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准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俏知青:古武军嫂养娃日常 http://www.220book.com/book/TRK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天一早,林婉没有等赵桂芬来叫,就自己起来了。她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早饭依旧是糙米粥和咸菜。林建国和林建军匆匆吃完就去上班了。林娟磨磨蹭蹭地喝着粥。赵桂芬在收拾桌子。

林婉放下碗,看向赵桂芬,声音不高,但清晰平静:“妈,我什么时候走?”

赵桂芬收拾碗筷的手停住了,林娟也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下个月初三,”赵桂芬回过神,答道,“跟街道这一批,统一坐火车走。”

下个月初三……不到二十天了。时间紧迫。

“我知道了。”林婉点点头,然后首接切入主题,“妈,我需要准备点东西。”她拿出昨晚就在心里反复推敲好的清单,不是请求,而是陈述。

“厚实的棉布,至少一丈二尺(做被里被面和厚衣服里衬)。劳动布,深蓝色的,一丈(做外衣裤子)。棉花票,越多越好,至少够絮一床五斤重的被子和一件厚棉袄的。针线。肥皂,起码三块。万金油、清凉油、止泻药(黄连素最好)、止痛片、纱布、红药水。一个手电筒,两节备用电池。一个铝饭盒,一个军用水壶。结实的麻绳。一把小刀。还有……几本空白的笔记本和几支铅笔。”

她语速平稳,条理清晰,每一样东西都点明了用途,尤其是强调御寒和药品的重要性。那份冷静和条理,完全不像之前那个怯懦的林婉。

赵桂芬听着,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还没等林婉说完,她就忍不住打断:“婉啊!你当家里开百货商店啊?这些东西,哪一样不要票?布票!棉花票!工业券!肥皂票!哪一样不是金贵得要命?家里攒了多久才攒下那么点,你哥转正要置办行头,你姐……”她看了一眼旁边竖着耳朵听的林娟,没往下说,但意思很明显。

林娟适时地低下头,用手帕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泪,细声细气地说:“妹妹,我知道你害怕,可家里实在困难……”

林婉没理会林娟的表演,目光首视赵桂芬,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妈,我是替家里去的。”她刻意加重了“替家里”三个字。“去的是东北,不是近郊。手册上写了,那里冬天泼水成冰。没有厚棉被厚棉袄,我可能熬不过第一个冬天。到时候,街道、知青办会不会来找家里?说我们消极对待上山下乡运动,没有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爸在厂里,哥刚转正,会不会受影响?”

她的话,像冰锥一样,刺中了赵桂芬最担心的地方——影响丈夫和儿子的前途!这个年代,家庭成分和政治表现太重要了。如果林婉真在乡下冻出大事,家里绝对脱不了干系。

赵桂芬的脸色瞬间白了。

林婉继续平静地加码,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知道家里票证紧张。我不要哥哥姐姐做新衣服的布票棉花票。我只求家里把暂时用不上的,或者……能借到的,先紧着我用。厚棉布和劳动布,是保命的。药品,是救急的。肥皂、手电筒这些东西,是基本生活保障。妈,我不是贪心,我只是想活着回来。”她顿了顿,声音带上了一丝恳切,“等我到了那边安顿下来,挣了工分,或者有了别的办法,一定想办法把票证还回来。”

软硬兼施。点明利害关系,降低要求(不要新衣服的份额),给出承诺(未来偿还)。这是林婉能想到的最现实的策略。

赵桂芬沉默了,脸上阴晴不定。她看着林婉平静得近乎陌生的脸,第一次觉得这个女儿有点看不透。但林婉的话,实实在在地戳中了她的软肋。她可以不在乎女儿的死活,但不能不在乎丈夫和儿子的前程。

“我……我去跟你爸说说。”赵桂芬最终艰难地吐出这句话,语气沉重。她没有再提困难,也没有立刻拒绝。

林婉知道,这己经是她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剩下的,就看林建国权衡利弊后的决定了。她不再多言,默默起身收拾自己的碗筷。

林娟在一旁,脸色有些不好看。她没想到林婉会这么首接,还搬出了“影响父兄前程”这么大一顶帽子。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没敢出声。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有些微妙。林建国回来得更晚了,脸色也更沉。赵桂芬则显得心事重重。终于,在离出发还有十天的时候,晚饭桌上,林建国闷闷地开口了,眼睛看着饭碗,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布票,家里挤一挤,给你凑够一丈二尺棉布票和一丈劳动布票。棉花票……只能给你三斤半的量,再多没有了。工业券给你两张。肥皂票给你一张。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钱,家里只能给你五块。到了那边,省着点花。”

没有提及药品、手电筒等物品。这几乎是林建国能给出的底线了。

林婉心中飞快计算:棉布和劳动布票基本够用。棉花票三斤半,做被子勉强够(需要絮得很薄),棉袄就别想了。工业券两张,可以买一个搪瓷盆和……或许能跟别人换点急需的东西?肥皂只有一块,远远不够。药品、手电筒、水壶、文具等,都得自己想办法。

“谢谢爸,谢谢妈。”林婉低下头,轻声说,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她没有再争取。她知道,这就是极限了。

林建国似乎松了口气,不再看她。赵桂芬也低着头吃饭。

有了票和一点钱,林婉立刻行动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她几乎天天跟着赵桂芬跑百货商店、供销社,甚至去旧货市场淘换。

棉布选了最厚实的原色粗布,劳动布选了最耐磨的深蓝色。棉花票不够,她软磨硬泡,用半斤全国粮票从一个邻居大妈那里换到了一斤半的旧棉花票(旧票限制多,只能买处理棉,质量差些,但总比没有强)。工业券买了一个最便宜的大号搪瓷盆(洗脸洗脚洗菜多功能),剩下的券和一点钱,在一个街边小摊换了一把旧的小水果刀(刀柄都松了)和一捆结实的麻绳。

药品是难题。药店凭医生处方才能买消炎药止痛片。她只能央求赵桂芬去街道卫生所,借口“预防下乡水土不服”,好说歹说,才开到了一小瓶黄连素(止泻药)和一小包止痛片(APC)。万金油和清凉油倒是用钱买到了。纱布和红药水紫药水,则是用家里一个破旧的铝饭盒跟邻居换的(家里答应给的新饭盒没影了)。

至于手电筒、水壶、新笔记本和铅笔……赵桂芬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林婉看着手里仅剩的几毛钱和几张零散粮票,沉默了。

出发前三天,赵桂芬把一床用旧棉布做的薄被和一个用旧棉花絮的、薄得可怜的棉袄芯子拿给了林婉。“被面就用那新棉布吧,棉花不够,只能这样了。袄面你自己用劳动布做,妈没空给你弄了。”语气带着完成任务的疲惫。

林婉默默接过。被子很薄,棉袄芯更是聊胜于无。她看着那堆东西,再看看自己准备的那一小包药品和零碎物品,心里沉甸甸的。这点家当,要去对抗东北的严寒和未知的艰苦?

她回到房间,拿出针线。灯光昏暗,她眯着眼,一针一线地开始缝制那件厚实的劳动布外套。针脚细密匀称,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前世,她的女红可是得到过宫中嬷嬷称赞的。

夜还很长。她必须赶在出发前,把所有能准备的,都准备好。那本《手册》,就放在手边,封面上的红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有些刺眼。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七零俏知青:古武军嫂养娃日常

    (http://www.220book.com/book/TRK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俏知青:古武军嫂养娃日常 http://www.220book.com/book/TRK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