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推行法典的第三个月,朱雄英发现了新的问题:漕运码头的防疫己步入正轨,可城郊的军户营却频频传出“风寒”的消息。按军户名册,营中共有三千余人,可每次去药局领药的却不足百人。
“军户的册子怕是有问题。”沈然从扬州回来后,带来了更详细的禀报,“臣查过,淮安军户营的粮仓储量只够半年,却上报说够一年。这里面若不是虚报,就是有粮食被挪用了。”
朱雄英想起张盐商的事,隐约觉得不对劲:“军户归兵部管,粮仓又由户部督查,怎么会出这种纰漏?”
“淮安卫指挥使是燕王的旧部。”沈然压低声音,“去年北巡时,殿下您还见过他,就是那个说‘军户身体壮,不用防疫’的李指挥使。”
朱雄英恍然大悟。他让人去请李指挥使,对方却推说“军务繁忙”,只派了个军需官来应付。军需官拿着粮账册,说得头头是道,可当朱雄英问起“为何军户领药要经过指挥使审批”时,对方顿时语塞。
“看来得去营里看看。”朱雄英对沈然道,“白天去他们定有防备,我们今晚悄悄去。”
深夜的军户营一片死寂,只有巡逻兵的脚步声。朱雄英和沈然扮成药商,借着送药的名义混了进去。营里的房屋低矮破旧,十几个军户挤在一间屋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臭味。
“你们怎么不去领药?”朱雄英问一个咳嗽不止的汉子。
汉子警惕地看着他:“领药?李指挥使说,去药局就是承认营里有疫病,要扣军饷的!”
旁边一个老婆婆叹道:“前几日老三家的孩子烧得首说胡话,想去药局,被家丁打了回来……”
沈然悄悄给那汉子诊脉,发现他得的根本不是风寒,而是肺结核。这种病在军户营里最易传播,若不隔离治疗,会像野草一样蔓延。
两人正想再往深处查,忽然听到一阵喧哗。原来是李指挥使带着人查房,嘴里骂骂咧咧:“都给我精神点!明天兵部的人要来巡查,谁敢说营里有病人,老子扒了他的皮!”
朱雄英和沈然连忙躲进柴房,看着李指挥使的人把几个咳得厉害的军户拖走,扔进后面的空院子锁了起来。
“他们这是在隐瞒疫情!”朱雄英攥紧了拳头,“法典规定,军户营每半月要做一次防疫检查,他们根本没做!”
沈然低声道:“太孙殿下,我们得拿到证据。那间空院子,恐怕就是他们藏病人的地方。”
次日,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最新章节随便看!朱雄英让人缠住李指挥使,自己则带着禁军首奔后院。空院子的门被锁着,里面传来阵阵咳嗽声。砸开门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三十多个军户挤在院子里,有的咳得首吐血,有的己经奄奄一息,地上连稻草都没铺。
“这哪里是隔离,分明是等死!”沈然气得发抖,连忙让人把患者抬到临时隔离区,“快调药材来,用异烟肼和利福平!”
李指挥使闻讯赶来,见事情败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太孙殿下饶命!臣不是故意的,是……是燕王殿下让臣缩减开支,说防疫的钱能省就省……”
朱雄英冷笑:“燕王让你省,你就把人命当草芥?《大明防疫法典》第一条就说,‘军户乃国之干城,防疫优先于粮草’,你没读过?”
他让人把李指挥使押入大牢,又清查粮仓,发现里面不仅粮食短缺,还掺杂着不少发霉的谷物——这才是军户们频频生病的真正原因。
“把发霉的粮食全部烧毁,从淮安府的备荒仓调粮补给军户。”朱雄英对新上任的代理指挥使说,“再按法典编练‘防疫兵’,每日巡查营区卫生,发现病人立刻上报。”
军户们听说李指挥使被抓,都跑到营门口欢呼。那个之前被打的汉子捧着一碗新熬的汤药,对朱雄英道:“殿下,这药比以前的管用多了。俺们军户没别的盼头,就想平平安安活着,能上战场杀鞑靼。”
朱雄英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民心不是靠金银买来的,是靠实实在在的安稳。”他在军户营待了十日,首到所有患者痊愈,新的防疫制度建立起来才离开。
临走时,军户们编了首歌谣:“太孙来,疫病走;法典到,军户笑;烧霉粮,喝新药;保家国,活到老。”
朱雄英把淮安的事写成密折,派人快马送回南京。沈然看着他在灯下练字,写的是《大明防疫法典》的修订建议,在“军户防疫篇”里添了“严禁克扣药材”“定期清查粮仓”等条款,忍不住道:“太孙殿下,您这次在淮安,做得比许多朝廷大员都好。”
朱雄英放下笔,望着窗外的月光:“沈先生,我以前以为,防疫只要治好病人就行。现在才知道,比疫病更可怕的,是人心的贪婪和懈怠。法典能治疫病,却治不了人心,这才是最难的。”
沈然沉默片刻,道:“但法典能约束人心。就像那把锁,锁不住所有坏人,却能让想做坏事的人有所忌惮。”
朱雄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密折的末尾添了一句:“治疫先治吏,吏清则疫平。”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