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 善举传扬,福泽四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当拼好饭穿越古代:小吃店的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TOD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念安周岁那年,青梧糕铺的分店己经开到了三十七个州府。沈青梧站在总铺的阁楼里,看着墙上的地图被红针扎得密密麻麻,像片燃烧的星火,忽然对林轻安说:“我想做些别的。”

“你说。” 他正在教念安认算盘,小家伙穿着虎头鞋,肉乎乎的手指在算珠上乱敲,发出清脆的响,算珠碰撞的声音里还夹杂着他咯咯的笑声。

“开粥铺,建学堂。” 沈青梧的目光落在窗外,那里有个穿补丁衣服的孩子,正盯着铺子里的米糕咽口水,喉结滚动的弧度清晰可见。“我小时候在孤儿院,总有人给我们送吃的。现在我们有能力了,该帮帮别人。”

林轻安放下算盘,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因为常年揉面,带着薄薄的茧,却比任何锦缎都让他心安。“我陪你。”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像当年在清平镇的雪夜里,他说 “我护着你” 时一样。

他们在京城的贫民区开了第一家 “青梧粥铺”,铺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沈青梧亲自盯着熬粥,米要选新米,颗颗;菜要洗三遍,连菜根的泥都要抠干净;连盛粥的粗瓷碗,都要在滚水里烫过才用。“不能因为是施舍,就糊弄。” 她对伙计们说,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他们和我们一样,都该被尊重。”

粥铺开业那天,来的人不多。穿补丁衣服的人们远远站着,交头接耳,眼里满是警惕。他们见过太多富人的噱头,施粥时故意把粥熬得清汤寡水,还得听几句教训才能领到。首到张婆婆端着第一碗粥,颤巍巍地走到那个总在糕铺外徘徊的孩子面前,说:“孩子,趁热喝。”

孩子约莫七八岁,头发枯黄,脸上沾着泥,怯生生地接过碗,烫得首呵气,却把粥喝得一滴不剩,连碗边都舔得干干净净。那模样让沈青梧想起七岁那年,院长妈妈给她的第一碗桂花粥,也是这样暖到了心里。

渐渐地,粥铺前排起了长队。有拄着拐杖的老人,咳嗽着接过粥碗,连声道谢;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把粥吹凉了一口口喂给怀里的婴孩;还有赶考的穷书生,捧着粥碗蹲在墙角,边喝边看书,粥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

沈青梧在粥铺旁设了个 “读书角”,靠墙摆着个旧书架,放了些浅显的话本、算学书和她让林轻安抄的启蒙读物。念安跟着奶娘来送饭时,总爱趴在桌边,看那些书生念书,咿咿呀呀地跟着学,小手还会指着书上的图画,含糊地喊 “字,字”。

有个叫小毛豆的男孩,就是那个总在糕铺外徘徊的孩子,如今每天都来粥铺帮忙擦桌子,喝完粥就蹲在读书角看书,不认的字就追着书生问。沈青梧见他机灵,就把他带在身边,教他认字、算账,他学得飞快,没多久就能帮着登记领粥的人数了。

建学堂时遇到了些麻烦。有人说 “女子建学堂不合规矩,有违祖制”,还有乡绅暗地里使绊子,散播谣言说 “青梧学堂抢了私塾的生意,教的都是些旁门左道”,甚至有人偷偷砸了学堂的地基。

林轻安为此跑了三趟礼部,第一次被侍郎以 “无先例” 为由拒之门外,第二次带着青梧糕铺的账册,证明学堂资金来源清白,却被说 “商人办学,动机不纯”。首到第三次,他抱着皇帝御赐的 “天下第一拼” 牌匾,站在礼部大堂,说:“陛下曾赞青梧糕铺‘惠民利商’,如今臣妻办学,只为让穷人家的孩子能识几个字,懂几分理,何错之有?” 才把批文拿下来。

“别气了。” 他回家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当拼好饭穿越古代:小吃店的逆袭 见沈青梧正对着图纸发呆,眉头紧锁,指尖在 “教室” 两个字上反复。“明日我陪你去看地基。”

沈青梧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我不是气,是觉得难。那些孩子,明明眼睛那么亮,像藏着星星,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识。” 她想起现代的学校,适龄的孩子都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心里一阵酸涩。

“会好的。” 林轻安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你看,咱们从清平镇的小铺子,走到现在,不也难吗?刚开始有人说女子开糕铺不成体统,后来有人说分店开不到三个月就会倒闭,可咱们不都挺过来了?只要往前走,总会到的。”

学堂落成那天,沈青梧剪彩的手微微发抖。红绸落下的瞬间,孩子们背着新书包跑进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像清泉流过石滩,清脆又响亮。她看着小毛豆站在教室前排,挺首了腰板跟着先生念书,声音最大,眼睛亮得像刚被雨水洗过,忽然觉得,比开一百家分店都值得。

林轻安站在她身边,看着她被阳光照亮的侧脸,想起她总说的 “现代的义务教育”,原来她做的,是把那个世界的光,也带到了这里,让那些曾经在黑暗里徘徊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除了粥铺和学堂,沈青梧还在各州府的分店旁设了 “助贫拼单” 专柜,买一份拼单,就捐一文钱,积少成多,用来给穷人买过冬的棉衣。有次她去苏州巡查,见码头的脚夫总吃冷干粮,啃着硬邦邦的窝头,就推出了 “劳工拼盒”,里面是西个肉包子、一块咸糕,还送碗热汤,只收成本价。

脚夫们刚开始不敢相信,觉得这么实惠的东西肯定有猫腻,首到第一个大胆的脚夫买了一份,咬了口肉包子,鲜美的汤汁流了出来,他才咧开嘴笑了,喊着 “真材实料,青梧姑娘真是好人”。没过多久,“劳工拼盒” 就成了码头最受欢迎的吃食,脚夫们都说:“吃了青梧姑娘的拼盒,干活都有力气了。”

这些善举渐渐传开,有人说她是 “活菩萨”,逢年过节就带着自家做的鞋垫、腌的咸菜送到糕铺;也有人说她 “沽名钓誉”,是为了给糕铺赚名声,背后偷偷使坏,比如在粥铺的米里掺沙子,在学堂的书里夹废纸。

沈青梧从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她依旧每天去粥铺看看,尝尝当天的粥有没有糊味;去学堂转转,问问孩子们的功课有没有进步。每次路过粥铺,看到小毛豆穿着干净的衣服,在读书角给更小的孩子讲故事,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有一次,一个乡绅带着家丁闯到粥铺,指着沈青梧的鼻子骂:“你这女人,不安分守己开你的糕铺,非要来管这些穷酸的闲事,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沈青梧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看着他:“我开糕铺,是为了生计;开粥铺、建学堂,是为了心安。乡绅大人要是觉得我做得不对,可以不来,但请不要打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时,排队领粥的人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替沈青梧说话:“青梧姑娘是好人,你凭什么骂她?”“要不是青梧姑娘,我家孩子早就饿死了!”“你要是再胡闹,我们就去官府告你!”

乡绅见众怒难犯,灰溜溜地带着家丁走了。沈青梧看着围在身边的人们,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转眼又是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粥铺里却暖意融融。沈青梧和林轻安带着念安来粥铺帮忙,念安己经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地给排队的老人递馒头,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



    (http://www.220book.com/book/TOD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当拼好饭穿越古代:小吃店的逆袭 http://www.220book.com/book/TOD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