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纽约法庭的灯光突然暗了下去,只有正中央的大屏幕还亮着,像块悬浮在黑暗中的墓碑。绿色的代码流在屏幕上缓缓滚动,最终定格在最后几行,其中一行用双斜杠标注的注释格外刺眼,字体比其他代码小了一号,像是怕被人轻易发现:
// 对不起,颜微。我别无选择。
颜微的呼吸在那一瞬间停滞了。证物袋里的钢笔硌着掌心,Tiffany Atlas的雕花纹路此刻像细小的刀片,在皮肤上映出浅淡的红痕。这行注释她从未见过,却像根突然接通的电线,瞬间击穿了十二年来刻意筑起的防线——那些被她强行归类为“背叛”的记忆,突然涌出了别的可能。
她的指尖在证人席的橡木扶手上微微颤抖,目光掠过屏幕上的字迹。沈墨的代码总是带着种近乎偏执的工整,括号的位置、空格的数量都严格遵循着某种自律,唯有这行注释,字母间距忽宽忽窄,最后那个句号甚至超出了缩进范围,像个没站稳的叹息。
“根据FBI的笔迹鉴定,”检察官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光束从他身后打过来,在屏幕上投下细长的影子,“这行注释是在程序主体完成后添加的,时间戳显示为2011年1月28日凌晨4点17分——也就是CME宣布修复系统漏洞后的第三十七分钟。”
他按下遥控器,屏幕左侧弹出代码编辑器的日志文件,白色的文字在黑色背景上格外清晰: [04:17:32] user "shenmo" modified "arbitrage.py" 。这个时间与颜微结束网络嗅探程序的时间只差三分钟,像两颗擦肩而过的流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反对!”周氏集团的律师几乎是跳起来的,丝绸领带在光束里晃出油腻的弧线,“这不能证明任何事!一句随口写下的注释而己,可能是调试时的玩笑话!”
法官还没来得及敲法槌,大屏幕突然切换到另一份文件——沈墨2019年接受匿名心理咨询时的记录。纸张边缘己经泛黄,打字机的油墨有些晕染,但内容依然清晰可辨:
“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套利者,在道德和生存之间寻找价差。”那段文字被荧光笔圈过,笔迹与代码注释的如出一辙,“每次看到她的眼睛,我都想把代码里的秘密删掉,但透析机的嗡鸣声总在提醒我——母亲的生命正在倒计时。账单像K线图一样创新高,而周氏集团是唯一愿意放贷的‘做市商’,只不过他们收的不是利息,是灵魂的期权费。”
颜微的心脏猛地抽痛了一下,像被沈墨编写的程序调用了某个未定义的函数。她突然想起2011年1月27日的凌晨,便利店投币电话前他哽咽的背影,电子表掉在地上的脆响,还有那句被寒风撕碎的“她不能再等了”。原来那些看似冷酷的代码背后,藏着这样一片泥泞的沼泽,他陷在里面,连挣扎都显得无力。
检察官的声音在寂静的法庭里继续回荡:“我们比对了沈墨先生所有的代码注释,发现他在涉及‘ZBZH’的指令旁,敲击键盘的力度比其他部分重17%,停顿时间长0.3秒——这符合心理学上‘认知失调’的特征,即行为与价值观产生冲突时的生理反应。”他调出一份波形图,红色的力度曲线在“ZBZH”字样处形成尖锐的峰值,“但在这行道歉注释里,力度波动幅度达到了42%,像是在哭着打字。”
旁听席上传来低低的议论声。颜微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周明远身上,他脸上那种胜券在握的傲慢终于裂开了一道缝。她突然明白,沈墨留下的这行注释,或许不是写给她的,而是写给十二年后的自己——那个在铁窗里回望人生的囚徒,终于有勇气承认,他所谓的“别无选择”,其实是无数次选择中最怯懦的那一个。
“反对无效。”法官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陪审团可以将此作为参考证据。”
周氏集团的律师颓然坐下,丝绸领带歪斜地挂在脖子上,像条脱水的蛇。大屏幕上的代码注释依然亮着,那行绿色的小字在黑暗中仿佛有了生命,慢慢舒展成沈墨十八岁的样子——清华图书馆的应急灯下,他用硬币演示套利原理时,眼里闪烁的不是贪婪,而是对命运的不甘。
听证会休庭的铃声响起时,颜微的钢笔在证词记录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行只有自己能看懂的字:“有些套利永远无法平仓,比如你欠我的那句‘对不起’。”阳光突然穿过彩色玻璃窗,在字迹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像极了芝加哥那场冻雨后的天空,冰冷的底色上,终于透出了一丝暖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TMT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