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3日的北京,朝阳区高档小区的凉亭里,晚风驱散了白日的燥热,却吹不散大爷大妈们的谈兴。张大爷摇着蒲扇,手里捏着张《参考消息》,头版上“巴拿马运河港口易主”的标题被红笔圈得醒目,旁边还放着本翻旧了的《21世纪科技图谱》——正是沈诗涵写的那本,封面上的“女版巴菲特”字样被得发亮。
“听说了吗?”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往人群里凑,“这港口啊,是个中国姑娘用几本书换的!人家在书里写,20年后货物能‘68小时全球包邮’,华尔街那帮老外,愣是信了!”
“啥书这么金贵?”李大妈拎着刚买的西瓜过来,往石桌上一放,“我家闺女在中关村的致一子公司当总经理,前两天打电话说,她们老板就是这位‘女版巴菲特’,厉害着呢,投啥成啥!”
“你闺女是那个投资公司的林总吧?”王大爷接话,他儿子在林总手下当副总,“我家小子说,他们公司最近在忙‘瓦良格号’的事,说有了巴拿马运河的港口,那船从黑海开回来,能省不少事。”
这话一出,凉亭里瞬间安静了。瓦良格号——这个在大爷大妈们口中反复出现的名字,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满池涟漪。
***李大妈的女儿林晚,此刻正在中关村致一投资公司的办公室里,对着卫星地图标注航线。屏幕上,瓦良格号的位置停留在黑海造船厂,红色的航线从那里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最终抵达中国大连,全程需要58天。而另一条用蓝色标注的新航线,从黑海出发,经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再经巴拿马运河首达太平洋,航程被红线标出——“预计15天”。
“爸没说错,”林晚的弟弟林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刚打印的《运河通行许可》,“罗教授那边传来消息,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己经批了‘特殊通行权’,不用像以前那样排队等泊位,最快下个月就能走。”
林晚抬头,眼里闪着兴奋:“土耳其那边呢?还卡着吗?”
“卡是还卡着,”林强挠了挠头,“但有了巴拿马运河这个备选,咱们腰杆硬多了。罗教授说,这叫‘法律层面的战略备份’。”
姐弟俩对视一眼,都想起年初去深圳汇报工作时,沈诗涵说的话:“做投资,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战略账。瓦良格号不只是一艘船,是一个国家的造船工业起点——我们帮它回家,不是生意,是责任。”
***夜里九点,林晚给深圳的沈诗涵打去电话。听筒里传来海浪声,显然沈诗涵还在迈阿密的港口。
“诗涵总,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许可批下来了。”林晚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罗教授说,这条航线比绕好望角节省30天,还能避开土耳其的‘附加条件’。”
“附加条件从来不是问题,”沈诗涵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海风的咸湿,“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说不’的底气。有了自己的港口,有了首达的航线,就有了底气。”
她想起三个月前,林晚第一次提出投资瓦良格号时的犹豫。姑娘站在她办公室里,手里的可行性报告被捏出褶皱:“风险太大了,土耳其那边要价太高,还有人说‘买艘废船回来没用’。”
“有用没用,不是别人说了算。”沈诗涵当时指着窗外的园区,“当年我要建955工作制的园区,也有人说‘创业者就该熬夜’,现在呢?事实会证明一切。”
***凉亭里的闲谈还在继续。张大爷从家里翻出本旧相册,指着其中一张穿军装的照片:“瞧见没?这是我年轻时在旅顺港拍的,那时候咱们的军舰,加次油得跑半个月。要是瓦良格号能顺利回来,咱也能有自己的航母了!”
“可不是嘛。”李大妈切着西瓜,红瓤的汁水顺着指缝流下来,“我家闺女说,这船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看家’的。就像咱小区的保安,不是盼着出事,是为了让人睡得踏实。”
王大爷的儿子王磊,此刻正在会议室里给团队做培训。他指着屏幕上的巴拿马运河地图:“各位注意,运河的船闸宽度是33.5米,瓦良格号的宽度是32.4米,刚好能过,但需要提前72小时报备——这就是我们请罗教授团队提前介入的原因,法律细节不能出一点错。”
台下有人举手:“王副总,为什么非要走巴拿马运河?绕好望角虽然远,但稳妥啊。”
“稳妥?”王磊笑了,调出两组数据,“绕好望角需要额外消耗1200吨燃油,支付28万美元通行费,最重要的是,多出来的30天,足够让某些国家‘生出事端’。沈总说,‘时间是最宝贵的成本,尤其是在关键节点上’。”
***深夜十一点,北京的万家灯火渐次熄灭,中关村的写字楼却还有零星的光亮。林晚合上电脑,准备回家。走廊里遇见王磊,他手里拿着刚打印的《瓦良格号回国时间表》,上面用红笔写着:“预计15天抵达中国海域”。
“明天跟土耳其方面的视频会,准备好了吗?”林晚问。
“放心吧,”王磊晃了晃手里的文件,“罗教授连夜整理的《国际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还有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证明,足够让他们知道,我们有‘Plan B’。”
林晚想起父亲在电话里说的“大爷大妈们都盼着船回家”,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担子,不只是商业投资,是一代人对“强大”的期盼。
***同一时间,迈阿密的港口灯火通明。沈诗涵站在码头,看着工人们给自动驾驶货轮装货,苏菲走过来,递给她一件外套:“北京那边传来消息,瓦良格号的航线确定了,就等你的指令。”
“再等等。”沈诗涵望着远处的灯塔,“让罗教授再核对一遍所有法律文件,确保‘零瑕疵’。我们要让这艘船,堂堂正正地回来。”
她想起奶奶说的“沈家的女人,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周全”。当年太奶奶带着瓷器出海,会提前打听沿途的风俗禁忌;现在她做投资,会让法律团队把每个条款都嚼碎了研究——本质上,都是“怕行差踏错”。
***凌晨一点,北京朝阳区的凉亭里,大爷大妈们早己散去,只有石桌上的西瓜皮还留着夏夜的痕迹。张大爷忘在石凳上的《参考消息》,被夜风吹得哗哗响,头版的港口照片上,巴拿马运河的船闸正缓缓打开,仿佛在迎接一场跨越重洋的航程。
林晚和王磊走出写字楼时,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王磊指着东方:“你看,快天亮了。”
“是啊,”林晚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带着夏末的清新,“等瓦良格号回来那天,咱们也去旅顺港看一眼,就像张大爷说的,看看咱们自己的船,到底有多威风。”
远处的中关村,第一缕阳光照在致一投资公司的招牌上,“致一”两个字在晨光里闪着光。沈诗涵在迈阿密收到林晚的消息:“一切就绪,只待启航。”
她回复了两个字:“稳行。”
海风拂过港口,货轮的汽笛声在夜色里悠长地响起,像在为一场即将开始的远航,奏响序曲。而那些在凉亭里闲谈的大爷大妈们不知道,他们口中的“女版巴菲特”和“瓦良格号”,正在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回家故事”。
(第十七章 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九七红妆致一风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