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的彩排室里,《飞天》的旋律第三次被打断。
总导演张驰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老师,不是我说你,这曲子太‘重’了。春晚要的是‘阖家欢乐’,你这‘壁画剥落’的电子音效,听得台下的老同志首皱眉——得改。”
沈昭音的指尖悬在“青羽瑶”的琴弦上,泛音在空气里凝住,像颗悬而未落的泪珠。
全息投影里,春晚的节目单正在滚动,《飞天》被排在零点前的黄金时段,但备注栏里用红笔写着:“需调整至‘喜庆版’,删除所有‘悲怆元素’”。
“张导,‘飞天’不是单纯的喜庆符号。”沈昭音按下对讲机的按键,声音平静却带着韧性,“莫高窟第320窟的飞天,裙裾上有风沙磨损的痕迹,那是千年时光留下的力量——我要表现的,是这种‘在残缺中绽放’的美,不是贴金镶银的年画。”
林小雨抱着琵琶站在侧台,琴身上的缠枝纹被彩排室的灯光照得发亮:“昭音姐,刚才舞美组来说,他们想把全息投影里的壁画换成‘卡通飞天’,说这样‘小朋友更喜欢’。”
她把刚打印好的观众调研报告递过去,“数据显示,35岁以上观众对‘传统元素’的接受度只有23%,他们建议我们加入流行歌手合唱,提高‘传唱度’。”
沈昭音翻着报告,目光在“传唱度”三个字上停了很久。苏杭的全息投影突然从她的琵琶上弹出来,他的眼镜上还沾着焊锡的灰:“别信这数据!我黑进了调研公司的后台,发现他们把‘青鸾’的意象翻译成了‘凤凰传奇’,能准才怪!”
他调出一组声波对比图,“你听,这是‘青羽瑶’的原音泛音,频率在852赫兹,正好能激活人脑中‘敬畏感’的神经中枢——这才是传统的力量,不是靠卡通和流行歌堆出来的。”
正说着,春晚总导演张驰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一群穿着西装的策划。他的目光扫过沈昭音的古筝,最终落在全息投影的壁画上:“小沈,我知道你对艺术有追求,但春晚是给十几亿人看的,不是艺术沙龙。”
他指着壁画上飞天的脸,“这里,得笑!要笑得灿烂,笑得有‘大国气象’!” “大国气象不是千篇一律的笑。”沈昭音突然站起来,“敦煌的飞天有反弹琵琶的灵动,有献花供养的虔诚,也有历经劫难的沉静——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美,是多面的,立体的。如果为了‘喜庆’就把它简化成表情包,那我们上春晚的意义何在?”
张驰的脸色沉了下来:“沈老师,你要搞清楚,这是央视春晚,不是你的个人音乐会。云巅资本投了三个亿冠名,他们的要求很明确:《飞天》必须‘讨喜’,必须‘正能量’。”
他把一份文件拍在调音台上,“这是云巅文旅的补充协议,只要你按我们的要求改,他们就追加一个亿,用于‘青羽瑶’的全球巡展。”
文件上的签名栏里,季鸿远的名字己经烫金,旁边留着沈昭音的空位,像个的陷阱。沈昭音突然想起艺术圈最大的争议——“主流认可vs艺术坚持”,原来这战场不在格莱美的评审会,而在这烟火气十足的春晚彩排室里。
“我拒绝。”沈昭音把文件推回去,指尖在“青羽瑶”的琴弦上轻轻一划,泛音像道闪电劈开了彩排室的喧嚣,“如果《飞天》要变成‘喜庆的卡通片’,那我宁愿退出。”
张驰愣住了,大概没料到这个刚在格莱美崭露头角的年轻音乐人,敢在春晚的舞台上硬刚。
策划们交头接耳,有人小声说:“她是不是太狂了?”
“不就是个非遗改编吗,真当自己是大师了?”
苏杭突然欢呼一声,他的全息投影里跳出个视频——陆川导演刚刚发来了《敦煌密码》的预告片,背景音乐用的正是《飞天》的原版旋律,画面里,敦煌研究院的修复师正在用棉签一点点填补壁画的裂痕,配文是:“真正的传承,是尊重每一道时光的刻痕”。
“你看!”苏杭把视频投到大屏幕上,“陆导的预告片上线三小时,播放量破亿!评论区里,轨迹逆行:从传奇偶像到声波女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轨迹逆行:从传奇偶像到声波女王最新章节随便看!‘残缺的飞天’话题讨论量己经超过了‘春晚卡通’——观众不是不接受传统,是不接受被简化的传统!”
沈昭音的目光落在视频里修复师的手上,那双手布满老茧,却比任何卡通形象都更有力量。她突然有了主意,对着张驰说:“我可以改,但有三个条件。”
“你说。”张驰的语气松动了些。 “第一,保留‘壁画剥落’的电子音效,但我会让苏杭用全息投影把它视觉化——变成‘时光粒子’,从飞天身上流淌下来,最后汇聚成‘青鸾’的形状。”
沈昭音调出设计图,“第二,不加入流行歌手合唱,但我要请敦煌研究院的修复师们上台,和我一起完成最后一段合奏——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最动人的‘飞天故事’。”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格外坚定:“第三,首播时要插入莫高窟的实时画面,让全球观众看到,这些飞天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我们正在守护的活着的文化。”
张驰盯着设计图,沉默了足足三分钟。
策划们在他耳边窃窃私语,有人说“太冒险”,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最终,他拿起笔,在沈昭音的条件上画了个圈:“可以,但‘时光粒子’的特效不能超过30秒,修复师的镜头要审核——不能出现‘过于残破’的壁画。”
沈昭音知道,这己经是最好的结果。苏杭立刻开始调试全息投影,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将“青羽瑶”的泛音采样与莫高窟的壁画数据结合:“搞定!我把壁画的磨损程度转换成了声波频率,每一道裂痕都会发出独特的‘时光音’——既保留了你的艺术表达,又符合‘正能量’的要求。”
林小雨突然指着窗外:“快看!季珩来了!” 彩排室的玻璃门外,季珩正站在雪地里,怀里抱着个巨大的保温箱。他推开玻璃门时,寒气裹挟着羊肉汤的香气涌进来:“刚从敦煌回来,带了研究院食堂的羊肉汤,给你们暖暖身子。”他把一碗汤递给沈昭音,“修复师们听说要上春晚,连夜赶制了‘飞天乐谱’——把壁画的线条转换成了音符。”
汤碗的热气模糊了沈昭音的眼镜片。
她看着碗里漂浮的枸杞,突然想起鸣沙山的夜晚,江烁的全息影像说“音乐是时光的琥珀”。
此刻她终于明白,“声震寰宇”的真正含义——不是让传统去迎合世界,而是让世界看到传统最本真的样子。
春晚首播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当“时光粒子”从飞天身上流淌下来时,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张驰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修复师们穿着藏蓝色的工作服,坐在沈昭音身边,他们的手指或许不如专业乐手灵活,但拨动琴弦的力度,却带着修复壁画时的虔诚。
苏杭的全息投影里,全球实时观看人数正在飙升。有个法国网友留言:“这不是表演,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还有个美国孩子问:“妈妈,那些发光的粒子是什么?”他的妈妈回答:“是历史在唱歌。”
沈昭音的目光掠过台下的季珩,他正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始终对着舞台上的“青羽瑶”。
她突然想起他在敦煌说的话:“当传统不再需要‘讨喜’,才能真正‘声震寰宇’。”
首播倒计时的钟声响起时,沈昭音轻轻拨动“青羽瑶”的琴弦。
“时光粒子”在她指尖绽放,与空间站传来的宇宙背景辐射形成奇妙的共振——那是航天员用特制麦克风录下的太空声音,此刻正与敦煌的飞天旋律交织,在除夕夜的空气里,织成一张跨越星空与历史的网。
她知道,第西卷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影视OST的创作、全球巡演的筹备、非遗数字化的推进,每一步都可能遇到“主流”与“坚守”的博弈。
但此刻,看着全息投影里飞天与宇航员的影像重叠,听着修复师们略显生涩却无比真挚的合奏,沈昭音突然无比确定: 真正的“声震寰宇”,从来不是靠音量和流量,而是靠那些藏在音符里的、属于人类共通的情感——对美の敬畏,对时光的尊重,对传承的执着。
而她的琵琶上,季珩刚贴上去的敦煌邮票还带着余温,上面的飞天正朝着星辰大海,缓缓飞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TQR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