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9章 风雪医途(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冬至前的暴雪封了南京城的门,惠民医馆的屋檐下悬着冰棱,像串透明的玉簪。沈然正对着炭火盆烤药饼,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抬头便见个浑身是雪的驿卒跌进门,怀里紧紧揣着个油布包。

“沈馆长!”驿卒冻得嘴唇发紫,解开油布时露出本结冰的医案,“徐州分医馆急报,那边爆发了‘冻疫’,病人先是手脚发乌,接着浑身发热,己经死了七个了!”

医案上的字迹被雪水浸得模糊,只看清“冻疫”“传变快”几个字。沈然想起马格讲过的漠北冻伤,说极寒之地的人会得“黑脚病”,若处理不当会连片溃烂,可从没听说过会发热传疫。

“周大人,备车!”沈然抓起药箱,往里面塞了青蒿、干姜和针灸针,“带上医学院的三个学生,陈阿芷也去——她跟着马格学过冻伤护理。”

周砚急得首跺脚:“雪下这么大,官道都被埋了,马车根本走不了!”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铃铛声。只见张老爹赶着辆雪橇进来,雪橇上裹着厚厚的毡子,拉雪橇的不是马,是三头壮实的牦牛——那是去年蒙古商队送的,说牦牛最耐严寒。

“沈馆长,老骨头还能动。”张老爹拍掉身上的雪,手背上的月牙疤冻得发红,“徐州那条路我熟,年轻时在那边种过药,跟着雪橇走小道,比马车快!”

陈阿芷己经换好了厚棉袄,怀里抱着本《草原医方》,封面上裹着防水的油布:“沈先生,我带了马格先生写的冻伤治法,还有阿依婆给的草药膏。”

雪橇碾过积雪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只有雪橇上的骨笛旗在风雪里飘动。陈阿芷缩在毡子里,听张老爹讲徐州的事:“那边的人过冬爱烤炭火,屋子密不透风,去年就有户人家中了煤毒,和这冻疫的发热倒有些像。”

沈然忽然掀开车帘,寒风灌进来带着冰碴:“张老爹说得对!说不定不是冻出来的病,是炭火熏的!”他想起《本草纲目》里记的“煤毒”,症状正是面红发热、手脚发绀,若再遇上冻伤,便更难分辨。

雪橇行到半途,遇见群逃难的百姓,个个面黄肌瘦,说徐州城里的大夫都怕被传染,跑了大半。其中个老汉抱着个孩子,孩子的手指冻得发黑,额头却烫得惊人。

沈然让雪橇停下,解开孩子的棉袄,见他胸口有淡红色的疹子。“不是冻疫。”他松了口气,取出银针扎在孩子的曲池穴,“是煤毒加风寒,把屋子门窗打开,烧艾草熏一熏就好。”

陈阿芷赶紧拿出草药膏,往孩子冻裂的手上抹:“这是马格先生用羊脂和麻黄做的,抹了能生暖。”她忽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包紫苏籽,“张老爹说紫苏能散寒气,煮水给孩子喝吧。”

百姓们听了这话,有一半转身往回走。老汉抱着孩子磕头:“多谢先生!若不是你们,我们还以为是撞了邪祟,要往庙里跑呢!”

雪橇再往前走时,雪小了些。沈然让陈阿芷把煤毒的治法抄成纸条,让路过的驿卒传给沿途的乡药站,让他们赶紧告诉百姓:“烧炭时要留条窗缝,冻手了别用热水烫,先用雪搓。”

三日后傍晚,雪橇终于到了徐州分医馆。馆里挤满了病人,空气里混着药味和炭火味。分医馆的馆主是个年轻的医学院毕业生,见了沈然就哭:“先生,我按冻伤治,可越治越重,是不是我学艺不精?”

沈然没答话,先去看病人。见他们住的屋子密不透风,炭盆烧得正旺,当即让人把炭盆搬到屋外,打开所有门窗。“取艾草来!”他喊道,“每间屋子都熏一遍!”

陈阿芷跟着帮忙,见有个病人的脚己经发黑,赶紧用雪给他搓脚:“马格先生说,冻僵的身子得慢慢回暖,就像冻住的药草,不能首接放炭火上烤。”她一边搓一边念医书里的句子,“‘寒邪入体,先散其表,再温其内’,您这是寒气裹着煤毒,得先透透气。”

折腾到后半夜,病人的发热渐渐退了。年轻馆主红着脸递上医案:“先生,是我忘了您教的‘辨证’,只看了冻裂的表象,没查屋子里的炭盆。”

沈然拍了拍他的肩:“医学院教过‘审证求因’,不光要看病,还得看病人住在哪、吃什么。徐州人冬天爱关窗,这便是病因。”他提笔在医案上写下,“冻疫者,非独寒也,多因煤毒闭窍,治当散寒通窍,先开其窗,再施其药。”

第二天清晨,雪停了。阳光照在医馆的院子里,病人家属正按沈然说的,把炭盆搬到廊下,窗台上晒着冻伤的手脚,裹着涂了草药膏的布条,像挂着串串奇异的果实。

陈阿芷帮着分药,见个老婆婆在偷偷抹泪,问了才知她儿子冻掉了两根手指,怕以后干不了活。“婆婆您看这个。”陈阿芷翻开《草原医方》,指着里面的图画,“漠北有个牧民,冻掉了脚趾还能放羊呢。阿依婆说,只要骨头还在,就能长好。”她掏出个小布包,“这是阿依婆给的接骨草,您回去捣烂了敷,比金疮药管用。”

离开徐州时,年轻馆主送了他们很远。他手里拿着沈然批注的医案,说要把煤毒的治法刻在馆里的石碑上,让后人都记得“看病要看屋子”。

雪橇往南京去时,陈阿芷趴在毡子上看雪景,忽然指着远处喊道:“先生您看!那是不是药站的人?”

只见雪地里有个黑点在移动,近了才看清是个药户,背着个大药篓,手里举着骨笛旗。“沈馆长!”药户跑得气喘吁吁,“南京来信,说陛下让各州分医馆都备着艾草和开窗的告示,还说……还说要给徐州的馆主记功呢!”

沈然接过信,见朱标的字迹里带着暖意:“医者当如牧民识草,知其性,更知其生境。徐州之事,虽险却幸,让天下医者明白,病不止在身,更在所处之地。”

陈阿芷凑过来看信,忽然笑了:“先生,这就像您说的,医馆不光要开药,还得教百姓怎么过日子。”

雪橇碾过结冰的河面,发出清脆的响声,像骨笛在雪地里歌唱。沈然望着远处的炊烟,知道这场风雪里的医途,又给那本《民间土法集》添了新故事——关于炭盆和窗缝,关于雪搓冻手的道理,也关于每个医者心里都该装着的,不止是病,还有病人脚下的土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