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工,依旧是翻地的苦役。身体的酸痛在休息一晚后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因为肌肉的乳酸堆积变得更加剧烈。每动一下,都像是被无数根小针扎刺。林婉握紧冰冷的铁锹柄,粗糙的木刺再次摩擦着伤口,疼得她指尖发颤。
但她眼神沉静,没有抱怨,也没有流露出过度的痛苦。她默默忍受着,动作依旧缓慢却坚持着。在每一次下锹、撬土的间隙,她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昨夜摸索出的呼吸法门。
吸气,意念微沉丹田,调动那丝微弱的暖意(虽然微弱到几乎感觉不到)。发力!撬土!呼气,放松,暖意似乎随着动作流转向酸痛的腰背手臂。
这并非真正的内力运转,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暗示和呼吸对肌肉发力的配合协调。但奇妙的是,这种专注的呼吸和意念引导,似乎真的让她发力时更顺畅了一点点,对痛苦的耐受度也提高了一点点。虽然效果极其微弱,远不足以改变她落后的进度,却让她在绝望的苦役中,找到了一丝掌控感和坚持下去的信念。
老杨头依旧阴沉着脸,目光扫过知青们翻得乱七八糟、深浅不一的地,不满地哼着气。李爱华动作更慢了,几乎是在磨洋工,被老杨头呵斥了几次,哭哭啼啼。王红梅咬着牙硬撑,动作倒是比昨天熟练了一点。刘建军脸色苍白,干一会儿就要拄着锹喘半天。
中午休息时,林婉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瘫坐在地。她强撑着走到田埂边的背风处,避开众人视线,假装寻找止血草,实则抓紧时间,再次尝试那基础的吐纳。这一次,或许是白天体力消耗巨大,或许是心神更加专注,那丝丹田处的温热感出现得更快,也似乎更清晰了一些。虽然依旧微弱,但像一颗埋在冻土下的种子,顽强地散发着生机。
她只练了短短几分钟,便感觉精神恢复了一丝,沉重的身体似乎也轻快了一点点。这让她信心大增。
晚上回到知青点,依旧是冰冷和饥饿。王红梅和李爱华累得倒头就睡。林婉等到夜深人静,再次悄悄起身。这一次,她没有盘坐在地上(太冷),而是选择了一个靠墙的角落,背靠着冰冷的土墙,双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摆出了一个极其简易的“站桩”姿势——无极桩的雏形。
这是《养元诀》里最基础的桩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玄妙。要求虚灵顶劲(想象头顶有根线轻轻提着),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气沉丹田,双脚如生根入地。
她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意念沉入丹田。冰冷的墙壁透过薄薄的衣衫传来寒意,双腿因为白天的劳累和姿势的不习惯而微微颤抖。但她努力维持着姿势,感受着呼吸的节奏。
这一次,那丝丹田处的温热感,在站姿和意念的双重作用下,似乎变得更为凝聚和活跃。它不再像羽毛拂过,而更像是一小簇微弱的火苗,虽然依旧渺小,却在丹田处稳定地散发着温热!这股温热感随着她深长的呼吸,缓缓地、极其微弱地,向着酸疼最剧烈的腰背和手臂弥漫开去!
虽然无法立刻消除酸痛,但那温热所过之处,肌肉深层的僵硬和冰冷感,仿佛被春风拂过的冻土,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松动和舒缓!这种感觉极其美妙,让她几乎要呻吟出来。
她沉浸在体内这微弱却真实的变化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暂时忘记了寒冷和疲惫。不知过了多久,首到双腿酸麻得失去知觉,身体也因为寒冷和疲劳而摇摇欲坠,她才缓缓收功。
扶着墙壁站首身体,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西肢。惊人的变化发生了!虽然全身依旧酸痛,但那种深入骨髓的沉重感和几乎散架的虚脱感,竟然减轻了大半!精神也异常清明,仿佛睡了一个好觉。最让她惊喜的是,丹田处那簇微弱的“火苗”似乎壮大了一丝丝,并且稳定地存在着!
林婉在黑暗中,嘴角抑制不住地微微上扬。这古武基础,比她预想的还要神奇!虽然没有任何玄幻的能力,仅仅是强健自身、缓解疲劳、提升一点耐力,但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这就是无价之宝!
她躺回冰冷的炕上,感受着丹田那微弱却持续散发的暖意,第一次对这个陌生的时代和艰苦的生活,生出了一丝主动掌控的信心。她必须找到更安全、更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进行更系统的练习。后山?还是……那片废弃的晒谷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TRK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