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岭南瘴气与苗寨防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淮安的事刚了结,云南巡抚就送来急报:澜沧江沿岸的苗寨爆发“瘴气病”,己有三个寨子全村覆灭,当地土司说是“山神发怒”,正准备献祭活人。

“瘴气病就是疟疾,去年用青蒿治好了云南的疫情,怎么会复发?”朱标看着奏报,眉头紧锁,“而且这次是在苗寨,他们不信医工,只信土司和巫师,怕是不好办。”

朱雄英立刻道:“皇爷爷,孙儿想去云南。《防疫法典》里说,‘边疆防疫,当因地制宜’,苗寨有自己的规矩,我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让他们接受的法子。”

朱元璋听说此事,特意召来熟悉苗寨风俗的老将沐英:“你带三百精兵护送雄英,记住,苗寨敬重勇士,也讲究情义,不可硬来。”

沐英躬身道:“臣遵旨。臣在云南多年,知道苗人世世代代受瘴气之苦,只要太孙殿下能治好病,他们定会信服。”

船队行至澜沧江时,正赶上雨季。江水浑浊如泥,两岸的密林里弥漫着白色的雾气,向导说那就是“瘴气”,闻多了就会生病。

“这不是瘴气,是湿热天气滋生的蚊虫。”沈然拿出随身携带的药草,“这种叫‘避蚊草’,戴在身上能防蚊虫叮咬——疟疾就是蚊虫传播的。”

朱雄英把避蚊草分给随行的士兵,又让人在船边点燃艾草,烟雾果然驱散了不少蚊虫。他看着两岸的吊脚楼,问沐英:“苗寨的人真会献祭活人吗?”

“以前会,这几年朝廷禁了,可土司暗地里还在搞。”沐英道,“他们觉得疟疾是山神惩罚,必须用活人献祭才能平息怒火。”

船队在一个苗寨靠岸,寨民们手持长矛弓箭,警惕地看着他们。土司是个满脸皱纹的老者,穿着绣着蛇纹的长袍,用生硬的汉话道:“你们是来抢我们的神药吗?”

“我们是来送药的。”朱雄英让人抬出青蒿药材,“这种草能治瘴气病,比神药管用。”

土司冷笑一声,指着寨口的祭坛:“昨天刚献祭了一个童女,今天瘴气就散了些。你们的药,有山神的旨意灵吗?”

朱雄英心里一沉,却没动怒,只道:“既然土司不信,不如我们打个赌。让你们寨里的病人,一半用你们的神药,一半用我们的青蒿。三天后看结果,如何?”

土司见他年纪小,想趁机立威,当即答应:“若是你们输了,就把带来的药材全部留下,滚出岭南!”

朱雄英选了十个重症病人,让沈然亲自诊治,每日给他们喝青蒿汤药,又教苗民们清除寨子里的积水——那里是蚊虫滋生的温床。而土司那边,依旧用跳神、喝符水的法子“治病”。

第二天,用青蒿治疗的病人己有三人退了烧,土司那边却又死了两个。寨民们开始窃窃私语,看向朱雄英的眼神也变了。

第三天清晨,土司的儿子忽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他也染上了疟疾。土司慌了神,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再也顾不上赌约,跪求朱雄英救救他儿子。

“可以救,但你要答应我两件事。”朱雄英道,“第一,拆了祭坛,再也不许献祭;第二,让所有苗寨的人都学《防疫要略》里的法子,清除积水,用艾草驱蚊。”

土司连连答应。沈然给土司的儿子喂下青蒿素,不过半日,抽搐就停了。寨民们见神药不如草药管用,纷纷围过来,想看看朱雄英带来的“法典”到底写了些什么。

朱雄英让人把《防疫要略》的图画版挂在寨子里,用苗语讲解:“瘴气不是山神发怒,是蚊子在害人。你们看,这图画着蚊子怎么叮人,怎么把小虫子放进人身体里……”

一个苗族少年指着图画问:“太孙哥哥,我们苗寨没有铁锅,怎么烧开水喝?”

朱雄英想了想,让人教苗民用竹筒煮水:“把竹筒装满水,放在火上烤,水开了就能喝。”他又让士兵帮苗寨挖排水沟,把积水引到田里灌溉,“这样既能防蚊子,又能浇庄稼,一举两得。”

在苗寨待了半月,朱雄英发现他们虽然不信医工,却对草药极有研究。一个老苗医告诉他,有一种叫“常山”的草药,也能治疟疾,只是毒性大。

“我们可以试试把常山和青蒿配着用,降低毒性。”沈然眼前一亮,“苗寨的草药知识,比我们想象的丰富,或许能补充到《防疫法典》里。”

朱雄英立刻让人记录老苗医的药方,又请他去惠民药局当顾问。老苗医起初不肯,首到看到朱雄英和士兵们一起帮苗寨修吊脚楼,才答应下来:“你们汉人里,有你这样的娃娃,是苗人的福气。”

离开苗寨时,土司带着所有寨民送行,手里捧着新采的青蒿。朱雄英接过青蒿,对他们说:“明年这个时候,我会派人来教你们种青蒿,种得多了,不仅能自己治病,还能卖给药局换粮食。”

船队顺澜沧江而下,朱雄英站在船头,看着两岸郁郁葱葱的青蒿田,忽然对沈然道:“沈先生,我以前觉得法典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才知道,好的法典,能让人活得更好。就像这青蒿,在苗寨里长了几百年,我们发现了它的用处,它就能救更多人。”

沈然点头:“太孙殿下说得是。法典不是束缚人的枷锁,是让人能更好生活的工具。就像澜沧江,有了河道才能通航,有了法典,防疫才能顺畅。”

朱雄英把岭南的见闻写成《苗寨防疫记》,里面详细记录了苗族的草药知识和防疫习俗,建议在《大明防疫法典》里增设“民族防疫篇”。朱元璋看后,在朝堂上对百官说:“雄英这孩子,己经懂得‘因俗而治’的道理了。这才是我大明的好太孙!”

此时的燕王府,朱棣看着淮安和岭南的奏报,把茶杯狠狠摔在地上。道衍和尚捡起碎片,淡淡道:“殿下,太孙的声望越来越高,我们得加快脚步了。”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不是想防疫吗?我就让他防不胜防!”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医途开局我治好了马皇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TNK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