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关系里的正道

小说: 财富与家风   作者:穿越神探夏洛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财富与家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CE/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4年12月22日下午两点,常德镇政府的办公室里,煤炉的火苗舔着铁皮烟囱,把“镇委书记陈海波”的铭牌烤得发烫。他的老同学兼同事李建国正趴在办公桌上,对着份《园区进度表》唉声叹气,钢笔在“拆迁户签约率87%”那行画了个圈,笔尖的墨水晕开,像块化不开的愁云。

“海波,这剩下的13户,硬得像常德的酱板鸭,”李建国的手指在名单上敲得“笃笃”响,“张老倔说要给他儿子在园区留个经理职位才肯搬,王寡妇更离谱,要星畅的终身免费汉堡券——这哪是拆迁,是讲价呢!”他忽然压低声音,往门口瞟了瞟,“要不……找沈总说说,通融通融?她这项目要是成了,咱们哥俩的升职加薪,不就板上钉钉了?”

陈海波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匾额上,漆皮己经有些剥落。他想起三个月前在市委党校培训时,沈诗涵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发言,说“好的政商关系,像星畅的汉堡——面包是规则,馅料是服务,不能缺了章法,也不能少了温度”。当时他还在笔记本上批注:“企业要发展,政府要服务,不是互相利用,是互相成就。”

“通融可以,但不能破规矩。”陈海波抓起外套,煤炉的热气在他背后迅速冷却,“张老倔的儿子有电工证,让他去星畅的配电室当班长,是凭本事吃饭;王寡妇的女儿在学会计,安排她去致一科技的金融子公司实习,工资比汉堡券实在。”他把《园区进度表》塞进公文包,“这不是帮沈总,是帮咱们镇的老百姓——拆迁不是把人从老房子里赶出来,是把他们请进好日子里。”

李建国愣了愣,忽然挠挠头:“还是你想得周全。”他想起上周去园区工地,看见张老倔的儿子正跟着林氏集团的电工学布线,手背的老茧上沾着新的机油,眼里的光比以前混日子时亮多了,“那……这事儿用不用跟沈总打个招呼?让她知道咱们在帮她?”

陈海波推开办公室的门,寒风裹着雪籽灌进来,打在脸上生疼。“她不用知道,”他踩着积雪往园区走,皮鞋在冰面上打滑,“咱们是镇委书记,服务项目是本分,不是为了让谁记情。”他想起沈诗涵在党校说的另一句话:“最好的关系,是企业专心搞发展,政府专心搞服务,彼此不用请客吃饭,只用报表说话。”

园区的临时指挥部里,沈诗涵正和星畅的团队讨论无菌车间的验收标准。玻璃幕墙外,张老倔抱着个暖手炉,蹲在拆迁公告栏前,手指在“配电室班长”的招聘启事上反复。他的棉袄上还沾着老房子的灰尘,却在听见“月薪5500元”时,喉结悄悄动了动。

“陈书记来了!”沈诗涵抬头时,睫毛上沾着的雪花正慢慢融化,“刚想派人去找您,这13户的拆迁方案,还得您帮着把把关。”她指着方案上的“技能培训补贴”,“愿意学技术的,园区报销学费;想做小生意的,致一金融子公司给5万无息贷款——比单纯给补偿款管用。”

陈海波接过方案,笔尖在“张老倔儿子”的名字旁打了个勾。“张叔刚才去看配电室了,”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雪粒,“说比他年轻时在砖窑厂干的活儿体面,就是担心自己学不会新技术。”他忽然想起什么,“我让镇里的农技站王站长来教他,老王以前是电工,现在种大棚,正好懂两边的门道。”

张老倔不知什么时候走进来,手里的暖手炉“咚”地放在桌上,炉盖没盖紧,火星溅在雪地里,灭得悄无声息。“沈总,陈书记,”他的声音比北风还硬,却在看见方案上的“技能培训”时软了下来,“我……我那老房子,能不能留扇门?我想拆下来当纪念。”

沈诗涵立刻点头:“不仅留门,还帮您装在新家的客厅墙上,旁边挂块牌子,穿越神探夏洛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老房子的记忆’。”她想起奶奶沈露说的“杭州山区的老茶农,连破旧的茶筛子都当宝贝”,“日子要往前过,但老念想得留着。”

张老倔的眼圈忽然红了,转身往门外走,没走两步又回头:“我儿子……能行不?”

“您当年在砖窑厂能当师傅,他就不能当电工班长?”陈海波拍着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能震掉棉袄上的雪,“等他拿了第一笔工资,给您买瓶好酒,比守着老房子强。”

傍晚的雪越下越大,拆迁户的签约率在指挥部的黑板上跳到了“98%”。李建国举着最后两份合同冲进来说:“王寡妇签了!她说女儿能去金融子公司实习,比汉堡券强百倍!”他的棉鞋上沾满泥浆,却在看见黑板上的数字时,笑得露出牙,“这下好了,市委的考核指标肯定能超额完成,咱们……”

“先别想升职加薪,”陈海波打断他,指着窗外正在搬家具的王寡妇,“你看她女儿抱着星畅的员工手册,那才是正经事。”他想起沈诗涵在党校说的“政商关系的本质是共赢——企业赢发展,百姓赢生活,政府自然赢口碑”,此刻看着雪地里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句话比任何考核指标都更实在。

沈诗涵的迈巴赫停在指挥部门口,引擎盖积了层薄雪。她拉开车门时,看见陈海波正帮张老倔抬一个旧衣柜,两人的棉裤都湿透了,却在衣柜放进新家的瞬间,同时笑出了声。李建国举着相机跑过去,镜头里的老衣柜、新楼房、飘着雪的天空,还有两个喘着粗气的男人,构成了张奇妙的画面。

“沈总,”陈海波拍掉身上的雪,棉手套在车身上蹭出白痕,“等园区建成了,我请您吃常德的火锅,就用星畅的有机蔬菜。”他顿了顿,忽然认真起来,“您放心,镇政府不会给项目开绿灯、搞特殊,但会把路扫干净、灯擦亮,让企业跑得顺,百姓过得好——这才是‘搞好关系’的正道。”

沈诗涵发动引擎时,车载广播里传来常德新闻:“致一科技金融子公司与星畅食品分公司的落地,带动本地就业率提升17%,预计明年税收将突破5亿……”她看着后视镜里渐渐缩小的园区,陈海波和李建国还站在雪地里,正指挥着最后一户拆迁户搬家,雪花落在他们的肩上,像给这身藏青色的制服,镀上了层白绒绒的勋章。

她知道,陈海波和李建国的升职加薪或许会因此来得更快,但此刻,看着雪地里那两个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镇委书记的本分遇上女版巴菲特的项目,当拆迁户的老衣柜搬进新楼房,当“搞好关系”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时,那些所谓的“关系”,就不再是钻营的手段,而是连接企业与百姓、政府与民生的桥梁。

车驶离园区时,沈诗涵打开车窗,寒风卷着雪粒扑进来,带着星畅食品厂飘出的面包香。她想起陈海波说的“正道”,大概就是这样——不用请客吃饭,不用暗箱操作,只用把企业的需求变成政府的服务,把百姓的期待变成项目的目标,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在雪地里看到春天的影子,在报表外找到工作的意义。

后视镜里的园区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个模糊的光点,却在雪地里烙下清晰的印记:好的政商关系,从来不是升职加薪的垫脚石,是让项目落地时扬起的尘土里,都带着百姓的笑声;是让报表上的数字背后,都站着一个个像张老倔、王寡妇这样的人,他们的日子过好了,所谓的“关系”,自然就成了佳话。

车窗外的雪还在下,沈诗涵的手机收到条短信,是陈海波发来的:“最后两户签约了,张老倔的儿子今晚就去配电室值班。他说,这比守着老房子踏实。”

沈诗涵笑着回了个“好”字,车辙在雪地上划出两道笔首的线,像在说:有些路,只要走得正,就不怕风雪,更不用愁前方——因为百姓的脚印,会把这条路踩得越来越实,越来越宽。



    (http://www.220book.com/book/TNC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财富与家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C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