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超市里的航母梦与银行柜台的温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8年2月22日的郑州,德化街的“胖东来超市”里人潮涌动。29岁的于东来穿着红色马甲,正帮老太太把一桶食用油提到收银台,胸前的工作牌上“总经理”三个字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超市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喜讯:“今日营业额突破15万,超额完成春节后首周目标!”

“东来,你看这报纸没?”采购员老王挤到收银台,手里挥舞着《郑州晚报》,头版标题格外醒目——“大连旧航母改造项目启动,面向社会征集‘民间支持者’,可通过致新商业银行郑州分行捐款或申请专项贷款,助力国防建设”。

于东来接过报纸,指尖在“致新商业银行”的字样上停了停。三个月前,这家银行在郑州开业时,他去办过对公账户,记得柜台的小姑娘说:“我们这儿的贷款门槛低,个人最高能贷50万,只用身份证和信用记录,不用抵押。”

“老王,把今天的营业额先存到致新银行。”于东来脱下马甲,露出里面的白衬衫,“我下午去趟分行,问问‘航母专项贷款’的事。”

他心里藏着个“航母梦”。三年前开超市时,就跟员工们说:“等咱们赚了钱,就为国家做点实事。现在有机会帮着修航母,哪怕捐一万块,也是份心意。”

***下午两点,致新商业银行郑州分行的玻璃门刚推开,于东来就被门口的“爱心捐款箱”吸引了。箱子上贴着航母的图片,旁边的公告写着:“个人捐款1000元以上,可获得‘航母支持者’电子证书;中小企业捐款10万元以上,可在舰身刻名留念。”

“先生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柜台后的柜员抬起头,笑容温和。她胸前的工牌写着“龚小京”,正是沈诗涵那位在基层锻炼的堂妹,来郑州分行轮岗刚满三个月。

“我想问问‘航母专项贷款’,”于东来从包里掏出超市的营业执照,“我想贷50万,一部分捐给改造项目,一部分用来扩大超市规模——多赚点钱,才能多帮衬着修航母。”

龚小京眼睛一亮,从柜台下拿出宣传册:“个人贷款最高50万,您的超市连续三年获评‘诚信经营单位’,信用记录完美,符合‘无需抵押’的标准,只要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三天就能放款。”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还有‘中小企业成长贷’,如果您想开分店,额度能提到80万,利率比基准利率低15%。”

于东来接过宣传册,指尖划过“助学贷款”的条款——贫困学生最高可贷2万,毕业五年后再还款,利息全免。他想起自己开超市时,曾资助过三个贫困生,现在其中一个正在大连海事大学读造船专业,说不定将来真能参与航母改造。

“这助学贷款,我能替超市附近的社区申请吗?”他抬头问,“有几家的孩子今年高考,家里条件不好,正愁学费呢。”

龚小京立刻拿出登记表:“当然可以!您填个推荐表,我们会派人去社区核实,符合条件的当场就能办。沈行长(沈诗涵)说,‘银行不止是管钱的,更是帮人圆梦的’,不管是修航母的大梦,还是上学的小梦,都该帮一把。”

***下午三点,分行行长张老(老行长兼任)听说了于东来的事,特意从办公室走出来。这位在银行系统干了三十年的老行长,握着于东来的手说:“小伙子,你开超市时给环卫工人送热水、给孤寡老人送货上门,这些事我们都听说了。致新银行就是要支持你这样‘品德好、有担当’的人,别说50万,只要你有需要,80万的贷款也能批。”

于东来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做点小事,比不了那些捐几百万的企业家。”

“小事才见真心。”张老指着墙上的标语——“致新于信,致善于行”,“沈诗涵董事长说,‘信用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是看你做过多少好事’。你看这贷款审批系统,里面专门有‘品德加分项’,像你这样的‘诚信商户’,额度自动上浮20%。”

说话间,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九七红妆致一风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龚小京拿着打印好的贷款合同走过来:“于先生,您看一下,没问题的话签字就行。这是‘航母梦’纪念书签,沈行长特意让人做的,每个申请专项贷款的客户都有一份。”

书签是金属做的,正面刻着航母的剪影,背面印着“众志成城,共筑海疆”。于东来捏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这50万贷款,突然不只是一串数字,成了连接“超市老板”和“航母梦”的纽带。

***下午西点,于东来回到超市,员工们正围着电视看航母改造的新闻。屏幕里,沈诗涵的堂大舅妈、致新银行副行长林婉清正在接受采访:“我们在全国12家分行开设‘航母支持窗口’,个人贷款50万以内‘秒批’,就是要让普通人觉得‘国防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每个人都能出份力’。”

“东哥,你真贷了50万?”收银员小李眼睛亮晶晶的,“我爸是退伍军人,说要是能给航母捐点钱,比过年还高兴。”

于东来把书签分给员工:“这10万捐给改造项目,剩下的40万用来开分店,再招20个下岗工人。等分店盈利了,咱们每月从利润里拿出5%当‘航母基金’,积少成多,总能帮上忙。”

员工们立刻鼓掌。老王举着计算器算:“按现在的利润,一年能攒30万,十年就是300万,够给航母刷一遍漆了!”

***傍晚六点,超市打烊后,于东来带着贷款合同去社区居委会。主任正和几位家长讨论孩子的学费,看到他来,赶紧迎上来:“东来,你说的助学贷款,真有这么好的事?不用抵押,利息全免?”

“致新银行的龚柜员说,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拿着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就能办。”于东来掏出登记表,“我己经填了推荐意见,你们把家庭情况写上,明天我陪你们去分行办理。”

一位母亲抹着眼泪说:“我家孩子就想考大连舰艇学院,说长大了要当舰长。要是能贷上款,他就能安心读书了。”

于东来想起自己开超市的初心——“让街坊邻居买得放心,让跟着我的员工过得踏实”,现在这份初心又多了一层意义:“让每个普通人的小梦想,都能和国家的大梦想连在一起。”

***晚上八点,于东来坐在超市的仓库里,翻着致新银行的宣传册。里面夹着龚小京手写的便签:“沈行长说,‘修航母不只是国家的事,是每个中国人的事’。您的50万贷款,不只是支持超市,更是给无数像您这样的人‘搭了个桥’——让大家知道,普通人也能为国防出份力。”

他突然明白,致新银行的50万贷款,最珍贵的不是“额度高、门槛低”,而是那份“信任”——相信一个开超市的普通人,会把钱用在正途;相信一群平凡的人,能靠着点滴积累,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航母梦”。

***深夜,于东来在日记本上画了一艘航母,旁边写着:“第一笔捐款10万己汇出,超市分店计划提上日程,争取年底前再赚50万,捐给航母改造项目。”窗外的致新银行大楼还亮着灯,龚小京和同事们正在整理助学贷款的资料,灯光透过玻璃,在地上映出温暖的光斑。

他想起张老行长说的话:“银行的柜台,不该是冷冰冰的玻璃,该是传递温度的窗口。”此刻他信了——从超市到银行,从50万贷款到一份助学贷款,从一个人的航母梦到一群人的家国心,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正被“信任”和“善意”串联起来,变成一股扎扎实实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于东来拿着贷款合同走进超市时,员工们自发鼓起了掌。老王举着新采购的国旗,笑着说:“东哥,等航母下水那天,咱们超市放三天假,组织大家去大连看航展!”

于东来笑着点头,阳光透过超市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他胸前的“总经理”工牌上,也落在那份写着“50万贷款”的合同上——这一天,郑州的风里,仿佛都带着航母启航时的汽笛声。

(第西十二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九七红妆致一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TU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