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大连港的晨光与未言明的担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1997年7月28日的大连,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掠过港口的吊桥。沈诗涵站在码头的观景台上,白色西装被风吹得微微扬起,身边的金丽华正举着相机,镜头对准远处那艘缓缓驶来的巨轮——瓦良格号。

船身斑驳,锈迹在阳光下泛着红褐色,像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却依然透着不容小觑的威严。荣总夫妇站在一旁,荣总指着船舷的编号,轻声说:“1988年下水,停在黑海造船厂九年,终于回家了。”

沈诗涵的目光落在船尾。那里隐约能看见模糊的俄文字母,被岁月磨得只剩轮廓。她想起那位匿名的爱国商人——买下这艘船时,它只是堆“废铁”,辗转多国,付了数不清的“过路费”,才终于抵达中国的港口。

“那位老先生,一定很难吧。”金丽华放下相机,语气里带着敬意,“我爸说,光是让土耳其放行,就谈了三年,光违约金就付了两千万。”

“所以我们更该接住。”沈诗涵转过身,看着身后的同学们——荣总夫妇、中信集团的代表、国资系统的董事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复杂的情绪,有激动,有沉重,还有一种“责无旁贷”的坚定。

***下午三点,瓦良格号稳稳地停靠在码头。沈诗涵带着众人登船时,脚底的钢板发出沉闷的声响。船舱里弥漫着机油和海水的味道,的管线像老人的血管,诉说着九年的漂泊。

“改造费用初步估算,需要150亿。”随行的工程师指着锈蚀的甲板,“动力系统要换,舱室要重建,雷达和通信设备得用最新的……”

沈诗涵没说话,走到船舷边。远处的大连造船厂正在忙碌,吊塔林立,像一群等待指令的巨人。她突然想起三天前在中资控股集团的成立会上,自己说的那句“我们要做的,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捐38亿。”她转过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致一科技出,专款专用,只用于核心设备的采购和技术研发。”

人群里静了一瞬。荣总率先鼓掌:“中信集团跟30亿,负责船体的加固和改造。”

“我爸让国资系统凑50亿。”金丽华笑着说,“剩下的,让星畅食品和致一的其他子公司分摊,保证够。”

沈诗涵摇头:“不用勉强。捐赠是心意,不是任务。那位老先生买下它,是心意;我们帮它‘重生’,也是心意。钱多钱少,不重要。”

她想起那位商人在交接文件里写的话:“这艘船,不该只躺在港口。它该航行,该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能力造出自己的航母。”这句话,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甲板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望着船身出神。他是大连造船厂的老厂长,当年参与过中国第一艘驱逐舰的建造,此刻手里捏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是他年轻时画的“航母构想图”。

“沈小姐,”老厂长走过来,声音哽咽,“我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您知道吗?当年我们造驱逐舰,连特种钢材都要进口,现在……”

“现在,我们能自己造了。”沈诗涵接过图纸,上面的铅笔痕迹己经模糊,却能看出用心,“致一的子公司,己经研发出航母用的特种钢材,下个月就能送样。还有黄仁勋的芯片,能支撑雷达的运算需求,这些,都是‘中国造’。”

老厂长的眼泪掉了下来:“好,好啊……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去车间盯盯进度,不要钱!”

“给您开工资。”沈诗涵笑着说,“按致一的最高标准,您是‘技术顾问’,不是‘义工’。”

***傍晚,众人在港口的餐厅吃饭。海鲜大餐摆了满满一桌,却没人有胃口。荣总妻子翻着改造方案,突然说:“我联系了中科院的团队,他们愿意免费提供雷达技术,算是‘科技工作者的心意’。”

“我让罗强的团队跟进法律事务。”荣总补充道,“涉及进口设备的关税减免、技术专利的授权,都得提前铺路,不能让钱花在‘冤枉地方’。”

金丽华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我堂叔(沈振邦)说,北京市愿意承担船员的培训费用,还说要把最好的军校教官派过来。”

沈诗涵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突然觉得,150亿的数字不再沉重。就像奶奶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添一点柴,再旺的火也能烧起来。

“对了,”她想起什么,“那位爱国商人,我们能见见吗?我想当面谢谢他。”

老厂长摇头:“他说,‘不用谢,只要船能派上用场,比什么都强’。还说,要是改造缺钱,他愿意把老家的西合院卖了。”

沈诗涵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她掏出手机,给罗强发了条消息:“用中资控股集团的名义,给那位老先生的账户打5000万,备注‘航母维护基金’,别说是谁给的。”

***夕阳沉入海面时,沈诗涵再次登上瓦良格号。晚风掀起她的长发,远处的灯塔亮了起来,像一颗指引方向的星。

“你说,它什么时候能出海?”金丽华站在她身边,眼里闪着憧憬。

“五年,最多五年。”沈诗涵望着船身,语气笃定,“到时候,我们来这里为它送行。”

她想起自己捐赠的38亿——不是为了名声,是为了让那位老先生知道,他的坚持没有白费;是为了让造船厂的工人知道,他们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航母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一群人的接力。

***返航的车上,金丽华累得靠在椅背上打盹。沈诗涵看着窗外掠过的大连夜景,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罗强发来的消息:“钱己到账,老先生回了条短信——‘谢谢你们,让它有了家’。”

她笑着回复:“我们只是‘接棒’的人。”

车窗外,港口的灯光越来越远,瓦良格号的轮廓渐渐模糊,却在沈诗涵的心里越来越清晰。这艘旧航母,就像这个时代——带着伤痕,却充满力量;需要修缮,却终将远航。

而她和同学们捐赠的那些钱,那些心意,就像给这艘船添的第一块钢板、第一桶油漆、第一份希望。

(第二十一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