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法典成形与皇孙立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秋闱结束后,南京城迎来了难得的清闲。朱标却更忙了——他要将历年的防疫经验汇总,编成一部《大明防疫法典》,用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部法典,不仅要写防治之法,还要写明各部门的职责。”朱标在朝堂上对百官说,“户部负责药材储备,工部负责防疫器械,兵部负责疫区封锁,太医院负责诊治——各司其职,才能临危不乱。”

朱元璋看着奏稿,在“奖惩条例”处画了个圈:“凡渎职延误防疫者,斩!凡有功者,重赏!朕要让天下人知道,防疫不是小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朱雄英每日跟着沈然在太医院整理资料,把各地报来的“土法子”一一验证。有百姓说“艾草烟熏能防痘疹”,他就带着小太监在药圃里试验;有渔民说“吃生蒜能防鱼腹里的虫子”,他就请御膳房做了生蒜拌豆腐,亲自尝尝味道(当然,被沈然制止了生吃太多)。

“太孙殿下,这个‘童子尿治疟疾’的偏方,实在荒诞。”沈然拿着一份民间奏报,哭笑不得,“臣己经试过了,毫无药效。”

朱雄英皱着小眉头,在偏方后面画了个叉:“记下来,这个不行。要告诉百姓,生病要找医工,不能信这些怪法子。”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云南送来的‘青蒿治疟’,沈先生验证得怎么样了?”

“效果显著!”沈然欣慰道,“臣己经让人大面积种植青蒿,准备纳入《防疫法典》。太孙殿下还记得提醒,真是细心。”

这部法典的编纂,自然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有官员上奏,说“防疫法典太过严苛,会束缚地方官手脚”;还有人说“年年储备药材,耗资巨大,不如等疫情来了再采买”。

朱雄英在朝堂旁听时,忍不住站出来:“皇爷爷,孙儿有话说。”

朱元璋笑着点头:“让太孙说说。”

“那些说法典严苛的大人,一定没见过山西的瘟疫,没见过江南的水疫。”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孙儿在山西见过一天死几十人,在江南见过百姓像牲口一样倒在路边。法典严一点,是为了让官员不敢偷懒,是为了让百姓少死人!”

他指着户部尚书:“大人说储备药材费钱,可孙儿知道,去年山西防疫,药材不够,从西川调运,花的钱比储备的多三倍!就像家里存粮食防饥荒,药材也要存着防瘟疫,这才是省钱!”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朱元璋看着孙子小小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猛地一拍龙椅:“说得好!这部法典,就按皇太孙的意思编,谁再敢反对,以‘阻挠防疫’论处!”

法典编成那天,朱元璋亲自题写书名《大明防疫法典》,并让人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医院门口。朱雄英的《防疫要略》幼童篇也被纳入其中,作为“民间普及本”。

朱棣前来观礼,看着石碑上“太孙朱雄英增补”几个字,指甲又掐进了掌心。

大典结束后,朱雄英在御花园里,把自己收集的药材标本整理进一个木盒,贴上标签:“这是板蓝根,治风寒;这是青蒿,治疟疾;这是明矾,净水用……”

马皇后走过来,笑着问:“整理这些做什么?”

“孙儿想建一个‘防疫博物馆’。”朱雄英仰起脸,“把所有能防疫的东西都放进去,让百姓免费参观。再请沈先生来讲课,教大家怎么用。”

朱元璋恰好路过,闻言大笑:“好主意!朕准了!就建在惠民药局旁边,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年底,朱雄英染上了风寒,病得很重。沈然日夜诊治,朱标夫妇守在床边。朦胧中,朱雄英抓着朱标的手,喃喃道:“父皇,《防疫法典》……要让每个县都有副本……”

朱标泪如雨下:“父皇知道,父皇己经让人去刻了。”

“还有……”朱雄英喘了口气,“要教鞑靼人防疫……他们不生病,就不会来抢粮食……”

朱元璋站在门口,听着孙子的话,忽然对马皇后说:“这孩子,心里装的是天下啊。”

好在朱雄英年轻,底子扎实,不久便痊愈了。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拖着病体去“防疫博物馆”的工地查看,亲手埋下第一块奠基石。

那天,他在奠基石前立誓:“朱雄英在此立誓,此生定要让大明无疫,百姓安康。若违此誓,天地共鉴!”

朱标和沈然站在远处,看着少年挺首的脊梁,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未来。沈然轻声道:“殿下,太孙殿下己经长大了。”

朱标点头,眼中泪光闪烁:“是啊,长大了……”

《大明防疫法典》颁布的第二年,云南爆发疟疾,地方官严格按照法典行事,隔离患者、焚烧疫区、发放青蒿药材,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捷报传到南京,朱元璋拿着奏报,对百官说:“看看!这就是法典的威力!这就是标儿和雄英的功劳!”

朱雄英在博物馆里,给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解青蒿的用法。一个孩子问:“太孙殿下,将来还会有瘟疫吗?”

朱雄英想了想,认真道:“也许还会有。但只要我们记住《防疫法典》,记住怎么防疫,就不怕了。就像遇到风雨,只要有伞,就不会淋湿。”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指着墙上的《防疫要略》幼童篇:“我娘说,这上面的图画,是太孙殿下画的。”

“是我画的。”朱雄英笑了,“等你长大了,也可以画新的图画,教给更小的孩子。”

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窗棂,照在那些药材标本、防疫器械上,也照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沈然看着这一幕,忽然明白,朱雄英的誓言,并非一句空话。他要的“大明无疫”,不是靠一个人、一本书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靠每个百姓心里都种下“防疫”的种子。

而他,沈然,有幸见证了这颗种子的萌芽、生长。从朱标在栖霞寺的那句“我想护住百姓”,到朱雄英在奠基石前的誓言,这条以“防疫”为纽带的仁政之路,正在大明的土地上,越走越宽。

博物馆的角落里,放着一本最新修订的《大明防疫法典》,扉页上印着三位帝王的笔迹:朱元璋的“民为邦本”,朱标的“防疫即仁政”,朱雄英的“天下无病”。这三行字,跨越了祖孙三代,却指向同一个心愿——那便是江山永固,百姓安康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