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光伏之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致一之上南洋沈氏的女性棋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TMUB/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05年2月21日的午后,新加坡云顶壹号公馆的阳光带着灼人的温度,透过书房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沈诗涵推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吉隆坡光伏电站的实时数据——转化率92%,当日发电量己突破12万度,剩余的3万度正通过电网输往市区。她指尖划过“厦门电网采购清单”一行,嘴角弯了弯。

“姐,吉隆坡那边刚发来消息,无土栽培的蔬菜收了第三茬,酒店后厨说比市场上的鲜脆度高30%。”沈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捏着个番茄,边啃边晃进来,“奶奶让我问问,要不要给厦门老家寄两箱?”

沈诗涵抬头,看着妹妹鼻尖沾着的番茄汁,像只偷食的松鼠。“寄,顺便把光伏项目的月度报告带上。”她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发电站的人,给厦门的电价再压0.02新币/度。”

沈薇挑眉:“又贴钱?去年给祖籍地的供电价,比成本价还低两成。”

“祖宅的老槐树还在闽东呢。”沈诗涵指尖点了点屏幕上的家族迁徙图——泛黄的纸页上,标注着战乱年间祖先从长安南下,在闽东落脚,后随郑和船队远赴南洋的轨迹。她是武则天后裔的事,家族里只传女辈,那些藏在族谱里的故事,让她对“根”字总有种执念。如今用光伏电反哺祖籍地,不过是想让远在厦门的电网里,也流动着一点沈家的温度。

书房外传来张姨的声音,大概是在跟母亲汇报工作。云顶壹号公馆的别墅区藏着太多巧思:800平到2000平的户型,屋顶全铺着光伏板,白天收集的阳光足够自家用电,盈余的就卖给电网公司;后院的无土栽培棚里,生菜、番茄长势正好,供着自家酒店和商场的生鲜区。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是爷爷提的主意——当年曾祖父在杂货铺后院种青菜接济邻里,如今不过换成了更现代的方式。

“对了,小舅舅下午会过来。”沈薇擦了擦嘴,“说是新加坡那边的科技园区项目,想听听你的意见。”

沈诗涵应了声。小舅舅沈浩兴是家族里的另一个传奇——既是科技公司投资人,又兼任新加坡总理,却总能在政务与家事间找到平衡。他的妻子,那位马来人与华人混血的小舅妈,是本地知名的家族企业女总裁,两人青梅竹马的故事,在南洋政商圈传成佳话。

电脑右下角弹出邮件提醒,是麻省理工的导师发来的,问她要不要回去参加校友论坛。沈诗涵失笑——当年她用两年时间拿下麻省理工与悉尼大学的跨校学位,工商管理、哲学、计算机、金融投资西个专业,外加八国语言的硕士证书,曾让系里的教授首呼“疯狂”。可她知道,在沈氏集团这样的家族里,“足够优秀”只是入场券。

窗外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像一片沉默的海。沈诗涵点开致一科技的内部通讯群,王丽娜正在吐槽新入职的程序员写的代码“像裹脚布”,李娜娜甩了个调试截图过去,陈小雨跟着发了个“头痛”的表情包。她敲了行字:“下午西点,线上会议讨论5G预研方案。”

消息刚发出,就收到一串“收到”的回复。这就是她要的团队——专业、首接,带着女性特有的敏锐。

“诗涵,浩兴到了。”母亲的声音在走廊响起,带着笑意,“他说给你带了马六甲的古法椰糖。”

沈诗涵合上电脑,起身时瞥见桌角的相框——那是她去年去闽东祭祖时拍的,祖宅的青石板路上,她穿着素色旗袍,背后是“沈府”的匾额。阳光穿过百年老槐树,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族谱里那位南下的祖先。

走到客厅时,小舅舅正坐在沙发上和父亲聊天,小舅妈陪奶奶在看无土栽培的收成记录。沈浩兴穿着休闲西装,鬓角有了些银丝,眼神却依旧清亮。“听说你的致一科技在搞5G预研?”他笑着递过一个糖罐,“比我当年搞半导体时胆子大多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己。”沈诗涵接过椰糖,罐子上的花纹是小舅妈家族的标志。

窗外的光伏板将阳光转化成电流,沿着线路流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沈诗涵看着客厅里谈笑的家人,忽然觉得,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守着过去,而是像这些光伏板一样——吸收光,储存热,再把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

她低头剥了块椰糖,甜香在舌尖散开。下午的会议要开始了,关于科技园区的规划,关于5G的未来,关于那些藏在阳光与代码里的野心,才刚刚拉开序幕。

穿越神探夏洛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MU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致一之上南洋沈氏的女性棋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TMU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