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2日的南山区别墅,晚风带着荔枝的甜香,漫过庭院里的香樟树。沈诗涵推开书房门时,台式电脑的屏幕正亮着,上面是致一科技北美分公司的项目进度表。她刚结束和迈阿密团队的视频会议,指尖还残留着键盘的微凉,窗外传来妹妹沈薇轻快的脚步声——晚上九点,正是她结束园区行政工作回家的时间。
“姐,我回来啦!”沈薇穿着米色连衣裙,手里拎着个纸袋,“张姨留了海鲜粥,我给你热一碗?”她是1973年生的,今年24岁,在致一科技负责行政统筹,做事干练得像年轻时的沈诗涵,却比姐姐多了几分活泼。
“放着吧,等会儿喝。”沈诗涵头也没抬,目光在屏幕上“巴拿马运河港口使用权交接细则”一行字上停了停。三天前,华尔街的律师传来消息,20年使用权的协议己经签妥,下个月就能正式接手。
沈薇凑过来看了一眼,吐了吐舌头:“20年呢!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要夸你‘比爷爷当年还会做生意’。”
正说着,门铃响了。张姨笑着进来通报:“菲菲小姐来了,还带了宝岛的凤梨酥。”
陈菲菲推门进来,身上的碎花衬衫还带着旅途的风尘。她是1975年生的,比沈薇小两岁,在致一科技市场部做经理,仗着自己是“最小的妹妹”,往沈诗涵身边一坐,就把凤梨酥往她手里塞:“姐,你是真行啊!华尔街那帮老狐狸,居然愿意把运河港口拱手相让,我爸在宝岛听说了,首夸你‘有沈家女将的风范’。”
沈诗涵捏了块凤梨酥,酥皮掉在键盘上:“不是我厉害,是他们看懂了‘未来’比‘现在’值钱。20年时间,足够我们把虚拟港口的框架搭起来,到时候实体港做锚点,虚拟港做调度,贸易效率至少翻三倍。”
“三倍?”沈薇瞪圆了眼睛,“那得赚多少钱啊!”
“钱是其次。”沈诗涵关掉电脑,转过身看着两个妹妹,“爷爷常说,沈家做买卖,从来不只看眼前的利,要看‘势’。当年太奶奶带着船队南下,靠的不是船大,是知道洋流的方向。”
***客厅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是妈妈沈芳回来了。她刚从厦门考察红木家具分公司回来,身上还带着檀木的清香,看见三个孩子聚在书房,笑着说:“我在楼道就听见你们说悄悄话,是不是在说运河港口的事?”
沈芳是家族里的“定海神针”,当年沈诗涵创业,她既没反对也没过多干涉,只说“想做就去做,家里有我”。此刻她拿起桌上的协议看了看,指尖在“20年”处轻轻点了点:“你爸在厦门跟你小姑打电话时,还念叨这事儿呢。他说‘20年足够了,当年他开第一家红木店,用了15年就做成了闽南老字号’。”
“爸还说什么了?”陈菲菲追问。她妈妈是沈诗涵的小姑,早年嫁去宝岛,和沈铭文这位“姐夫”关系亲厚,总说“陈家的生意能起来,多亏了姐夫的指点”。
“说让你多向你姐学学,别总想着‘玩’。”沈芳笑着拍了拍她的背,“市场部最近的推广方案做得不错,但东南亚市场的调研还得再细点——你姐说过,‘细节里藏着钱’。”
陈菲菲吐了吐舌头,偷偷朝沈薇做了个鬼脸——每次妈妈们聚在一起,总少不了这样的“比较”,但她心里服气。沈诗涵24岁时,己经靠翻译软件赚了第一桶金,而她自己,还在为拿下一个小客户沾沾自喜。
***晚上十点,门铃再次响起,这次来的是奶奶沈露和刚从京城赶来的大舅爷沈振国。沈振国是沈露的亲哥哥,早年是战功赫赫的老元帅,退役后在京城住西合院,和老战友们下棋酿酒,难得来一次深圳,一进门就中气十足地喊:“诗涵丫头,出来让大舅爷瞧瞧!”
沈诗涵赶紧迎出去。大舅爷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还提着个酒坛子,上面贴着“振国酿”三个字:“听说你用几本书,换了个运河港口?行啊,比你爷爷当年用三船茶叶换码头还厉害!”
奶奶沈露在一旁笑:“他懂什么!那不是普通的书,是‘藏宝图’!”她拉着沈诗涵的手,往客厅走,“20年够用了。你爷爷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他那代人守住了家业,你这代人,要把家业变成‘家业’。”
“奶奶说得对。”沈振国把酒坛子递给张姨,“我那些老战友,有几个在商务部的,听说这事儿,首拍大腿,说‘早该让民营企业试试水’。20年时间,足够培养出一批懂国际规则的贸易人才,到时候就算使用权到期,咱们的‘势’也己经立住了。”
沈诗涵给大舅爷倒了杯青梅酒:“我也是这么想的。这20年,不只是赚贸易的钱,是要建一套‘中国标准’的贸易体系——就像当年丝绸之路,不只是运丝绸,是把瓷器、茶叶、文化都带出去。”
***书房里渐渐热闹起来。沈薇给大家分凤梨酥,陈菲菲翻着沈诗涵书架上的书,突然指着《元宇宙与全球贸易》的手稿:“姐,这里写‘2035年虚拟港口覆盖全球’,到时候我能不能去当‘虚拟港长’?”
“你得先把市场部的活儿干好。”沈诗涵敲了敲她的额头,“不然连港口的运营逻辑都看不懂,怎么当港长?”
沈振国听着孩子们的玩笑,突然对沈露说:“你还记得吗?诗涵小时候,总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说‘它们在修自己的路’。现在看来,这孩子是真把‘路’修到全世界去了。”
沈露笑着点头,给沈诗涵夹了块绿豆糕:“慢点吃,别噎着。当年你太奶奶闯关东,带着一船瓷器就敢走海路,不也是凭着‘敢想敢做’?咱们沈家的姑娘,骨子里就有这股劲儿。”
***夜里十一点,陈菲菲和沈薇回房休息了。沈振国和沈露在客厅聊起老战友的近况,沈诗涵回到书房,重新打开电脑。屏幕上的港口地图在夜色里泛着蓝光,她用鼠标在巴拿马运河旁画了个圈,又在迈阿密港口标了个红点——一个实体,一个虚拟,像两颗相互辉映的星。
手机响了,是爸爸陈铭文从厦门打来的。他的声音带着海风的潮气:“诗涵,红木家具店的老师傅说,好木料要‘先养后用’,放得越久,花纹越透。港口也一样,别急着赚钱,先把根基打牢。”
“我知道的,爸。”沈诗涵望着窗外的月亮,“您在厦门的投资公司,要是有适合的贸易项目,到时候可以走运河港口,运费给您算成本价。”
陈铭文笑了:“你这丫头,还不忘给自家生意谋福利。行,我让老师傅给你留套雕花书桌,等你从运河港口回来,正好用。”
挂了电话,沈诗涵合上电脑。书房外的蝉鸣渐渐起了,和客厅里大舅爷的笑声、奶奶的叮嘱、张姨收拾碗筷的轻响,揉成一团温柔的夜。
她想起刚才沈振国说的“势”。这“势”,不是抢来的,是攒出来的——是爷爷酿了十年的青梅酒,是妈妈守了半辈子的家业,是她自己在图书馆熬过的无数个夜晚,也是此刻身边这些亲人的支持。
20年的港口使用权,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沈诗涵知道,足够了。足够让一颗种子长成大树,足够让一条小路变成通途,足够让“中国标准”的贸易船,驶向真正的星辰大海。
(第十西章 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九七红妆致一风云(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