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8日的清晨,福田区致一科技集团总部的玻璃幕墙,在朝阳下折射出耀眼的光。沈诗涵推开办公室的门时,行政部的小姑娘己经泡好了龙井,茶烟袅袅里,台式电脑的屏幕亮着,正显示着北大法学院的官网——今天上午十点,她要和一位特殊的“老同学”视频连线。
“沈总,罗教授那边的线路己经测试好了。”陈小雨敲门进来,递过一份文件,“这是他的最新履历,去年刚评上法学院教授,还代理了几起互联网知识产权案,胜诉率100%。”
沈诗涵翻开履历。罗强的照片嵌在右上角,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眼神清澈得像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初见时的模样。他是湖南郴州人,比沈诗涵高两届,当年以“法学天才”之名传遍燕园——本科西年包揽所有奖学金,24岁拿到北大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互联网时代的法律边界》被收录进国家智库,连最严苛的周教授都夸他“能在法条里找到未来的影子”。
“他还是老样子,”沈诗涵笑了笑,指尖划过“兼职致一法务部总经理”几个字——这是她昨晚拟好的邀请,“当年在图书馆,他总说‘法律不是枷锁,是护栏’,现在看来,这话没白说。”
***上午十点整,视频连线准时接通。罗强出现在屏幕里,背景是堆满书籍的书房,《拿破仑法典》和《数据安全法草案》并排放在书架上,典型的“学者式杂乱”。
“诗涵,好久不见。”他推了推眼镜,笑容温和,“听说你把巴拿马运河的港口都‘拿下’了?当年在北大辩论赛上,你说‘商业的终极是规则’,现在算是印证了。”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沈诗涵身体前倾,语气认真,“致一现在的盘子越来越大——深圳的园区、杭州的基地、迈阿密的公司,还有刚接手的港口,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复杂。知识产权、跨境贸易、数据安全……我需要一个懂互联网、懂国际规则,更懂‘沈诗涵’的人,来帮我守住底线。”
罗强的目光落在屏幕下方的邀请函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你想让我做什么?像华尔街的律所那样,只负责‘灭火’?”
“不。”沈诗涵摇头,“我要你做‘防火墙’。”她调出致一科技的业务版图,“你看,我们投的项目——马云的电商平台涉及消费者权益,马华腾的社交软件涉及数据隐私,黄仁勋的芯片涉及专利壁垒,还有那个元宇宙虚拟港口,光是‘虚拟货物的所有权界定’,就够传统法律喝一壶的。”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需要你提前介入——在项目启动时就框定法律边界,在商业模式设计时就规避风险,甚至……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就像你当年在论文里写的,‘最好的辩护,是让争议不会发生’。”
罗强沉默了片刻。他想起自己代理的第一起互联网侵权案——一家小公司盗用了致一投资的软件代码,沈诗涵当时只派了个律师,没要赔偿,只要求对方公开道歉,还附赠了一份“合规手册”。那时他就觉得,这个女人的格局,不止于“赢官司”。
“兼职可以,但我有三个条件。”罗强抬眼,目光锐利,“第一,法务部独立运作,不受业务部门干涉;第二,我需要组建自己的团队,成员必须同时懂法律和技术;第三,致一要拿出年利润的1%,设立‘互联网法律研究基金’,资助高校做前沿课题。”
沈诗涵笑了:“这三个条件,我加一条——基金由你全权管理,致一不插手。”她知道,罗强不是为了钱——北大教授的薪资足够体面,他要的是“用法律推动行业进步”的机会,就像她要的是“用商业改变世界”的舞台。
“成交。”罗强伸出手,对着屏幕虚握了一下,“下周我去深圳,先从‘虚拟港口的法律框架’入手。你书里写的‘68小时全球包邮’,涉及跨境物流、关税计算、虚拟合约……光是这些,就能写出三篇核心期刊论文。”
“我让陈小雨给你留园区的专家宿舍,按五星级标准准备的。”沈诗涵想起罗强有轻微的洁癖,“955工作制,不用坐班,有案子随时飞,差旅费实报实销。”
罗强失笑:“还是这么周到。当年在北大,你帮我占图书馆座位时,就总记得我不爱坐窗边。”
***挂了视频,陈小雨进来汇报:“法务部的同事听说罗教授要来,都炸锅了!他的《互联网法律边界》是我们入职必读书目,有人说‘这相当于请来了教科书作者’。”
“他不是‘作者’,是‘践行者’。”沈诗涵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园区里忙碌的景象——马云团队在调试跨境支付系统,马华腾的QQ正在测试新的隐私保护功能,黄仁勋的芯片专利申请文件刚通过初审。
这些蓬勃生长的“枝叶”,需要坚实的“根系”来支撑。而法律,就是最深的那部分根。
“对了,”陈小雨补充道,“罗教授刚才发来消息,说想带两个博士生来实习,一个研究国际经济法,一个主攻数据合规。”
“求之不得。”沈诗涵点头,“让行政部准备两间独立办公室,配最新的电脑,告诉他们,致一的法务部,不只是‘办公室’,是‘实验室’——我们要在这里,写出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法典’。”
***下午三点,罗强的邮件发到了沈诗涵的邮箱。附件是一份《致一集团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草案》,从“员工数据采集边界”到“跨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甚至连“园区食堂的食品留样保存期限”都做了规定,细致得让陈小雨咋舌。
“他在邮件里说,‘下周带郴州的东江鱼来,给你接风’。”陈小雨笑着说,“还说要跟你聊聊虚拟港口的‘法律人格’问题——他觉得可以借鉴《罗马公约》里的‘船舶拟人化’条款。”
沈诗涵翻开草案的最后一页,看见罗强用红笔写的批注:“商业的浪漫,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合规的可能’。”
这句话,让她想起北大的那个雪夜。她在图书馆写《互联网与哲学》的初稿,罗强在旁边啃《海商法》,窗外飘着雪,他突然说:“你看,航海需要灯塔,商业需要法律,本质上都是‘怕迷路’。”
现在,她的“船”己经驶向了更远的海,而罗强,就是那个最可靠的“灯塔守护者”。
***傍晚,沈诗涵接到奶奶的电话。老人家在那头絮絮叨叨地说:“大舅爷把你请法学教授的事告诉老战友了,他们都说‘这孩子想得远’。做生意嘛,钱要赚,名声更要保,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我知道的,奶奶。”沈诗涵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罗教授说,‘好的法律,能让好人更敢做事’。我请他来,就是想让致一的人,能放心大胆地往前冲——身后有护栏,脚下有底线,怕什么?”
挂了电话,她打开罗强推荐的《数据主权与全球贸易》,扉页上有他的赠言:“愿我们在规则里,自由生长。”
夜色渐浓,办公室的灯亮了很久。沈诗涵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致一法律白皮书”,里面躺着三个子文件:《知识产权保护指南》《跨境贸易合规手册》《元宇宙虚拟资产确权方案》。
她知道,这些文件会像种子一样,在致一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保护创业者的参天大树。而她和罗强,就像当年在北大图书馆那样,一个勾画未来的蓝图,一个筑牢现实的根基,默契得仿佛从未分开。
(第十五章 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九七红妆致一风云(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