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的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的晚风带着咸腥气,卷过科隆自贸区的港口。驻军基地的探照灯在海面上划出光柱,沈浩靠在集装箱上,手里转着军用水壶,看着不远处正在检修雷达的杰克斯,两人肩章上的少校星徽在夜色中闪着微光。
“整整一年了,”杰克斯摘下手套,呵出一团白气,“还记得刚来时,你小子连西班牙语的‘口令’都听不懂,现在倒成了基地的‘中国通’。”
沈浩笑了,指尖划过水壶上的刻字——那是出发前沈诗涵送的,背面刻着“平安”。“彼此彼此,你不也从只会说‘你好’,变成能跟越南兵唠两句家常了?”
两人并肩望着港口的灯火。一年前,他们随国际维和部队进驻这里,负责运河咽喉段的安全防卫。如今首批驻军即将轮换,一半士兵选择退役,其中两个越南籍士兵最是兴奋——在这里一年的津贴,加上深湾资本给的港口建设奖金,回去足够当“亿万富翁”。
“听说阮文和黎洪己经在胡志明市买地了,”沈浩说,“昨天还托我帮他们看看深圳的建材价格,想盖栋带泳池的房子。”
杰克斯吹了声口哨:“这才叫‘当兵改变命运’。要不是运河的贸易税支撑着驻军福利,他们哪能攒下这么多钱?”他顿了顿,看向基地医院的方向,“说起来,你跟安娜进展怎么样了?那姑娘上次给我缝伤口,手稳得像手术刀。”
提到安娜,沈浩的耳根有些发烫。安娜是巴拿马本地的港口调度员,西班牙和华裔混血,性格像加勒比海的阳光,第一次见面就笑着用中文说“你好,我喜欢中国功夫”。三个月前,港口突发集装箱泄漏事故,沈浩冲进去救人时被划伤手臂,是安娜抱着急救箱跑过来,一边给他包扎一边骂他“不要命”,眼里却闪着泪光。
“上周约她去看了场当地的歌舞剧,”沈浩挠挠头,“她说等我轮换结束,想跟我去深圳看看云顶壹号,说听你堂姐沈诗涵提起过,那里的光伏板晚上会发光。”
杰克斯拍着他的肩膀大笑:“可以啊你!我跟金医生也约好了,等她调去迈阿密的医疗队,我就申请转驻那边的基地。”
金医生是韩裔医疗兵,随第二批驻军来的,说话轻声细语,却在一次海盗突袭中,顶着枪林弹雨给伤员做紧急手术。杰克斯说,他就是在那天,看着她跪在血泊里缝合伤口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女人比坦克还靠谱”。
“对了,新来的特种兵里,有三个是华裔,”沈浩说,“昨天查岗时碰到,说在国内听过深湾资本的名字,没想到在巴拿马还能见到‘自己人’。”
杰克斯点头:“这基地里,东亚面孔越来越多了。越南的、韩国的、中国的……以前总觉得‘国际驻军’是各玩各的,现在倒像个大家庭。”他指着不远处的食堂,“上周圣诞聚餐,安娜做了中国饺子,金医生烤了韩国泡菜饼,阮文他们带来了越南春卷,比我在德州老家吃的火鸡有意思多了。”
正说着,基地的广播响起集合哨。两人相视一笑,整了整军装,朝着训练场走去。月光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两条紧紧缠绕的锁链——一年的并肩作战,早己让语言和国籍都成了次要的东西,战友二字,才是最硬的羁绊。
训练结束后,沈浩在宿舍收到安娜发来的信息:“明天休息,带你去看运河的日出,据说从水闸看过去,太阳会像从海里跳出来一样。”
他笑着回复“好”,转头看见杰克斯正对着手机傻笑,屏幕上是金医生发来的自拍照,背景是医院的药房,她举着一瓶云南白药,配文“给你的常备药,下次别再逞强”。
深夜的基地,海风穿过营房的窗户,带着远处货轮的鸣笛声。沈浩躺在床上,摸着水壶上的“平安”二字,忽然觉得,这片曾经只与战争、贸易、资本相关的土地,因为有了安娜,有了杰克斯和金医生,有了那些来自不同国家却渐渐成了家人的战友,开始有了温度。
他想起沈诗涵说的“港口不只是赚钱的工具,更是人的纽带”。此刻终于明白,深湾资本投资的不只是码头和机械,更是这些在运河两岸扎根、相遇、相爱的人——他们用军装下的温柔,给冰冷的资本版图,添上了最生动的注脚。
第二天清晨,沈浩和安娜站在巴拿马运河的水闸旁。当第一缕阳光跃出海面,将运河染成金红色时,安娜忽然踮起脚尖,在他脸颊上印下一个吻。“沈浩,”她说,“不管你将来驻在哪里,我都跟着你。”
不远处的瞭望塔上,杰克斯正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幕,身边的金医生递给他一杯热咖啡,笑着说:“别偷看了,下次换我们来这里约会。”
海风轻拂,带着新一天的希望。沈浩知道,在巴拿马运河的驻军岁月,会成为他一生最珍贵的记忆——这里有烽烟,有责任,更有跨越国界的情谊与爱恋,像运河里的水,静默流淌,却滋养着每一个在此相遇的灵魂。
而那些即将退役的越南士兵,此刻正在收拾行李,他们的行李箱里,除了积攒的美金,还有安娜帮忙买的中国丝巾,准备带给家里的妻子。这或许就是战争与和平之外,另一种更动人的存在——不同肤色的人,因为一条运河、一份责任、甚至一个微笑,从此成为彼此生命里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