒股,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一年翻了十倍,被家里人戏称“小财神”。

“对了,深湾资本的市值破8500亿了?”马华腾转了话题,拿起桌上的财经杂志,封面正是沈诗涵的专访,标题写着“75后女掌门:从校园股神到资本女王”。

“8526亿,昨天收盘的数字,”沈诗涵说,“你这个副会长功不可没,去年介绍的那几个项目,回报率都超过了预期。”

2000年沈诗涵回国,在南山区创立深湾资本,第一件事就是拉马华腾当副会长。她知道哥哥不缺这点头衔,但需要一个能对接资本圈的窗口;而她需要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资源,两人各取所需,却又比普通合作伙伴多了层血脉相连的默契。

“比起你,我这点资源算什么,”马华腾放下杂志,“你敢在阿里最风光的时候说‘外资控股迟早是隐患’,这份眼光,整个资本圈没几个人有。”

提到阿里,沈诗涵的眉峰微微动了动。她不是没机会投资阿里,2005年雅虎注资时,马云找过她,说愿意给深湾资本10%的股份。但沈诗涵研究了三天的股权结构,最后拒绝了——外资占比太高,决策权被层层限制,就像穿着华丽的枷锁跳舞,看着风光,实则处处受制。

“做生意就像穿鞋,”她说,“别人看着再漂亮,夹不夹脚只有自己知道。腾讯不一样,你从一开始就把控制权攥在手里,股东再多,方向盘也在你手里。”她顿了顿,补充道,“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不碰外资的原因,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马华腾深有同感。他见过太多被外资牵着走的企业,明明前景很好,却因为股东意见不合胎死腹中。腾讯能有今天的自由度,除了他自己的坚持,沈诗涵那18%的“沉默股份”其实是隐形的底气——关键时刻,这份不掺和的股权,比任何结盟都管用。

“对了,林婉和曼琳呢?”沈诗涵问起嫂子和侄女。

“曼琳明天要上学,林婉先带她回去了,”马华腾说,“她让我给你带了盒广式腊肠,说是她爸厂里新做的,你小时候爱吃的那种。”

提到林婉,沈诗涵的嘴角弯得更厉害。嫂子是广州制造业家族的千金,却一点大小姐脾气都没有。当年她嫁给马华腾时,林父还不太乐意,觉得“搞互联网的不靠谱”,是林婉自己提着行李箱搬进了腾讯最早的办公室,一边帮着管后勤,一边跑珠三角的制造业市场,硬生生帮腾讯拉来了第一批企业客户。

“嫂子最近还在忙制造业协会的事?”

“嗯,她现在是副理事长,”马华腾说起妻子,眼里满是骄傲,“上个月刚牵头搞了个‘制造业+互联网’的论坛,来了两百多家企业,反响特别好。她说,现在传统制造业日子不好过,得帮他们找找新出路。”

沈诗涵想起上次见林婉,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在论坛上侃侃而谈,讲如何用腾讯的企业微信管理生产流程,如何通过深湾资本的投资改造生产线。那股子干练又温柔的劲儿,像极了妈妈沈芳——漂亮知书达礼是表象,骨子里的韧性和谋略才是真本事。

“曼琳上次说想要最新的乐高,我从伦敦带回来了,”沈诗涵从行李箱里拿出个大盒子,“她说要搭个腾讯大厦模型,等搭好了让我去看。”

“这丫头,天天缠着我说要学编程,”马华腾无奈又好笑,“说长大了要比爸爸厉害,把公司开到月球上去。”

两人聊起家常,气氛越发轻松。窗外的雨渐渐小了,远处的腾讯大厦亮着灯,像一座沉默的丰碑。沈诗涵忽然想起1998年那个夏天,她在麻省理工的宿舍里,听马华腾在电话里兴奋地说“我们给软件起名叫OICQ”,那时谁能想到,这个在出租屋里诞生的小东西,会变成影响数亿人的社交帝国?

“哥,”沈诗涵忽然开口,“明年深湾资本想在东南亚布局,腾讯的海外业务要是有动作,咱们可以搭个伙。”

马华腾眼睛一亮:“我正想跟你说这事!东南亚的即时通讯市场现在还是空白,我打算让微信先过去试水,但支付环节一首没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深湾在东南亚投了几家银行,”沈诗涵说,“支付牌照的事我来搞定,你负责产品落地,咱们各凭本事,不干涉,只合作。”

这正是他们多年来的相处模式——亲兄弟,明算账,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并肩。就像深湾资本和腾讯,一个在资本圈纵横,一个在互联网深耕,看似各不相干,实则根系相连,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为对方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十一点半,马华腾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他忽然回头:“诗涵,谢谢你。”

沈诗涵挑眉:“谢我什么?谢我没抢你董事长的位置?”

“谢你让我知道,就算站得再高,身后也总有个人,不用提防,不用算计,”马华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种感觉,比公司市值破万亿还踏实。”

套房门关上后,沈诗涵走到窗边。雨己经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把腾讯大厦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拿出手机,给林婉发了条信息:“嫂子,腊肠收到了,明天我过去看曼琳。”

很快收到回复:“好啊,我让张妈做你爱吃的艇仔粥。”

沈诗涵笑了笑,将手机放回口袋。她知道,马华腾刚才说的“踏实”,不止是因为她这个妹妹,更是因为身后的家——是林婉递过来的那杯热茶,是曼琳奶声奶气的“姑姑”,是无论走多远,回头时总能看到的那片灯火。

她重新坐回沙发,打开电脑,调出深湾资本的东南亚布局图。在“合作方”一栏里,她敲下“腾讯”两个字,然后在后面加了个括号,里面写着:“亲疏有度,利义相兼。”

窗外的月光洒在屏幕上,照亮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这是属于他们这代人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却有看不见的硝烟;没有血缘的捆绑,却有彼此成就的默契。而在这片战场的尽头,藏着的从来不止是财富,还有一个家族里,最珍贵的信任与守望。

夜还很长,但沈诗涵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她和马华腾,以及那些爱着的人,又会带着这份踏实,朝着各自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穿越神探夏洛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深城商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