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安开始学说话、识字了,沈青梧和林轻安商量着,让小崽子也去青梧学堂学习去。
这天天气很冷,青梧想着还是去粥铺看看。她裹了件驼色的厚斗篷,一早就到了粥铺的灶台前,看着锅里翻滚的米粥。今年的粥和往年不同,她让阿竹从药铺买了当归、生姜和红枣,按比例掺在新米里熬,咕嘟咕嘟的气泡里浮着暗红的枣皮,药香混着米香,在蒸腾的白汽里缠成一团暖融融的气。
“青梧姐,今日的米又多放了两成。” 负责熬粥的刘婶用长柄木勺搅着锅底,勺沿刮过铁锅的声响里,她呵出的白气在鼻尖凝成了霜,“昨儿个有个老汉说,喝了咱们的粥,夜里咳嗽都轻了些。”
青梧伸手试了试粥的温度,指尖触到滚烫的粥面,立刻缩了回来,指尖却己沾了层薄薄的米浆。“再添把柴,熬到米粒开花才行。” 她转身看向门口,那里己经排了七八个人,都是些熟面孔 —— 挑着担子卖炭的张叔,在码头扛活的老王,还有总抱着个破布包的小毛豆。
小毛豆今天穿了件半旧的棉袄,是张婆婆去年给他改的,袖口磨得发亮,却洗得干干净净。他不像别人那样搓着手跺脚取暖,只是安静地站在队伍末尾,怀里的破布包抱得紧紧的,像是藏着什么宝贝。沈青梧知道,那里面是她前几日给他的几本启蒙读物,边角都被他用线仔细缝过,生怕磨坏了。
“青梧姑娘。” 排在最前面的张叔搓着冻得通红的手,露出憨厚的笑,“这天儿可真冷,亏得有你这粥铺,不然我们这些走街串巷的,怕是要冻僵在道上了。”
沈青梧笑着递过一个粗瓷碗,刘婶舀了满满一碗粥,上面还特意多放了两颗红枣。“张叔快趁热喝,暖暖身子。” 她的目光掠过张叔冻裂的手背,那里缠着圈破布条,渗着淡淡的血痕,“我让春桃备了些冻疮膏,等会儿拿给你。”
张叔接过碗的手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两下,没说话,只是低头猛喝了一大口粥,热气从他嘴角冒出来,模糊了眼角的红。
队伍渐渐长了起来,雪也下得更密了。沈青梧让伙计在门口支了个棚子,又烧了两盆炭火放在棚下,让排队的人能烤烤手。她正弯腰给炭火添柴,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争执声,抬头一看,是小毛豆和一个穿短打的汉子吵了起来。
“这书是我的!” 小毛豆把破布包死死抱在怀里,脸涨得通红,眼里却憋着泪,不肯掉下来。
那汉子啐了口唾沫,伸手就要去抢:“一个叫花子还读什么书?给我擦桌子都嫌你手笨!”
沈青梧快步走过去,把小毛豆护在身后,冷冷地看着那汉子:“他是我粥铺的帮工,这书是我给他的,你想抢?”
汉子认得沈青梧,知道她是青梧糕铺的东家,连官府都敬她三分,气焰顿时矮了半截,嘟囔着 “我就是看他不顺眼”,悻悻地走了。
沈青梧转身看向小毛豆,见他还在发抖,便拉着他进了里屋,给了他一碗热粥:“别怕,以后再有人欺负你,就跟我说。”
小毛豆捧着粥碗,眼泪终于掉了下来,砸在碗里,溅起小小的水花。“我爹娘…… 我爹娘就是因为不识字,被人骗了地契,才病死的。” 他哽咽着说,“我想读书,我想认得字,这样就不会再有人被骗了。”
沈青梧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发紧。她想起现代的学校,每个孩子都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从不用担心因为不识字而被欺负。她伸手摸了摸小毛豆的头,轻声说:“你好好读,以后我让先生教你,不仅教你认字,还教你算账、写信。”
小毛豆猛地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像雪地里骤然亮起的星:“真的吗?我也能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样,去学堂读书?”
“当然。” 沈青梧点点头,忽然有了个主意,“不止你,所有想读书的孩子,我都让他们去学堂。”
那天晚上,林轻安踏着雪回到家时,见沈青梧还在灯下写着什么,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格子,像是账本,又不像。他脱下沾雪的斗篷,凑过去一看,见最上面写着 “助学金” 三个字。
“这是?” 他拿起纸,借着烛光仔细看,见下面列着 “学费”“书本费”“笔墨费” 几项,每个项目后面都标着数字。
“我想在青梧学堂设个助学金。” 沈青梧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小毛豆的事告诉了他,“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不是不想读书,是读不起。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该帮他们一把。”
林轻安放下纸,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因为握了太久的笔,有些发凉。“我明日就去礼部问问,看看能不能让官府也出一部分钱,咱们再添一部分,这样能帮到的孩子就更多了。” 他顿了顿,忽然笑了,“说起来,今日早朝,我还跟陛下提了粥铺的事。”
沈青梧好奇地问:“你怎么说的?”
“我说臣妻开的粥铺里,有个七八岁的孩子,每天喝完粥就蹲在墙角读书,不认的字就追着赶考的书生问,那股子劲头,比京城里有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强多了。” 林轻安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她倒了杯热茶,“陛下听了,说‘民有向学之心,国之幸也’,还让我多留意这些寒门学子。”
沈青梧捧着热茶,心里暖烘烘的。茶汤里浮着几片枸杞,是林轻安特意给她加的,说她最近操劳,要补补身子。“那助学金的事,说不定陛下还能支持呢。”
“有可能。” 林轻安看着她眼里的光,忽然低头在她额上亲了一下,“不过眼下,咱们的‘大先生’该歇息了,不然明日怎么去粥铺看那些等着读书的孩子?”
沈青梧被他逗笑了,把纸收起来,跟着他进了内室。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院中的梅枝上,簌簌有声。她躺在床上,听着林轻安均匀的呼吸声,忽然觉得,这寒冬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第二天一早,沈青梧就去了青梧学堂,找到负责教学的周先生,把设立助学金的事跟他说了。周先生是个老秀才,一辈子教书育人,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胡子都抖了起来:“青梧姑娘,你这是积大德啊!多少孩子就等着这个机会呢!”
两人正说着,忽然看见小毛豆带着几个孩子站在门口,一个个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手里却都捧着捡来的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字。见沈青梧看过来,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毛豆却鼓起勇气说:“青梧姑娘,我们…… 我们也想读书。”
沈青梧走过去,看着地上的字,有 “人”“口”“手”,还有歪歪扭扭的 “谢” 字。她蹲下身,笑着说:“从今日起,你们都来学堂读书,学费、书本费都不用你们出,还管饭。”
孩子们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才怯生生地问:“真的吗?我们也能坐在学堂里,用真正的毛笔写字?”
“真的。” 沈青梧点点头,指着学堂的门,“进去吧,周先生会教你们的。”
孩子们欢呼着冲进学堂,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小毛豆跑在最后,临进门时,忽然转过身,对着沈青梧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才快步跑了进去。
沈青梧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围着周先生,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落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也照亮了学堂里孩子们的笑脸,像一朵朵迎着风雪绽放的花。
这时,她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低头一看,是那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片烤干的梅花,递到她面前:“姐姐,这个给你,香香的。”
沈青梧接过梅花,放在鼻尖闻了闻,淡淡的清香混着雪的寒气,格外好闻。她忽然想起林轻安昨晚说的话,民有向学之心,国之幸也。或许她做的这些事,微不足道,但只要能让这些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能让他们有机会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就足够了。
粥铺的伙计来叫她回去吃饭时,沈青梧还站在学堂门口,看着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像清泉流过石滩,清脆又响亮。
泡泡吃芒果过敏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TOD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