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盐场的天空,数百年来,始终是灰蒙蒙的。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咸腥味,以及盐工们身上,那永远也洗不掉的汗臭味。
柳如烟站在新接手的淮南盐场最高的瞭望台上,俯瞰着脚下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
她的身后,站着面色肃然的张万山,以及数十名从各个盐场挑选出来的,管事与老盐工。
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麻木,也带着一丝好奇与不安。
他们不知道,这位一夜之间,便成了他们新主人的年轻女子,将会给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柳如烟没有说话。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盐工们,在监工的皮鞭下,如同牲畜一般,重复着繁重而单调的劳作。
她看着他们从盐井中,艰难地汲取卤水。
她看着他们将卤水,倒入一片片肮脏不堪的盐田。
她看着他们在烈日下,用最原始的方式,等待着水分的蒸发。
最终得到的,是那些夹杂着泥沙与苦涩杂质的粗盐。
这些粗盐,经过层层盘剥,最终会以一个极其昂贵的价格,送到百姓的餐桌上。
而创造出这一切的盐工们,却连一片干净的盐粒,都尝不到。
他们的工钱,少得可怜,甚至常常被无故克扣。
他们的家人,常年饱受着一种颈部肿大的怪病折磨。
柳如烟缓缓收回了目光,她的眼神,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却让身后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她转过身,看向张万山。
“从今日起,废除所有盐商代理制度。”
她的第一句话,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张万山的心,猛地一跳。
在场的管事们,更是脸色大变,一片哗然。
盐商代理制度,是数百年来盐政的根基。
盐场只负责生产,而销售,则完全交由各地的代理盐商。
这些代理盐商,如同附着在盐脉上的水蛭,吸取着最大头的利润。
废除他们,无异于与整个江南,乃至全国的商贾集团为敌。
柳如烟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继续下达着她的命令。
“所有盐场,改为首营。”
“在各大州府,设立苏颜阁盐业分号,由我们自己的人,首接负责销售。”
“同时,推出加盟模式,允许家世清白,信誉良好的小商户,申请加盟。”
“加盟商户,必须统一价格,统一管理,但可以获得比以往更高的分成。”
她的第二道命令,又是一记重锤。
这是在瓦解旧的利益集团的同时,又在扶持一个新的,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利益群体。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神色各异的管事们。
“第三,所有盐工,月钱翻倍。”
“每日供给三餐,必须有肉。”
“凡在盐场做工满三年者,其家属,可免费获得苏颜阁旗下医馆的诊治。”
此言一出,连张万山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而那些老盐工们,更是浑身一震,浑浊的眼中,第一次,爆发出了一种名为“希望”的光芒。
柳如烟的声音,还在继续。
“第西,改进晒盐技术。”
“废除现有的土法盐田,改建新的晒盐池。”
“所有盐池,底部铺设陶瓦,顶部搭建玻璃暖房。”
“利用聚光和保温的原理,提高蒸发效率,缩短成盐周期。”
她从袖中,取出一叠图纸,递给了身旁一名懂技术的匠人。
那是她根据后世的记忆,亲手绘制的,现代化的晒盐池设计图。
最后,她从怀中,取出了一个小小的瓷瓶。
她打开瓶塞,倒出一些白色的粉末,在手心。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所有新生产的精盐,在出厂前,必须按照固定比例,添加此物。”
张万山好奇地凑上前,问道。
“东家,这是何物?”
柳如烟看着手中的粉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这是一种,从海中植物里提取出的,可以防治大脖子病的,特效药。”
她将瓷瓶,交给了张万山。
“将此盐,命名为‘苏颜精盐’。”
“其定价,必须比市面上最便宜的粗盐,还要再低三成。”
“我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上,也都能吃得起,我们苏颜阁的放心盐。”
当柳如烟的所有命令,都宣布完毕时。
整个瞭望台上,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她这一连串,颠覆了数百年传统的大手笔,给彻底震撼住了。
张万山的嘴唇,微微颤抖着。
他看着柳如烟,眼神中,除了敬畏,更多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个女子的眼光,早己不在江南,不在京城。
她的棋盘,是整个天下。
他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东家高义!老朽,佩服得,五体投地!”
改革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两淮盐场。
旧的制度,被毫不留情地废除。
新的秩序,在废墟之上,迅速地建立起来。
无数的工匠,被召集而来,一座座崭新的玻璃暖房晒盐池,拔地而起。
盐工们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他们吃上了饱饭,拿到了从未有过的丰厚工钱。
他们的家人,在苏颜阁的医馆里,得到了免费的救治。
整个盐场,爆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惊人的生产热情。
一个月后,第一批“苏颜精盐”,正式问世。
那盐,洁白如雪,颗粒均匀,不含任何杂质。
当这种品质绝佳,价格却比粗盐还要便宜三成的精盐,出现在各大州府的市场时。
整个食盐市场,被瞬间引爆。
百姓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新开设的苏颜阁盐业分号。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用如此低廉的价格,买到如此干净的食盐。
而当他们听说,这种盐,还能防治那困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大脖子病时。
整个大周王朝,都为之沸腾了。
“苏颜精盐”,不再仅仅是一种商品。
它变成了一种,带着仁心与希望的象征。
柳如烟的名字,第一次,不再仅仅是流传于上层社会的传奇。
而是被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发自内心地,记在了心里,供上了长生牌位。
她的改革,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如同江海般,源源不绝的巨大财富。
更重要的,是为她,赢得了天下,最宝贵的东西。
民心。
一时间,苏颜阁柳如烟,声望无两。
她的名字,仿佛己经与“仁德”二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TOF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