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26日下午两点,奔驰迈巴赫的车轮碾过常德城郊的柏油路,扬起的尘土被车窗玻璃挡在外面。沈诗涵握着方向盘,奶奶沈露坐在副驾上,手里的银镯子随着车身的颠簸,在真皮座椅上撞出细碎的响。车载导航里的女声报着地名:“距离常德市政府还有3.5公里,前方路段可见星畅有机食品的广告牌。”
“快到你小姑奶家了,”沈露指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稻田,“当年她嫁过来时,这路还是泥的,现在都铺上柏油了。”她的目光落在广告牌上的星畅logo,绿色的图案在黄色的稻田间格外醒目,“你小姑爷要是还在,见着这些厂子,怕是要拉着你说上三天三夜——他这辈子就盼着常德能有自己的产业,让娃们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
沈诗涵踩下刹车,车缓缓停在路边的服务区。刚打开车门,就听见两个年轻人的争执声,他们背着鼓鼓囊囊的蛇皮袋,看样子是准备去广州打工的,其中一个穿夹克的男生正对着同伴吼:“常德有啥?除了米粉就是稻田,不去广州,喝西北风啊?”
“也不是没活儿,”同伴的声音带着犹豫,“听说星畅要在这儿开分公司,招工人呢,就是不知道靠谱不。”他的蛇皮袋上印着“广州电子厂”的字样,边角己经磨破,露出里面的旧毛衣。
沈诗涵走过去时,两人同时停了嘴,目光落在迈巴赫的车标上,带着点局促。“星畅的常德分公司下周开工,”她从包里掏出份招聘简章,上面印着“普工月薪4500元+年终奖,包吃包住”,“不用去广州,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她指着简章上的“食品加工”字样,“你们要是愿意,现在就能填表,明天去厂区培训。”
穿夹克的男生接过简章,手指在“4500元”上反复,像在确认是不是真的。“你是……星畅的老板?”他的声音有点发紧,想起村里广播里说的“女版巴菲特沈诗涵,24岁就有百亿身家”,眼前这姑娘看着和自己差不多大,却能决定这么多人的饭碗。
“我是沈诗涵,”她笑着点头,目光落在男生蛇皮袋里露出的照片上,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你女儿?”
男生的脸瞬间红了,把照片往里塞了塞:“嗯,三岁了,想多挣点钱给她买奶粉。”他忽然攥紧简章,“要是真能在家门口干活,谁愿意跑那么远?我这就跟我弟回去,明天一早就去厂区!”
沈露看着他们跑向路边的拖拉机,忽然叹了口气:“你小姑奶的孙子,去年也是这么背着包走的,到现在没回过家。”她转头对沈诗涵说,“等会儿见了市长,把分公司的规模再扩大点,多招些人——常德的娃,恋家。”
下午三点,迈巴赫驶入常德市政府大院。市长早己站在门口等候,藏青色的西装上别着支钢笔,是当年沈诗涵的小姑爷送的,笔帽上刻着“常德”二字。“沈总,可把你盼来了!”他握住沈诗涵的手,掌心带着烟丝的味道,“你小姑奶昨天还跟我念叨,说她这侄孙女,比当年闯关东的男人还有魄力——荆州的星畅分公司,一年给地方缴的税,抵得上三家传统罐头厂!”
会议室的长桌上,摊着致一科技金融子公司的规划图和星畅食品分公司的选址报告。市长指着其中的税收测算表,红色的数字在阳光下泛着光:“传统企业的综合税率是15%,你们的公司能到30%,还带动就业,这才是‘金凤凰’啊!”他忽然压低声音,“张君的事我听说了,文强队长说,你们的汉堡店比看守所管用,这才是真正的‘安居乐业’。”
沈诗涵翻开规划图,在“创业园区”的位置画了个圈:“参照1988年北大的模式,穿越神探夏洛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这里建个综合性园区,致一科技的金融子公司负责提供低息贷款,星畅负责食品加工,再配套个电商平台——就用腾讯的QQ,让常德的米粉、酱板鸭能卖到全国。”她想起服务区遇到的那两个年轻人,“到时候不用去广州,在园区就能当老板,当工人。”
小姑奶沈月琴拄着拐杖走进来,银簪子在花白的头发上闪着光。“诗涵,”她的手在规划图上颤抖,“这地方,是当年我和你姑爷种棉花的地,现在要盖厂子了?”她指着“星畅食品分公司”的位置,“那我孙子不用去广州了?能在这儿上班?”
“不仅能上班,”沈诗涵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皱纹传过去,“表现好还能当店长,跟荆州的周勇一样,开连锁店。”她从包里掏出套星畅的工作服,绿色的布料上印着白色的logo,“这是给您孙子留的,等他回来,就能穿。”
沈月琴把工作服贴在脸上,像捧着块滚烫的烙铁。“好,好啊……”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当年他爷爷总说,‘常德的水土养人,就是留不住人’,现在你们来了,人就能留住了。”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墙角拎出个布包,里面是双虎头鞋,“给你带的,路上穿,辟邪。”
傍晚的招待宴上,市长举杯时,窗外的常德市区亮起了灯。星畅食品分公司的工地上,己经有工人在连夜搭建厂房,塔吊的灯光在夜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沈总,”市长的酒液在杯里晃荡,“我算过一笔账,园区和子公司建成后,能解决3万人就业,相当于少出去一个旅的劳动力,还能让3万个家庭团圆。”
沈诗涵看着窗外的灯火,忽然想起开车两天两夜的路程。从北京到常德,高速路上的服务区里,总有些背着蛇皮袋的年轻人,眼神里的迷茫像当年的自己——1988年站在北大门口,不知道创业园区能不能成;1993年站在深圳街头,不知道致一科技能不能活。而现在,她能笃定地告诉他们:不用走,家乡能接住你们的梦想。
小姑奶拉着她的手,讲起过去的事:“1978年,你姑爷去广州打工,回来时带了台收音机,全村人都来看。现在你们带回来的是厂子,是饭碗,比收音机金贵多了。”她的目光落在桌上的虎头鞋,“这鞋,当年给你爸做过,现在给你做,沈家的人,走到哪儿都想着家乡。”
离开市政府时,沈诗涵把迈巴赫的后座留给了两个搭车的年轻人——就是下午在服务区遇到的那对,他们最终没去广州,而是跟着来市区,准备明天去星畅的工地报到。“我们村还有五个想回来的,”穿夹克的男生扒着车窗说,“我回去叫他们,不用带蛇皮袋,带行李就行!”
车驶上回市区的路,沈露靠在座椅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小姑奶给的虎头鞋。沈诗涵调低了音乐,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夜色里,星畅的广告牌在远处亮着,像颗绿色的星,而那些即将拔地而起的厂房、园区、店铺,正在用乡音告诉每个漂泊的人:回来吧,这里有比远方更暖的灯火,有比他乡更亲的人,有能让日子生根发芽的土壤。
她知道,30%的税率、3万人的就业,这些数字终会被新的数字取代,但当第一个常德青年脱下广州电子厂的工服,穿上星畅的绿色工作服;当第一碗常德米粉通过QQ卖到哈尔滨;当小姑奶的孙子在自家土地上盖起的厂房里上班,那些看不见的改变就己经刻进了这片土地的肌理——就像奶奶说的,沈家的人,不管走多远,都记得把根留在生养自己的地方。
车载导航提示“距离住宿酒店还有5公里”,沈诗涵轻轻打了把方向盘,车窗外的路灯连成条金色的河。她想起市长说的“金凤凰”,忽然觉得,自己更像只“归巢的鸟”,带着外面的风雨,也带着外面的阳光,回到奶奶和小姑奶的家乡,把商机种进乡音里,让每个愿意留下的人,都能在熟悉的土地上,收获比远方更踏实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TNC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