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太阳依旧毒辣,晒得水渠工地的黄土冒烟。沈青梧刚巡查到南段渠沟,就听见一阵喧哗 —— 三个汉子正叉着腰站在阴凉处,手里的锄头扔在一边,对着监工的伙计嚷嚷:“凭什么他挖一尺算一尺,我挖一尺就少给半碗粥?你们就是看人下菜碟!”
伙计急得脸通红:“张大哥,不是这么说的!你们刚才挖的土没夯实,匠人说不合格,得返工……”
“返工?我看你是故意找茬!” 领头的汉子啐了口唾沫,抬脚就把旁边的水桶踢翻了,清水在黄土地上洇出个圈,很快就没了踪影。周围干活的灾民都停了手,围过来看热闹,有人眼神里带着幸灾乐祸,有人则皱起了眉。
沈青梧拨开人群走进去,鞋底踩在发烫的土上,传来阵阵灼意。她没看那三个闹事的汉子,先弯腰捡起被踢翻的水桶,对伙计说:“再打桶水来,别渴着大家。” 然后才转向那三人,声音平静却带着分量:“谁先说的挖一尺少给粥?站出来,咱们去量量你挖的渠。”
领头的汉子梗着脖子:“量就量!我还怕你不成?”
沈青梧让人拿来丈杆,亲自跳进齐腰深的渠沟。正午的日头晒得渠壁发烫,她却毫不在意,顺着渠底一步步丈量,每量一尺就用石灰划个记号。“从这里到这里,共八尺。” 她指着记号对众人说,“但你们看,这三尺的土是虚的,一踩就塌,匠人说这样的渠壁存不住水,必须夯实。若是按‘合格尺数’算,你们实际合格的只有五尺,该得五碗粥 —— 监工没说错。”
周围的灾民都凑过来看,果然见有段渠壁的土松松散散,用手一碰就往下掉。有人忍不住说:“老张,你们也太糊弄了,这要是将来漏水,咱们不白干了?”
那汉子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却还嘴硬:“我们…… 我们就是累了,歇会儿怎么了?”
“累了可以歇,没人逼着你们连轴转。” 沈青梧从渠沟里爬上来,裤脚沾满了黄土,“但干活就得有干活的规矩 —— 合格一尺算一尺,不合格就得返工,粥和米糕只给实在干活的人。你们要是不想干,现在就可以走,粮仓的粥还管着,但想靠偷懒多拿粮食,不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围观的灾民:“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背井离乡来修渠,图的就是一口饱饭、一份体面。我沈青梧在这里保证,只要是实打实的力气,一分都不会少给;但想混水摸鱼占便宜的,也绝不会纵容。”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响起了附和声:“青梧姑娘说得对!就得这样才公平!”“我们凭力气吃饭,不丢人!” 那三个汉子在众人的目光下,头垂得越来越低,最后领头的瓮声瓮气地说:“我们…… 我们返工就是了。”
沈青梧点点头,让人给他们重新发了工具。等她处理完这事,泡泡吃芒果过敏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额头上的汗己经流进了眼睛,涩得发疼。林轻安不知何时站在了渠边,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帕子,递过来时眼里满是心疼:“怎么亲自下去了?让匠人量就是。”
“我不亲自去,他们不服气。” 沈青梧接过帕子擦了擦脸,“这些灾民心里本就憋着气,若是觉得受了委屈,很容易抱团闹事。我得让他们知道,这里是讲规矩的,规矩对谁都一样。”
解决了偷懒闹事的问题,工地上的风气为之一变。灾民们干活更卖力了,连歇脚时都在互相比较谁挖的渠更首、谁搬的石头更规整。沈青梧看在眼里,心里踏实了不少,又琢磨起另一件事 —— 工地上的孩子越来越多,大人们干活时,孩子们就围着工地乱跑,既不安全,也耽误了学业。
她跟林轻安商量:“能不能在工地旁搭个棚子,开个临时学堂?让周先生带着几个识字的灾民轮流教课,孩子们既能学点东西,也有人照看。”
林轻安立刻让人去办。不出两日,工地东侧就搭起了个宽敞的草棚,里面摆着用土坯垒的桌椅,墙上贴着周先生写的 “人”“水”“田” 等字。沈青梧还让人从京城的学堂搬来些旧课本和笔墨,供孩子们使用。
开学那天,草棚里挤得满满当当。小毛豆带着几个清平镇来的孩子,主动帮着周先生分发课本;那个抱孩子的妇人把娃送进学堂,抹着眼泪说:“我家娃这辈子还没进过学堂呢,青梧姑娘,你真是积了大德了!”
念安也跟着来帮忙,他把自己的小木珠算盘带来,教弟弟妹妹们数数:“这是红珠,代表五;这是黑珠,代表一……” 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连平时最调皮的娃都坐得笔首。
沈青梧站在棚外,听着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混着远处渠沟里的号子声,像一首奇异的合奏,既质朴又充满力量。有个正在夯实渠壁的老汉,听见自己孙子跟着念书,咧开嘴笑了,手里的夯锤挥得更带劲了。
傍晚收工时,灾民们排着队领粥和工钱,脸上都带着笑。那个曾闹事的张大哥,领了粥后特意走到沈青梧面前,挠着头说:“青梧姑娘,白天是我不对,你别往心里去。我家娃在学堂里认了三个字,回来跟我显摆了半天,说将来要考功名呢!”
沈青梧笑着递给他块米糕:“好好干活,让娃好好念书,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夕阳把水渠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金色的带子。沈青梧望着初具规模的渠沟,又看了看草棚里还在练字的孩子们,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她知道,修渠不仅是修一条引水的通道,更是在修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 对灾民来说,是靠力气吃饭的体面;对孩子来说,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可能。
林轻安走过来,递给她一盏灯笼:“天凉了,回去吧。今天匠人说,再有半个月,水渠就能通到永定河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OD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