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3日的南山区别墅,书房的落地窗外飘着细雨,将深圳湾的夜景晕染成一片流动的光斑。沈诗涵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轻敲,调试着视频会议系统——屏幕上,“中信集团”“中资控股集团”的参会标签己整齐排列,右下角的时间显示“20:00”,距离维多利亚港回归还有一周,这场关于“国资与民企协同”的会议,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意义。
“诗涵,能听见吗?”视频里传来金丽华的声音,她穿着中信集团的深蓝色西装,身后是丈夫荣总的身影,夫妇俩刚结束在香港的工作,背景里还能看见中信大厦的夜景,“荣总说,这几天香港的股市跟疯了似的,中资企业的股票涨得停不下来。”
沈诗涵调整好摄像头:“刚看了数据,国资企业总资产突破1.35万亿,咱们的中资控股集团更稳,资产规模站稳2.26万亿,连巴拿马运河的港口收益都超了预期。”她点开共享文档,“这是中关村致新商业银行的筹备进展,B座的总行办公楼下周启用,分行覆盖10个首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牌照己经拿到了。”
屏幕里的同学们纷纷点头。他们大多在国资企业担任董事,从1988年在北大的宿舍讨论“改革与开放”,到如今在视频里规划“中资出海”,三十年光阴,让青涩的讨论变成了扎实的版图。
***“婉清舅妈当副行长,再合适不过了。”金丽华笑着说,她口中的林婉清是沈诗涵的堂大舅妈,在央行工作了二十年,最擅长“风险控制”,“上次见面,她还跟我聊‘民营银行要接地气’,说要在分行设‘小微企业窗口’,贷款审批时间压缩到三天,比传统银行快十倍。”
沈诗涵补充道:“老行长主抓战略,婉清舅妈负责日常运营,一稳一活,正好互补。致新银行的定位是‘科技+金融’,用启明星辰系统做风控,华顾的手机做移动银行,以后企业贷款、个人理财,手机上就能搞定,不用跑柜台。”
荣总推了推眼镜:“这模式够大胆。传统银行都在拼网点,你们倒好,首接把银行‘装’进手机里。”
“不是大胆,是趋势。”沈诗涵调出用户调研数据,“80%的年轻人更愿意用手机转账,小微企业最缺的是‘快贷’。致新银行不做‘高大上’,就做‘小而美’——比如给北大的创业学生发‘种子贷’,给星畅的供应商发‘供应链贷’,利率比市面低20%。”
***晚上九点,穿越神探夏洛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话题转到“维多利亚港回归后的中资布局”。视频里的国企董事们谈起数据,语气里带着振奋:“咱们的港口、银行、科技企业,加起来在港资产己经超过3000亿,比五年前翻了五倍。”
“这还只是开始。”沈诗涵点开致一科技的财报,“集团目前管理的资产4597亿,其中70%的高管是女性,75后占比60%。她们更懂‘柔性管理’——比如给员工的母亲发‘孝亲奖’,允许远程办公,反而让效率提了15%。”
这话让屏幕里的气氛轻松起来。有人说起自家企业的“妈妈员工休息室”,有人分享“弹性工作制”的成效,金丽华笑着说:“诗涵,你这是把‘女性不被定义’的理念,种进企业管理里了。”
沈诗涵想起书房里那本未写完的《管理的温度》,扉页上写着:“好的管理,不是冰冷的制度,是让每个岗位都有‘人’的温度——女性高管的细腻,75后的创新,都是这种温度的一部分。”
***夜里十点,视频会议接近尾声。沈诗涵总结道:“致新银行下周开业,中资控股集团的巴拿马航线加密,致一科技的3G研发进入冲刺阶段……咱们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让中资的招牌,在维多利亚港,在迈阿密,在全世界,都立得住、走得稳。”
同学们纷纷点头。荣总最后说:“回归那天,咱们在香港的中资大厦顶楼聚聚,用致新银行的APP转账买单,也算给‘新中资时代’留个纪念。”
***挂了视频,沈诗涵站在窗前。雨己经停了,深圳湾的灯光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折射出光斑,像散落的星辰。她想起白天堂大舅妈林婉清发来的短信:“致新银行的员工手册定稿了,最后一条是‘永远记得,你服务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冰冷的数字’。”
这或许就是所有努力的意义——无论是4597亿的资产,还是手机里的银行APP,最终都要落到“人”的身上:让创业者贷到款,让员工拿到“孝亲奖”,让普通人转账更方便。
沈诗涵翻开《管理的温度》,在空白页写下:“回归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当中资的温度与世界的广度相遇,4597亿,终将变成更温暖的数字。”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方向,此刻应该正亮着迎接回归的灯火。而她知道,那些灯火里,有她和同学们的青春,有中资企业的底气,更有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从容。
(第三十五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