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档案袋里的剪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奶瓶里的万贯家财 http://www.220book.com/book/TOWY/ 章节无错乱精修!
 

“沈家?”阿蔡的小眼睛像被风吹动的烛火,飞快地闪烁了一下。方才还堆在脸上的笑纹有瞬间的凝固,嘴角扬起的弧度僵在半空,连带着搓动的手指都顿了半秒——那神情,像是摸到了滚烫的铜钱,想攥紧又怕烫得慌。但这凝滞快得像错觉,不过眨眼的功夫,他又恢复了那副热络模样,只是眼角的余光总像黏在小满脸上,带着股掂量的意味。

“哎哟,陈小姐是做学问的人,眼光就是毒!”他往椅背上靠了靠,皮夹克蹭过木椅发出“吱呀”声,“老上海的大户人家,姓沈的确实风光过。就说那做绸缎生意的沈万顺,霞飞路上三开间的铺子,旗袍料子连宋美龄都派人来订;还有开银行的沈啸安,洋行里的大班见了都要客客气气。不过嘛……”他拖长了调子,指尖在膝盖上敲出细碎的节奏,“解放后这几十年,树倒猢狲散的多了去。有的举家去了香港,有的改了姓埋名隐姓,老宅子更是十有八九没了影——去年我带个老外去看静安寺附近的老洋房,当年沈啸安的公馆,现在改成幼儿园了,滑梯就架在原来的舞厅地板上。”

小满握着笔记本的手指紧了紧,笔尖在纸页上留下浅浅的压痕。她知道阿蔡在绕圈子,故意说些无关痛痒的沈家来试探。“我想找的那家,可能……更偏重于实业?”她斟酌着开口,目光落在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上,“好像家里的宅子有西洋喷泉,还种了不少法国梧桐。”这是她从父亲给的旧照片里偷偷记下的细节。

阿蔡“哦”了一声,小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又被笑容掩盖:“带喷泉的宅子?那可是真大户了。这样的沈家……我得好好想想。”他摸了摸下巴上冒出的胡茬,像是在努力回忆,“行吧,既然陈小姐有方向,那阿拉就试试。不过丑话说前头,这事儿跟在沙子里淘金差不多,耗时间,也耗精力。”

小满从钱包里又抽出几张纸币,轻轻放在桌上:“辛苦阿蔡师傅了。”

第二天一早,雨总算停了。上海图书馆的米黄色大楼在初冬的阳光下泛着冷光,台阶上还留着未干的水迹。近代文献阅览室在三楼,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旧纸张霉味、樟脑丸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小满忍不住轻咳了两声。

阅览室宽敞得有些空旷,高窗上糊着毛玻璃,光线透过玻璃变得柔和,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排排深棕色的书架顶天立地,上面整齐码着线装书和牛皮纸档案袋,书脊上的字迹大多己经褪色。几个读者散坐在长桌旁,翻书的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时光。

管理员老先生坐在入口处的木桌后,鼻梁上架着副厚厚的老花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系着风纪扣,正用放大镜逐行看着一本泛黄的账本,笔尖在旁边的纸上偶尔记个数字,发出“沙沙”的轻响。

“同志,请问要查什么?”老先生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目光落在小满和阿蔡身上,带着种审视的淡漠,像是在打量两件闯入古董店的现代物件。

阿蔡赶紧上前,脸上堆起讨好的笑:“老先生,我们想查查民国时期上海的沈姓家族,特别是做实业的,有自己的宅邸,可能……还有花园喷泉之类的。”他刻意把“喷泉”两个字说得很轻,像是怕触碰到什么禁忌。

老先生放下放大镜,从抽屉里抽出一本厚厚的索引簿,封面上写着“上海近代工商家族名录”,纸页边缘己经卷了毛边。“姓沈的实业家?”他用带着浓重沪语口音的普通话问道,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滑动,“从1912年到1949年,登记在案的有76家。做纺织的23家,开机器厂的18家,搞航运的9家……你说的‘有喷泉的宅邸’,太笼统了。”

他顿了顿,抬起头透过镜片打量小满,目光在她身上那件米白色羽绒服和手里的《中国建筑史》上转了一圈:“小姑娘是学建筑的?”

“嗯,历史系的,研究老建筑与家族变迁。”小满赶紧接话,把早就编好的说辞搬出来,“看到资料里提过有沈家宅邸融合了中西风格,想找些具体案例。”

老先生的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像是在笑,又像是不屑。“中西风格?民国的暴发户都爱搞这套,在中式庭院里塞个罗马柱,觉得时髦。”他从索引簿里抽出一张泛黄的卡片,推到他们面前,“这是1937年《申报》上登过的沈氏家族名录,你自己看吧。能在上面留名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地址后面标了‘花园’的,可能符合你的要求。”

卡片上的字迹是用钢笔写的,墨色己经发灰,密密麻麻列着二十多个名字。小满的心脏“咚咚”跳着,指尖抚过那些名字,沈静秋、沈啸安、沈万顺……突然,她的目光停在一个名字上——沈敬棠,后面标注着“霞飞路178号,有喷泉花园,主营纺织与航运”。

霞飞路178号。父亲给的旧照片里,沈家花园的喷泉边就刻着“敬棠题”三个字。

“请问……有这位沈敬棠的详细资料吗?”小满的声音有些发颤,努力克制着才没让激动显露出来。

老先生拿起卡片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沈敬棠?”他沉吟片刻,转身从身后的档案柜里抽出一个标着“1948-1950”的牛皮纸袋,“这人倒是有点印象。1949年前后突然失踪了,家产被政府接收,后来改成了纺织厂。资料不多,就这几页旧报纸。”

纸袋里装着几张泛黄的《申报》剪报,边缘己经脆得一碰就掉渣。小满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1948年11月的报道,标题是《沈敬棠斥资扩建纱厂,引进德国设备》,配着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站在工厂门口,身后隐约能看到一栋西式洋楼的尖顶。

“他的家人呢?”小满追问,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比如……女儿或者其他亲属?”

老先生摇了摇头,把档案袋收了回去:“不清楚。那个年代,家族成员的记载很少,尤其是女眷。而且沈敬棠失踪得蹊跷,厂里的老工人说他是连夜带着金条跑了,也有人说……是被绑匪撕了票。”他把索引簿合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要查具体的,去档案馆找‘敌产接收档案’吧,那边可能有更详细的记录。不过提醒你们,那类档案查起来手续多,还得有单位介绍信。”

阿蔡赶紧打圆场:“谢谢老先生!我们先记下这个名字,回头再去档案馆问问。”他拉了拉小满的胳膊,示意她该走了。

走出阅览室时,小满感觉手心全是汗。沈敬棠,霞飞路178号,喷泉花园,1948年失踪……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在她脑海里慢慢聚拢,离那个叫“沈静秋”的女人,离自己右耳后的那道疤,似乎又近了一步。

阿蔡在走廊里停下脚步,看着她手里紧紧攥着的那张记着“沈敬棠”名字的纸条,小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陈小姐,这沈敬棠……好像有点来头。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霞飞路那片的沈家,当年倒台的时候动静很大,半夜里还有枪响呢。”

雨又开始下了,敲在图书馆的玻璃窗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像在为这段被尘封的往事伴奏。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OW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奶瓶里的万贯家财 http://www.220book.com/book/TOW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