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乐总监办公室里,《文明的对话》总谱被摊开在巨大的全息桌面上。
沈昭音的指尖划过“青羽瑶”古筝的声部,那里用红色标记着一段长达45秒的泛音——这是她为奥运主题曲设计的“灵魂段落”,灵感源自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经变乐舞。
“沈老师,不是我泼冷水。”音乐总监马克的钢笔在泛音段落上画了个圈,笔尖的全息投影弹出一组数据,“鸟巢体育场的混响时间是2.8秒,你这45秒的泛音会变成一团模糊的噪音——观众听到的不是‘文明对话’,是‘声波堵车’。”
他调出往届奥运主题曲的波形图,“你看《我和你》,多简洁,多‘友好’,这才是奥运会需要的。”
沈昭音的目光落在马克手机屏保上的照片——他和陈风在格莱美晚宴上碰杯,背景里的香槟塔晃得人眼晕。
“友好不代表浅薄。”她按下全息键盘,调出“青羽瑶”的声波模型,“苏杭开发的‘声场适配算法’能解决混响问题,它会根据体育场的声学特性,实时调整泛音的衰减速度——就像给古筝装了‘智能消音器’。”
林小雨抱着刚从故宫借来的“唐五弦琵琶”走进来,琴轸上的螺钿在阳光下闪着虹光:“昭音姐,奥组委的文化顾问刚才说,‘要突出国际化,少点民族符号’。
他们建议把‘青羽瑶’换成钢琴,说‘古筝太小众,外国人看不懂’。”她把顾问的邮件转发过来,末尾附着句:“别搞得像非遗展演,奥运会要的是‘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不是削平棱角。”沈昭音接过琵琶,指尖在弦上轻轻一挑,清越的音波在办公室里荡开,“敦煌藏经洞里的琵琶,本来就是从波斯传来的;莫高窟的飞天,衣袂里藏着希腊雕塑的影子——真正的大同,是让每种文明都亮出自己的特色,像彩虹的七色光,缺一不可。”
苏杭的全息投影突然从琵琶的螺钿上弹出来,他的头发比上次更乱,像被静电打过:“说得对!我刚用‘鸾鸣AI’分析了历届奥运主题曲,发现最受欢迎的《手拉手》,前奏用了非洲鼓的节奏型!”
他调出一组热力图,“你看,全球观众对‘陌生文化元素’的关注度,比‘熟悉旋律’高37%——他们怕的不是‘小众’,是没灵魂的‘堆砌’。”
正说着,奥组委主席巴赫的视频连线突然切入。老人的声音透过全息设备传来,带着德语特有的严谨:“沈女士,你的《文明的对话》很有野心,但奥运会需要‘能让10亿人同时合唱’的旋律。”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各国运动员训练的画面,“简单,有力,像心跳——这才是奥运的声音。”
沈昭音的指尖在“青羽瑶”的模型上轻轻一点,全息投影里立刻出现鸟巢体育场的3D模拟:“巴赫主席,您看。”
她弹奏起那段备受争议的泛音,随着音符流淌,体育场的虚拟观众席上,浮现出无数个小小的全息人影——中国的皮影戏、埃及的纸莎草画、玛雅的石刻、印度的拉格乐舞,在泛音的声波中渐渐融合成一个旋转的五环。
“这不是‘小众’,是‘共鸣’。”沈昭音的声音透过全息设备,清晰地传到瑞士洛桑的奥组委总部,“45秒的泛音,是给每种文明留出的‘呼吸时间’——就像奥运会,不是比谁更强大,是看谁能在差异中找到和谐。”
巴赫的目光在旋转的五环上停留了很久,突然笑了:“我想起年轻时在敦煌看到的飞天,她们的飘带缠绕在一起,却各自保持着优美的姿态。”
他对着助手说,“通知音乐委员会,《文明的对话》保留泛音段落,但需要增加一个‘全球合唱’的声部——让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能用母语唱一句‘你好’。”
视频连线结束后,马克的脸色难看了一瞬,但还是拿起总谱:“合唱声部可以加,但必须用C大调,方便大众跟唱。”
他突然话锋一转,“对了,奥组委的赞助商希望在主题曲里加入‘云巅文旅’的品牌旋律——就几个小节,不影响整体,还能拿到额外的非遗保护资金。”
沈昭音的指尖猛地按住琴弦,泛音戛然而止:“马克总监,你和陈风在格莱美晚宴上,也是这么谈合作的吗?”
她调出一段录音,是刚才连线时,马克不小心按到的对讲机——他对陈风说:“放心,我会让沈昭音把品牌旋律加进去,就说是‘文化融合’。”
马克的脸瞬间涨红。
季珩的声音突然从办公室门口传来,他手里拿着份文件:“奥组委的赞助协议里写得很清楚,‘禁止任何品牌元素植入主题曲’。马克总监,你手里的这份‘补充协议’,是陈风伪造的吧?”
文件上的奥组委公章边缘模糊,显然是PS的产物。马克的钢笔“啪”地掉在桌上,泛音的余震还在空气中晃,像他此刻慌乱的心跳。 沈昭音没有再看他,只是对林小雨说:“把‘全球合唱’的歌词发下去吧。记得用区块链存证每个国家的母语发音——我们要确保,这句‘你好’足够真诚,没有被资本污染。”
接下来的三个月,《文明的对话》的创作变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协作。
沈昭音的团队每天和全球205个国家的奥委会沟通,记录不同语言的“你好”发音,再由苏杭将这些声音采样,编成“人声和弦”。
林小雨则带着“青羽瑶”辗转于各大非遗工坊,将苗族银饰的撞击声、侗族大歌的蝉鸣技巧、蒙古族马头琴的泛音,都揉进了主题曲的织体里。
奥运会开幕式前一周,鸟巢体育场的彩排现场,《文明的对话》第一次完整演奏。当“青羽瑶”的45秒泛音响起时,全息投影里的各国运动员影像突然同时转身,用母语说出“你好”——汉语的平仄、法语的圆润、斯瓦希里语的顿挫,在泛音的包裹下,像颗被无数声音包裹的珍珠。
站在指挥台旁的巴赫突然站起来,对着沈昭音鼓掌:“这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是让所有人说同一种语言,是让每种语言都能被听见。”
沈昭音的目光掠过体育场的跑道,那里的灯光在地面上画出巨大的五环。
季珩站在观众席的第一排,手里举着个小小的录音设备——他正在记录“青羽瑶”的泛音,说要“留给未来的声纹博物馆”。
演出结束后,苏杭的全息投影突然炸出一串数据:“昭音姐,《文明的对话》的预播片段在油管火了!播放量破亿,评论区里,埃及网友说‘听到了金字塔的回声’,巴西网友说‘这旋律里有亚马逊的雨’——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化里,找到了共鸣!”
沈昭音摸了摸“青羽瑶”的琴弦,那里还残留着45秒泛音的温度。她突然想起第西卷“声震寰宇”的大纲——原来“声震”的不是音量,是穿透力;“寰宇”的不是地域,是人心。 开幕式当天,当最后一个泛音消散在夜空中时,鸟巢的烟花突然绽放出“青鸾”的形状。沈昭音站在舞台中央,看着看台上此起彼伏的“你好”,突然明白:所谓“声震寰宇”,不过是让每种文明的声音,都能在人类共同的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频率。
季珩走到她身边,递上一杯温水:“陈风因为伪造文件,被国际奥委会终身禁赛了。马克辞职了,他的职位由陆川接任——那个拍《敦煌密码》的导演,说要把你的创作过程拍成纪录片。”
沈昭音接过水杯,指尖碰到他的手,像触到了某个共振频率。
远处的大屏幕上,《文明的对话》的全球播放量还在上涨,有个匿名评论用中文写着:“江烁说得对,最好的音乐,是能让每个听的人,都想起自己的根。”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声震寰宇”的征途才刚刚展开——接下来的全球巡演,非遗数字化项目的推广,还有那个始终悬而未决的问题:江烁在南美洲的雨林里,到底在寻找什么?
但此刻,站在烟花下的沈昭音,突然无比平静。“青羽瑶”的泛音还在空气中荡,像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正一圈圈扩散,越过鸟巢,越过国界,越过语言的壁垒,去往更远的地方。
苏杭的全息投影突然跳出来,兴奋地大喊:“快看!格莱美组委会发来了邀请,让你在颁奖礼上演奏《文明的对话》!这次是‘终身成就奖’的致敬环节!”
沈昭音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的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挑,又是一个泛音——这次没有全息投影,没有全球首播,只是个简单的音符,却像滴落入大海的水珠,在她和季珩的目光交汇中,漾开了一圈无声的涟漪。
序章,在这一刻,终于真正奏响。而“声震寰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最精彩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TQR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