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病情在沈然的精心调理下,如同初春的嫩芽,一点点透出希望。高热退尽,剧烈的咳嗽变成了偶尔的轻咳,甚至能在清晨批阅半个时辰的奏折。但沈然深知,这只是“表症”好转,肺腑的亏空仍需时日填补,更重要的是,要让朱标彻底摆脱朝堂纷争的搅扰。
“殿下,臣以为,东宫虽好,却非静养之地。”这日诊脉后,沈然斟酌着开口,“每日往来官员、琐碎事务,都在耗损您的心神。不如……去城外的栖霞寺行宫住些日子?那里山清水秀,远离尘嚣,最适合养肺。”
朱标放下手中的狼毫:“我走了,东宫的事怎么办?西弟怕是更要趁机插手。”
“陛下己有旨意,东宫事务暂由吏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共同打理,重大事宜才需呈报。”沈然道,“再说,您可以带着奏折去行宫批阅,并不耽误正事,反而能清静些。”他顿了顿,补充道,“臣己让人查过,栖霞寺行宫有温泉,每日泡半个时辰,对您的肺疾大有裨益。”
朱标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也好,便依你。”
消息传到朱棣耳中,他正在府中与道衍和尚对弈。听到“栖霞寺行宫”几个字,手中的棋子“啪”地落在棋盘上:“他倒会找地方!躲到行宫去,是想彻底避开我?”
道衍和尚捻着佛珠,微微一笑:“殿下何必动怒。太子去行宫,看似远离朝堂,实则也断了与朝臣的往来。这正是殿下巩固势力的好时机。”
“可他若真养好了病呢?”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道衍和尚慢悠悠地说,“肺疾本就难治,太子又忧思过重,就算去了行宫,也未必能痊愈。殿下只需盯紧些,不让沈然搞出什么花样便是。”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你说得对。传我的话,让栖霞寺附近的守将‘多加照看’行宫,任何人进出,都要报给我知道。”
三日后,朱标启程前往栖霞寺行宫。沈然亲自护送,马车里备着煎药的砂锅、润肺的蜜饯,甚至还有他亲手绘制的“呼吸导引图”——上面用简单的线条画着如何调整呼吸,配合散步,增强肺功能。
“这图倒是有趣。”朱标看着图,难得笑了,“像孩童的玩意儿。”
“管用就行。”沈然道,“每日按图上的法子走一刻钟,比闷在屋里强。”
行宫果然清静。背靠青山,前有温泉,作者“诗桐在这儿”推荐阅读《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晨起能闻松涛,入夜能听泉声。朱标住了几日,气色肉眼可见地好转,甚至能自己走到温泉池边。沈然每日陪他散步、诊脉、讨论《防疫要略》的修订,偶尔提及朝政,也只拣些民生琐事,避开那些勾心斗角。
这日,朱标正在温泉池边晒太阳,沈然拿着一份奏折进来:“陛下让人送来的,说山西巡抚奏请推广惠民药局,想让您给些意见。”
朱标接过奏折,仔细看了看,提笔批复:“惠民药局乃利民之举,着户部拨款支持,另附《防疫要略》抄本十册,让其按章行事。”他写得从容,手也不抖了。
沈然看着他的字,忽然道:“殿下,您看,您还是能处理朝政的,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己。”
朱标放下笔,望着远处的青山:“是啊,换个地方,心也静了。”
可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几日后,沈然发现送来的药材里,川贝的药性弱了许多,像是被人换了次等品。他不动声色地让人去查,果然是栖霞寺守将的手笔——那人收了朱棣的好处,故意在药材上动手脚。
“殿下,这事……”
“我知道了。”朱标打断他,语气平静,“不必声张,让侍医把药材挑仔细些,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扔了。”
“可这是挑衅!”
“我知道是挑衅。”朱标看着沈然,“但我们现在的要务是养病。与其跟他们计较这些,不如把精力放在该做的事上。”他拿起笔,“帮我拟份奏折,奏请陛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冬瘟预防法’,让各地官府秋收后便储备药材,清扫粮仓。”
沈然看着他眼中的坚定,忽然明白了。朱标不是退让,而是在以退为进。他用养病的时间,专注于防疫这件事,既避开了与朱棣的正面冲突,又在百姓心中种下了根基。
栖霞寺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案上的《防疫要略》上。朱标正在上面批注:“北方炕灶需常清扫,避免煤烟伤肺,可改用无烟煤,或在灶上设烟囱……”字迹虽仍不算有力,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
沈然坐在一旁,研磨着墨。他知道,朱标的病,正在一点点痊愈,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里的。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赢回来。
窗外的泉水叮咚,像是在为他们加油。沈然望着朱标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栖霞寺的春天,或许会比往年更暖些。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