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法务部的钥匙与港口的回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7年6月30日的下午,福田区致一科技集团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夏的阳光,将整栋楼都镀成了温暖的金色。B座28层的电梯“叮”地一声打开,罗强拎着个帆布包走出来,里面装着郴州老家的东江鱼和几本磨得发亮的法律书。他抬头看了看楼层指示牌,“法务部”三个黑色大字在走廊尽头的玻璃门上清晰可见,旁边还挂着块小牌子——“独立运作,自主决策”。

“罗教授,这边请。”行政部的小林笑着迎上来,手里捧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串钥匙和几本红色的房产证,“沈总交代,让我先带您看看办公室。”

罗强跟着她往走廊深处走,目光在沿途的细节上停留——墙面是柔和的米白色,走廊尽头的绿植生机勃勃,每个办公室门口都贴着“开放办公时间:9:00-18:00”,完全没有传统律所的压抑感。走到12层时,小林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到了,这整层都是法务部,您的办公室在最里面。”

眼前的景象让罗强微微一怔。500平的大平层被巧妙地分成了办公区、会议室、档案室和一个小小的茶水间,落地窗外是深圳湾的海景,几艘货轮正缓缓驶过。他的办公室里,书架己经摆满了书,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甚至还有几本沈诗涵写的《科技与法律的对话》,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沈总说,您喜欢安静,特意选了12层,远离业务部门的喧嚣。”小林把钥匙和房产证递过来,“这是给您准备的专家公寓钥匙,就在园区的人才楼,180平,家电齐全,您随时可以入住。房产证上是您的名字,沈总说‘这不是福利,是致一对知识的尊重’。”

罗强看着房产证上的地址——南山区致一园区人才公寓3栋1501,突然想起沈诗涵在视频里说的“懂‘沈诗涵’的人”。她总是这样,用最实在的方式表达信任,却从不给人“被施舍”的压力。

“替我谢谢沈总。”他接过钥匙,指尖触到金属的微凉,“但公寓我先住着,房产证还是放回公司吧。我来致一,是为了做事,不是为了房子。”

小林笑着点头:“我就知道您会这么说,沈总己经交代了,房产证先由行政部保管,等您‘做出成绩’,再正式过户。”

***下午三点,沈诗涵推开法务部的门时,罗强正在会议室里给法务部的同事们讲课。他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支马克笔,正在画“跨境贸易法律关系图”,声音清晰有力:“巴拿马运河的港口使用权,涉及《国际运河公约》《中美双边贸易协定》和《港口经营管理规定》,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三者的‘最大公约数’……”

底下的员工们听得专注,有人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有人举着手提问,气氛热烈又有序。沈诗涵悄悄在后排坐下,看着罗强侃侃而谈的样子,想起北大的那个午后,他在辩论赛上舌战群儒,说“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今这话,正变成法务部的工作准则。

“……所以,虚拟港口的‘法律人格’,可以参照‘财团法人’来设计,既有独立的财产权,又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活动。”罗强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大家有什么想法,随时来找我讨论,记住,法务部的价值,不在于‘说不’,而在于‘如何才能行’。”

散会后,员工们笑着跟罗强打招呼,有人递上刚泡好的茶,有人请教具体的案例,完全没有“面对权威”的拘谨。罗强一一回应,耐心得像在北大给本科生上课。

“看来,你己经‘收服’他们了。”沈诗涵走上前,语气里带着笑意。

“是他们本身就很优秀。”罗强指着办公区的几个年轻人,“那个戴眼镜的姑娘,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数据合规的;那个穿格子衫的小伙子,在海商法事务所待过三年,对港口运营了如指掌……你早就为法务部打下了好底子。”

他话锋一转,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上午拟的《巴拿马运河港口运营合规手册》,重点标注了‘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标准’和‘争端解决机制’,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沈诗涵翻开手册,看见罗强在“环境保护”一章写的批注:“运河管理局对船舶排放的要求比国际标准严30%,我们的自动驾驶船队必须提前达标,这不是‘额外成本’,是‘准入门票’。”

“想得很周到。”她合上手册,“下午西点,有个迈阿密团队的视频会,正好讨论船队的技术参数,你一起来听听?”

***视频会议上,迈阿密的技术总监正展示自动驾驶船队的3D模型,画面上的货轮流畅地避开暗礁,罗强突然举手:“等一下,这个航线经过的海域,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的‘群岛水域’,需要提前向沿岸国申请‘无害通过权’,不然会有法律风险。”

技术总监愣了一下:“我们只考虑了技术可行性,没考虑法律……”

“这就是法务部存在的意义。”罗强调出地图,在几个关键节点上画了圈,“我己经让助手联系了沿岸国的律所,下周就能拿到‘无害通过权’的申请模板。技术负责‘能不能走’,法律负责‘能不能合法地走’。”

沈诗涵看着屏幕里罗强从容的样子,突然觉得,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致一的业务像一棵快速生长的树,枝叶越繁茂,越需要坚实的树干支撑——而罗强,就是那个能让树干更粗壮的人。

会议结束后,苏菲在视频里笑着说:“这位罗教授,简首是‘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有他在,我们在迈阿密打官司都有底气了。”

“不是为了打官司,是为了不打官司。”沈诗涵纠正道,目光转向罗强,“就像你说的,最好的辩护,是让争议不会发生。”

***傍晚六点,夕阳将深圳湾染成一片金红。罗强站在法务部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货轮渐渐驶入暮色,沈诗涵走过来,递给她一杯茶:“尝尝?张姨泡的,郴州的云雾茶。”

“还是家乡的味道香。”罗强喝了一口,想起上午带来的东江鱼,“放在茶水间的冰箱里了,明天让张姨做个剁椒鱼头,给大家尝尝。”

“好啊。”沈诗涵望着窗外的港口,“20年的使用权,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有你在,我相信这20年,致一能赚到的不只是贸易的利润,还有‘规则制定权’——就像当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靠《海商法》奠定了海上霸权,我们也要靠‘合规’,在新的贸易时代站稳脚跟。”

罗强点头:“我研究过致一投的那些项目,马云的电商平台在建立‘线上交易规则’,马华腾的社交软件在探索‘数据’,黄仁勋的芯片在定义‘算力标准’……这些‘小规则’积累起来,终会变成‘大标准’。”

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北大的校训‘兼容并包’,致一的法务部,也要‘兼容’——既要懂中国的《民法典》,也要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更要懂‘科技发展的速度’,这样才能跟上你的脚步。”

沈诗涵笑了:“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脚步。”

***晚上八点,法务部的灯还亮着。罗强在修改《知识产权保护预案》,小林在整理港口的法律文件,茶水间飘来剁椒鱼头的香气——张姨特意把罗强带来的东江鱼做了,给法务部的同事们加个菜。

沈诗涵走的时候,看见罗强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在《元宇宙虚拟港口法律框架》的初稿上写写画画,旁边放着半杯没喝完的云雾茶。

走廊里的指示牌在灯光下泛着光,“独立运作,自主决策”几个字,像一句无声的承诺。她知道,法务部这颗“定心丸”,终于稳稳地落进了致一的体系里。

而远方的巴拿马运河上,一艘挂着中国国旗的货轮正缓缓驶过,船头的探照灯照亮了水面,也照亮了那些看不见的“规则”——它们像水下的礁石,虽然不显眼,却决定着航船能否平安抵达彼岸。

(第十六章 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